「壽險」可在發生萬一時獲得豐厚的保障,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會在結婚或生產時檢討購買;但由於目前市面上產品的種類不計其數,不但分有定期定額型、儲蓄型,且從富邦、和泰、南山、國泰等台灣公司,至安達、英國保誠、法國巴黎等外商皆有販售,不免令人感到眼花撩亂、不知該選擇哪一款才好。
有鑒於此,本次便將針對終身險、定期險、收入保障險、喪失工作能力險、學資險、年金險、養老險等項目進行說明,並實際介紹目前討論度最高的壽險,台灣人壽知名的新好易保一年定期壽險、國泰人壽的新iLife一年期定期壽險皆於推薦榜中;從剛出社會的20歲年輕人、到50歲的消費者都能將本文作為參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至今於中信金控台灣人壽已有14年資歷,現任通處訊處經理,具有內勤輔導業務員展業與外勤銷售的經驗,並擁有 RFP 美國註冊財務策劃師、RFA 退休理財規劃顧問雙證照。 了解現代人習慣在網路搜集資訊,所以希望透過經營 YouTube頻道與 Facebook粉絲頁,開拓人脈和服務更多潛在顧客,以分享正確保險知識的方式,使大家能利用保險來轉移生活中許多大大小小的風險,進而享有更完整的保障。
從小熱愛日本動漫,就讀日文系且於畢業後赴日留學,並曾任職於日本的遊戲媒體及遊戲公司。平時經常關注遊戲、科技、休閒、健康和理財等最新資訊,喜歡嘗試不同的新鮮事物,閒暇之餘也愛好手作、下廚和愛貓玩耍。目前在 mybest 任職已超過5年,積極尋求各領域專家見解,以確保資訊正確性為最優先。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mybest 根據客觀的採訪及調查,每月建立2000多款商品資訊數據。並且在每篇文章製作上投入大量心力,其中包含嚴謹的調查,以及與各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豐富的知識及準確的情報製作文章,提供值得信賴的內容。
在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保險當中,壽險是所有與人有關的產品總稱,可大致分為以下類別:
而壽險又再分為死亡險、生存險、生死混合險3種。死亡險能在死亡・失能時領取保險金,主要產品為定期險以及終身險;生存保險則是以個人年金保險為主,只要在保險期滿時仍健在即可領取;而生死混合險便是結合以上兩者的產品,例如養老保險即是其一。
壽險的最大用途,即是在身故時有所補償,或是因事故、疾病、受傷等而頓失收入時獲得保障;受益人可將保險金用於家屬的兒童撫養費、生活費,或是無法工作時的生活所需。
若不幸發生萬一時尚未購買壽險,便需在沒有收入的期間依靠政府保險或是自己的儲蓄,同時還得想辦法撫養遺留下的孩童,要能完全支付實屬困難;因此為了自己以及重要的家人,務必考量人生的不同階段來購買壽險。考量市面上的壽險類別以及組合甚多,本文便將依據年齡以及家庭的結構,仔細介紹挑選壽險的方式,讓正在檢討的人能夠作為有力的參考。
在挑選壽險時,有2項重點需先行確認,以下便將逐一介紹。
由於壽險有著五花八門的保障內容以及類型,許多人都不甚清楚該選擇什麼產品;因此接下來便會剖析每個種類的壽險,以供消費者解惑釋疑。
終身險是壽險的一種,能夠持續保障被保人的一生;其中不乏提供解約金的儲蓄型保險。除了一般的終身險之外,在保費的繳交期間中,也能選擇返還率稍低的低解約金保險;此類產品的每月保費通常比普通終身險低廉,若無打算在期滿前解約,便可藉此來減輕負擔,很適合想提前預防萬一、累積孩子教育費用或養老金的人。
定期險能夠在一定的期間之內,當發生萬一時直接領取保險金,藉此保障尚在育兒、支付房貸等有固定支出的人;絕大多數的定期險都沒有解約金以及生存保險金,故保費通常比終身險低,即使設定較高的保險額度,支付的保費也不會高到難以負擔,不失為重視保障的候補選擇之一。
一旦因受傷、疾病等因素而無法工作,導致收入驟減時,喪失工作能力險便能給予保障;此類產品的保費需在一定的期間之內,如薪水般每月固定支付直至期滿。
此保險的重點,在於「喪失工作能力」的條件各有所異,每個公司的保障範圍也不盡相同,而大致上可分為以下4個種類;大家在進行比較時,務必確認保障涵蓋哪些項目。
【喪失工作能力的條件】
以下關於長照險的文章亦屬於此範疇,有興趣者可前往延伸閱讀。
如果想趁年輕時儲存老年資金,便建議選擇個人年金保險;其為儲蓄型的產品,被保人能在繳費期滿之後,以年金的形式領取保險金。在挑選個人年金保險時,務必確認返還的比例;由於近來利率持續低迷不振,返還率雖難以提升,但依照不同的商品設計,仍可能出現超過100%的比例,故消費者需先行了解返還率。
養老保險又稱為「生死混合保險」,內容兼具預防萬一的死亡保障、以及在期限內繳費直至期滿的保險;而不論是採用死亡保障、期滿保險金、解約金何種形式,都能夠領取金額,因此也屬於儲蓄型的保險。
但是,養老保險的解約金大多會扣除累積的保險費,而近年來則推出了許多終身險或外幣保險等儲蓄性質較高的產品;如果希望購買養老保險、同時又重視儲蓄,便需謹慎的判斷、比較。
當挑選保險時,年齡與家庭結構也是考量的重點之一;以下將依照不同的條件,個別介紹最適合的產品種類。
對於20~50歲的單身人士來說,不妨先考量因受傷或疾病而無法工作的狀況,以喪失工作能力險來加強保障;特別針對剛出社會的年輕族群,可能尚未存有足夠的積蓄,若有了此保險的保障,就能夠減輕金錢壓力安心療養。另外,儲蓄型保險則是累積未來資金的選擇之一;若趁早購買個人年金保險或終身險,保費也能更加低廉,大家可多加參考。
對於夫妻2人的小家庭來說,可以檢討個人年金保險、終身險等的儲蓄型保險,外加定期險、收入保障險等的死亡保險。如果未來有了孩子,就可透過儲蓄型保險儘早儲存老年資金;而若希望將財產全數留給伴侶,則建議選擇定期險、收入保障保險等設有固定期間的死亡保險。
當夫妻兩人都有穩定工作與收入時,便可能不再需要高額的保險金;若已經在年輕時準備好萬全的保障,亦可將保險作為儲蓄的選擇之一、或是為了無法上班的狀況,選擇購買喪失工作能力險。
針對有小孩的家庭,首要考量莫過於遺留的家人生活所需、以及孩子的教育費用,故可透過收入保障險及定期險等死亡保險,備妥家人的生活費以及學費。
另外,在準備學費時,亦可將終身險與學資險等儲蓄型產品作為候補;終身險的特殊魅力,在於可作為死亡保險的補強,並在急需用錢時解約並獲得解約金,若在年輕時購買,更可作為孩子的大學學費。而學資險則是以期滿或就學金等形式領取,可說是最適宜儲存教育基金的保險。
在60~70歲的時候,相當適合開始檢討年老之後的保障;由於許多此年齡的消費者至今已購買過各式各樣的保險,因此也應重新檢視必要保障的最低限度。
舉例來說,如果希望留下身故後的處理費用,便可將終身險的保險金額設定為50~70萬元;也能將定期險等保險金額從250萬降低至100萬,藉以減少保費的支出。此外,考量到三大疾病,亦可參考醫療保險的選項,並因應個人儲蓄、遺產繼承、健康狀況等因素,思考應該趁早購買的保險種類。
商品 | 圖片 | 價格 | 推薦重點 | |
---|---|---|---|---|
1 | 台灣人壽 | ![]() | 可自行搭配其他附約 | |
2 | 台灣人壽 | ![]() | 推出網路限定投保活動 | |
3 | 國泰人壽 | ![]() | 自由選擇保障期限 | |
4 | 英國保誠人壽 | ![]() | 保有外商公司的靈活性 | |
5 | 台灣人壽 | ![]() | 小資族也能輕鬆負擔 | |
6 | 國泰人壽 | ![]() | 申辦方式簡單易懂 | |
7 | 富邦人壽 | ![]() | 鈦金會員可提高投保金額 | |
8 | 國泰人壽 | ![]() | 為買房購屋做好準備 | |
9 | 南山人壽 | ![]() | 低年齡限制、高投保上限 | |
10 | 國泰人壽 | ![]() | 以美元定期或是單次給付 |
閱讀完前文及產品介紹後,大家可能對壽險仍抱有些許疑問;以下統整出由專家解答的常見問題,為消費者在購買前先行解惑。
A:投保後雖然可以解約,但由於每個保險產品的條約各有所異,故消費者務必仔細審視條款的內容,確認是否會產生解約金等費用。
A:目前許多保險僅供網路購買,反之亦有部分商品只能透過業務辦理,因此大家應針對自己的需求來挑選產品,而非侷限於特定的銷售通路。
A:雖然每家公司的規定不盡相同,但絕大多數的終身險都需在投保時決定額度,日後如欲調提高保額,便需依照年齡費率進行加保。
A:並非所有的保險費都可節稅,例如車險、火險、責任險等產險保單均不得列入,而是「人身保險」才行。其中包含人壽保險、傷害保險、年金保險,以及政策性保險如勞工保險、就業保險、農民保險、軍公教保險等。因此每年5月申報所得稅時,均可考慮利用每人每年2萬4,000元的人身保險費「列舉扣除額」來節稅。
以上便是本次的壽險介紹,大家是否對於各式各樣的產品感到印象深刻呢?無論是年輕的社會新鮮人、剛有小孩的新手父母,或是準備規劃退休生活的夫妻,都能透過本文詳盡的內容,掌握目前市面上的壽險種類,進而挑選出最適合需求的一款,為自己以及家人打造沒有壓力的舒適生活。
商品介紹參考製造商、品牌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所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