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機(又稱3D印表機)不但可以印出自創的模型,也能用來製作零件、模具,受到許多 DIY 愛好者的歡迎。為了因應這種趨勢,許多廠商也推出了使用簡單、價格低廉的商品,讓初入門的使用者也能輕鬆擁有。不過市售3D列印機的價差相當大,可依性能分為家庭用以及準專業級的商品,且每款機器的列印效果都不太一樣,到底要如何比較呢?
為了幫大家解惑,本次主題會簡單說明不同3D列印機之間,可能會有那些性能和操作上的差異,並推薦數款可從網路購得的人氣3D列印機。如果你是腦中充滿許多想法的設計師,想把虛擬抽象的創意轉化為實體模型,不如趁機買一台來試試看吧!
曾任家電3C賣場專員,現任遊戲實況主。蒼詠從大學時期組裝了第一台電腦以後就對3C產品有著極大的興趣與熱情,閒暇之餘也常上網關注各類科技產品的最新訊息。 2014年組了一台效能不錯的電腦後,實現了大學以來實況夢想,除了開台玩遊戲以外也會分享一些3C商品開箱在部落格或 Youtube 上,喜歡冷門或性價比極高的物件,立志從實用面讓對這些商品有興趣的人們都能得到有用的資訊,並運用自身的文字專長讓讀者可以透過深入淺出的敘述了解每樣商品的特色及優缺點。
mybest 根據客觀的採訪及調查,每月建立2000多款商品資訊數據。並且在每篇文章製作上投入大量心力,其中包含嚴謹的調查,以及與各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豐富的知識及準確的情報製作文章,提供值得信賴的內容。
3D列印機是透過以3D 的方式層層堆疊樹脂材料,慢慢將立體形狀輸出的機器,能輕易地做出一體成型、結構複雜的自創模型。即使沒有製作3D模型的相關知識,也可利用專用軟體或是免費軟體的相片掃描技術自動生成立體模型,非常適合全家人一起摸索方法、體驗設計的樂趣。
隨著3D列印技術逐漸成熟,如今3D列印機價格不再高不可攀,基本款入手門檻也逐漸降低,有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多。本段為各位有興趣的讀者們整理出選購3D列印機時須注意的細節與條件,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熱熔融層積法(以下簡稱熔融型)是將 ABS樹脂、PLA樹脂等熱塑性原料以高溫熔解,並按照3D定位圖慢慢地由下而上以樹脂將立體模型堆疊成型,成品的質感類似一般塑膠製品。這類熱塑性原料的具有高強度、耐熱性佳的優點,並解售價相對便宜、容易使用,非常適合初次接觸3D列印技術的人。
而除了熔融型之外,尚有製造業、工業專用的3D列印技術,例如:雷射燒結、數位光固化處理、立體平板印刷等,雖然能做出精細度更高的3D模型,但是原料與機器的成本都相當高,較不適合一般家庭自用。建議尚未熟悉操作方式的人,還是優先選擇最好入手的熔融沉積成型款。
3D列印機的外觀與結構設計百百款,有些可以完成組裝的狀態出貨,而有些則是需要自行組裝機器。若希望購買後可以馬上開始創作,請選擇不須組裝的商品。這類商品多半會呈現類似微波爐的箱型外觀,只須接上電線便能直接運轉。
而需組裝的款式則必須按照說明書,一步步地將各部位組合成型,對於有製作模型經驗的人來說或許不是那麼困難,但對於組裝機器完全沒概念的初學者來說卻是相當大的挑戰。因此若各位經常看不懂組裝說明書、不擅長組裝機械,還是建議選購以完成品狀態銷售的商品。
影響模型的精確度的規格主要有最大成型尺寸、水平校正、列印層厚等三項,本段會逐一說明該如何判讀這些規格背後的意義。
每一款3D列印機的成品尺寸都不一樣,以家用版本來說,目前單邊邊長範圍約落於10~30cm之間,但是大約「15×15×15cm」就已經非常足夠。
若是貪圖快速而直接轉印大型模型,機器便容易因為長時間的運轉而產生誤差,進而導致成品線條扭曲或製作失敗。各位若想製作大型的3D模型,建議將模型分割為數個小元件列印,以減少機器的負擔和失誤的機率。
如果想要達到最精準的列印效果,除了存在電腦中的建模檔案需要經過校正以外,印表機也需要經過平台及噴頭的水平及空間校正,才能將誤差減到最小。一般來說,3D列印機都內建校正功能,可以調整平台的水平以及噴頭跟平台的距離,避免擠出的材料太少或平台傾斜造成列印失敗。
然而,校正功能又分為自動校正及手動校正兩種。若使用手動校正,不但比較花時間,出現誤差的可能性還是頗高;所以為了增加列印的成功機率及效果,建議在購買商品的時候挑選具有自動校正功能的機種。
不過使用熱熔型機種的缺點在於,模型在分層之間會因為黏著度不一樣、或是線材溢出導致些許瑕疵,如果想要列印體積較小但細節較多的物品,建議可以選擇光固化或是其他技術的機種。
由於3D列印機都需要依靠建模軟體的圖形資料才能精準列印,因此購買時也得注意印表機與哪些軟體相容、又能讀取哪些格式,以下會簡單說明之。
若欲使用3D CAD 或其它免費彩現軟體,就必須選擇能對應 STL(STereoLithography, 立體光刻)格式的3D列印機。若列印機可讀取 STL 檔案格式,就能列印絕大部分建模軟體的建模數據。
而除了 STL 之外,還有 XYZ、Gcode、3MF 等各式各樣的檔案格式,如果手邊已經有慣用的建模軟體,購買印表機前務必確認檔案格式是否相容。
Slicer 軟體的用途在於將各種3D建模轉換成印表機可執行的形式,所有以3D CAD 或彩現軟體做成的圖形數據,都需要於 Slicer 軟體中重新運算切割,並設定適當的列印參數之後,才能進入實際列印的階段。而有部分3D列印機甚至會附贈原廠開發的 Slicer 軟體,幫消費者省下準備軟體的麻煩。
雖然網路上關於 Slicer 軟體的資源非常多,但並非每一款都能符合3D列印的需求,因此建議初學者們優先選擇附贈專用 Slicer 軟體的商品以避免列印失敗。
有些3D列印機上還會配備顯示螢幕以及獨立操作的按鈕,如此一來便可隨時暫停列印,並手動調整列印的參數,等排除狀況以後再繼續列印,以減少失誤與材料的浪費。此外,萬一電腦因為當機或其他狀況無法運作,也可以透過機身直接操作,繼續把工作完成。雖然螢幕的畫質略低,但是卻能大大增加列印內容的彈性。
第一次操作這種精密機械時,往往會讓人覺得心理不踏實,操作起來戰戰兢兢。不過現在也有不少廠商提供人性化的設計,讓新手也能流暢地操作3D列印機,以下會列舉兩個友善初學者的設計,
市面上大多數的軟、硬體都以英文介面為主,因此若是本身不熟悉英文說明或介面,應優先選擇有完善中文化的商品。若是商品的翻譯完善,也方便新手按部就班地學習操作機器或軟體,因此選購商品時,可多注意商品是否有中文介面、中文說明書等便於閱讀的條件。
而若是擔心操作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購買前應先確認商品內或包裝上是否有標明保固年限、疑難雜症詢問管道等支援性服務,例如客服電話、聯絡信箱、現上問答、免費送修/換新等。而且最好事先調查目標商品的客服評價,或是其他網友的使用心得,以確保自身權益。
商品 | 圖片 | 價格 | 推薦重點 | |
---|---|---|---|---|
1 | Ultimaker S5 3D列印機|UM218251 | ![]() | 完售 | 雙噴頭設計有助減少後製加工 |
2 | PING PING 300+ 3D列印機 | ![]() | 完售 | 台灣團隊開發,介面人性化 |
3 | Phrozen Sonic Mighty 4K LCD光固化3D列印機 | ![]() | 完售 | 中大尺寸模型設計專用款 |
4 | XYZprinting da Vinci Jr. WiFi Pro 3D列印機 | ![]() | 完售 | 可連結手機或平板無線列印 |
5 | XYZprinting da Vinci 1.0 Pro | ![]() | 3D、2D創作一把罩 | |
6 | Phrozen Sonic Mini 5.5吋快速光固化列印機 | ![]() | 完售 | 進階光固化細節,線條更俐落 |
7 | XYZprinting da Vinci nano 3D列印機 | ![]() | 三色指示燈,狀態一目瞭然 | |
8 | Snapmaker Snapmaker Original 三合一3D列印機|SK0001 | ![]() | 完售 | 享譽各界的三合一機能 |
9 | INFINITY3DP New X1 3D列印機 | ![]() | 完售 | 硬料、軟料皆能塑形 |
10 | 創想 CR20 3D列印機|CR20 | ![]() | 完售 | 工業級規格,連續運轉無壓力 |
3D列印時微電腦除了會架構模型主體,還會補上支架支撐結構,列印後需再加工才能得到最終成品,而本款的雙噴頭設計正好能解決這項困擾。操作時只要將一個噴頭改為水溶性、或是可直接剝離的分離材料,並讓機器應用於製作支架,完成模型後便可藉由泡水、撕除的方式去除之。
此舉可省下後續修飾的麻煩,還能確保成品外觀完整平順。此外,雙噴頭、雙材質的組合也常應用於製作可轉動、卡榫等機械式零件,兼顧創造性與耗材節省,以長遠眼光來看實屬高 CP值。
萬元機種區分優劣的關鍵往往在於列印以外的性能表現,本款具備台灣團隊開發的中文操作介面,還有淺顯易懂的全彩圖示操作螢幕,人性化的設計更能輕鬆上手。另外,系統內建關機儲存、暫停續印等智慧功能,列印時可隨時中斷並從斷點續印,或者手動儲存關機後留至他日操作。
不僅如此,團隊也將主機架構改為一體成形,並改用台灣製9mm PU皮帶增加固定張力的持久度與列印精確度。從軟體到硬體都具備十足優勢,又能輕鬆管理製作流程,相當值得投資。
本款具備4.3吋的寬大列印面板,且品牌捨棄彩色改以黑白面板藉以提升列印速度,每一層僅需2秒就能列印完成。而列印物體的最大高度可達22cm,與大型公仔、模型常見的規格相近。
再加上採用沒有堆疊紋路的光固化列印方式,並搭配4K 的超高列印解析度,印出來的成品表面光滑且細節精緻,絲毫不遜於模型廠。且只要自行噴漆上色就能獲得不錯的完成品,除了可用於製作自娛自樂的小模型,替客戶的委託品打樣也非常合適。
本型號為 XYZprinting 的熱銷系列之一,除了擁有專業級的列印精確度,速度更是出類拔萃,性能在 pro系列中堪稱數一數二。而且只要替換成硬式噴頭,就能使用金屬 PLA、XYZ 碳纖維等高強度的材質列印,讓成品外觀更顯精緻有質感。
再者,系統除了可與電腦用的編輯軟體設定參數,也可透過 XYZprint Hub 應用程式以手機或平板進行列印設定、檔案傳輸等事宜,省下配線連接電腦的麻煩。
本款雖然是光固化的低階入門款,但列印品質卻令人驚艷。主機以「ParaLED 陣列式平行光源系統」取代集成式 LED,以更均勻的照射提升列印質感;其 XY軸與 Z軸的解析度皆有超水準的表現,精緻度媲美萬元機種。
此外,品牌的切割軟體一律使用內建中文的 ChiTu赤兔,方便新手自行摸索設定。較為可惜的是最大列印體積小於平均值,且三軸的長度限制都不同,導致創作障礙較多。
Snapmaker 不僅被媒體評選為最佳家用3D列印機,更是許多學校指定使用的多合一型號。這款雖是系列中的入門款,但列印速度、精準度卻不輸給業界其他專業款,同時還具備雷射雕刻、CNC雕刻等機能,若是加購替換零件還能發揮雷射切割的效果,實力不容小覷。
也因為具備如此豐富的機能,能創作的素材涵蓋塑膠、木材、竹子、皮革、PCB、碳纖維板等,能滿足大部分設計科的實作需求。但也因為有許多專業功能,若沒有基本知識將難以上手。
一般3D列印機最高溫度多落在240℃左右,然而這款 X1的最高溫度可達300℃,除了 PLA 之外還能使用 PETG、TPU、尼龍等質地較硬、或是有彈性的線材,也能與硬度為 Shore 85左右的軟料相容。再者,列印熱床會維持穩定的100℃高溫,讓線材擁有最佳塑形效果。
然而主機缺乏大螢幕以及明顯的指示圖,初期操作需要依賴使用手冊,對新手來說較不友善。但從機器具備免校正、開機即印等設計來看,綜合性能仍在水準之上。
創想三維是深圳的3D列印機品牌,最大特色便是價格實惠。這款 CR20擁有平均以上的列印速度、體機,且主機搭載工業級電路板,連續200小時不間斷列印也不容易出錯或當機,即使中途斷電也能接續,非常適合用於量化生產的場合。
可惜最高解析度僅有0.1mm,精細度相較於其它上萬元的款式略遜一籌,部分細節可能會在列印過程中失去。若打算製作擬真模型、小飾品等需要細緻表現的作品,或許稱不上最理想的選擇。
看完以上幾點說明之後,相信各位對於3D列印機都有了基礎概念了。不過實際在選購及使用上又會遇到哪些問題呢?下方已經為大家整理出相關問答,歡迎在入手前作為參考。
A:目前市面上最常使用的3D列印技術有以下三種:
如果以新手入門而言,採用熱熔融層積法的3D列印機應是最值得考慮的優先選擇。
A:可製作3D 建模的軟體相當多,然而每款的特點及優勢不太一樣,各位不妨根據想做的作品類型選擇。比方說以室內設計而言,較多人會使用 SketchUp、3ds Max;而 Solidworks、Creo、Inventor、AutoCAD 3D 則經常用於機械及電子設計方面。此外,對於仍在摸索階段的初學者來說,建議可以先從 TinkerCAD、Autodesk Meshmixer、3D Slash 等免費軟體開始嘗試,等技術成熟後再改用更專業的建模軟體也不遲。
A:大多數的3D列印機價格都從萬元起跳,對不少入門者來說也是筆不小的負擔,因此還未確定未來會持續創作作品的狀況下,先以租借體驗也是值得考慮的方式。目前網路上有許多業者以單日1,000元左右的價格出租,甚至提供免費操作教學;另外於全台北中南各地也有幾間公共創作空間設置相關器材,只要攜帶檔案至現場,就能以少量金額打印成品,同樣可列入考量。
相信無論對於3D建模還是平面設計的設計師們而言,尺寸足夠、可呈現精準顏色的螢幕可說是影響了作品的精緻度。如果想讓身邊的設備更升級,歡迎參考以下相關文章。
雖然3D列印機到目前為止都還屬於高價位的科技產品,但由於能將創意實體化這件功能在太迷人,也吸引愈來愈多人嘗鮮體驗。如果你腦中有源源不絕點子,不妨挑選一部3D印表機,把這些想法變成一件件摸得到的成品吧!
第1名: Ultimaker|S5 3D列印機|UM218251
第2名: PING|PING 300+ 3D列印機
第3名: Phrozen|Sonic Mighty 4K LCD光固化3D列印機
第4名: XYZprinting|da Vinci Jr. WiFi Pro 3D列印機
第5名: XYZprinting|da Vinci 1.0 Pro
看更多排名商品介紹參考製造商、品牌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所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