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畫質標準逐漸提高,ASUS華碩、acer宏碁、msi微星、Sony索尼,GIGABYTE技嘉等品牌紛紛投入4K 螢幕的研發,4K 螢幕細膩度約可來到 FHD 的4倍之多,無論是拿來連接電腦或是家用遊戲機,均能獲得極佳的觀影體驗。而市面上有許多種不同價位、尺寸以及面板類型的 4K螢幕類型,看著像是 TN、VA 以及 IPS 等難懂的專有名詞,想必讓想入手的消費者看得一頭霧水。
這次就要來介紹一些購買 4K螢幕時需要注意的各項規格重點,將實際訪問熟知家電、電子相關知識的 3C編輯菜。同時也會根據 PTT、Dcard 等論壇評價及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銷售,精選10款各有不同特色的商品以排行榜方式推薦給大家,不管是想藉此增加工作效率還是提升玩遊戲的品質,其中都能找到相對應的款式。希望在參考這些資訊以後,大家都能找到心目中最完美的4K螢幕!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mybest 根據客觀的採訪及調查,每月建立2000多款商品資訊數據。並且在每篇文章製作上投入大量心力,其中包含嚴謹的調查,以及與各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豐富的知識及準確的情報製作文章,提供值得信賴的內容。
4K螢幕尺寸逐漸放大,同時透過結構更小的新面板材質使顏色呈現更為細緻。
隨著 OLED、miniLED 等新面板材質問世,近年4K螢幕越來越輕薄,更是逐漸放大尺寸,還加入諸如 HDR 10、HDR 10+ 等標準,使色彩更鮮艷且精準。同時,品牌將傳統 LED 結構再縮小,此種 microLED 能帶來更加細膩的色彩控制,且保留 LED 原有高壽命、高亮度的優勢,雖說技術面仍有許多挑戰待克服,目前實際能買到的產品相當稀少且均為天價,但接下來勢必會成為主流。
另外一股浪潮則是以遊戲體驗為主軸而生的曲面螢幕,弧形的螢幕會使用戶彷彿被包圍一樣,獲得身入其境的沈浸感,深受許多玩家們喜愛。不過因為技術工藝較為複雜,多數採用老舊的 VA 面板,擁有更高速的刷新率的優勢,能使遊戲畫面更加滑順,卻也有畫面的顏色不夠精準與鮮豔的缺點,未來是否會有突破尚在討論中。
4K螢幕需搭配 NVIDIA RTX40 系列等級顯卡才能流暢運行。
購買4K螢幕之前,記得要確認搭配的電腦規格。尤其是4K螢幕普遍比1080p、2K螢幕擁有更大尺寸,會格外需要強力效能的顯示卡來推動,會建議選用 NVIDIA RTX40 系列,或是如 RTX 3080 同級或以上效能的顯示卡,才能確保畫面流暢運行。
接下來就要介紹挑選4K螢幕時需要注意的小細節,請依照個人需求以及用途,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款式類型。
4K螢幕要32吋以上才較能體現解析度的優勢,尺寸太小看不出來。
事實上4K螢幕的解析度優勢,需要32吋以上的尺寸才看得出細緻感,也較能感受到與2K、1080p之間的畫質差異。雖說原則上螢幕尺寸越大越好,不過仍要依照實際擁有的桌面空間而定,加上不同尺寸、畫質所需的建議使用距離不同,這部分會需要參照每款產品的官方說明並評估。總體來說,如果桌面無法容納至少32吋的4K螢幕,或許就沒有必要花費預算選擇4K畫質,畢竟看不出差異。
空間不足可以透過螢幕支架加以解決,此時建議選能調整角度、以及具備上下升降功能的款式,才方便找到觀看螢幕的最佳角度與距離。
畢竟玩遊戲分秒都要計較,VA 面板的更新率是目前各種螢幕材質中最高的。
挑選4K螢幕可以從自身需求開始下手,像是遊戲就得特別重視刷新率,尤其是分秒必爭的射擊、競速類型,會需要以高刷新率帶來流暢的畫面顯示,而此時的面板材質選擇就會以 VA 為主,雖然顏色表現及精準度不如 OLED 或是 IPS,但極高的刷新率能確保較流暢的遊戲視覺呈現,相信這部分會是影響玩家們選擇的優先項目。
喜歡玩遊戲、看電影的使用者,除了確認顏色之外還能進一步考慮21:9或是更寬比例的螢幕,相較於常見的16:9,這類型比例在左右兩側能帶來更寬廣顯示畫面,有助於提升視覺沈浸感或是看到更多遊戲細節。
OLED 的顯色相對優異,但價格也比 IPS 材質貴,對色彩有要求再考慮就好,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螢幕面板材質為 IPS,顯色具有一定水準、價格也合理,如果沒有特別的需求,那麼就以 IPS 材質作為省錢的優先選擇即可。
但倘若預算充足,不妨將目光放在 OLED 或是 mini LED 材質的螢幕,兩者的色彩表現比 IPS 更上一層,加倍精準且鮮豔,對於追劇、看電影是大大加分。其中,mini LED 的成像細緻等級又比 OLED 再上一階,但價格也昂貴許多,或許可再觀望。
若是以繪圖、影片剪輯為主的需求,能直接參考品牌中設定為「創作者螢幕」的系列或型號,通常會強調呈現色彩的精準。更進階還可以確認螢幕具備的 HDR、sRGB 等級,但這會通常會需要實際開箱實測才能掌握。
有越多組 HDMI 接孔就能連接越多種設備。
儘管多數螢幕都能以 HDMI、DisplayPort 介面傳輸4K畫面,但會建議挑選 HDMI2.0 或是 DisplayPort1.3 以上的版本,才能享受到細膩又流暢的畫質,同時選用的傳輸線等級,也要與螢幕、電腦接孔皆一致,才能發揮出最佳效果。另外,如果有連接電腦、遊戲主機等多設備的需求,要需要留意螢幕提供的 HDMI 數量。
像是喇叭、護眼模式等附加功能都可以輕易替代,所以有沒有不會有太大影響。
4K螢幕除了顯示高畫質影像,還有許多附加功能,像是部分款式會直接內建喇叭,就能省去額外購買揚聲器、耳機的麻煩。如果是長時間會盯著螢幕看的用戶,想要減少眼睛的傷害,可以留意規格中會標示「不閃爍」、「不閃屏」等標語的商品,或是選擇「低藍光」或「濾藍光」功能的款式。
然而,無論是喇叭還是護眼模式,基本上都能藉由電腦設定或是其他裝置取代,且螢幕內建喇叭音質也多是基本品質,因此就算沒有這些附加設計也不會造成太多不便。
不同品牌基本上會差在調色的方向,這部分沒有優劣單看個人喜好。
不同螢幕的調色風格或是規格都有所不同,若沒有想法,就從品牌特色開始挑起吧。韓國 LG 是以 IPS 面板為主,螢幕顯色相當漂亮,而 BenQ 則是獲得許多專業攝影師重用,以色彩精準著名。如果著眼的是附加功能,從性價比最高的 Dell 開始挑起,同樣價格會擁有更多功能。至於三星產品線則是十分多元,涵蓋如 OLED、mini LED 等不同材質與價位的產品。
商品 | 圖片 | 價格 | 推薦重點 | 詳情 | ||||||||||||||||||||||||||||||||||||
---|---|---|---|---|---|---|---|---|---|---|---|---|---|---|---|---|---|---|---|---|---|---|---|---|---|---|---|---|---|---|---|---|---|---|---|---|---|---|---|---|
面板尺寸 | 長寬比 | 面板類型 | 解析度 | 反應時間 | 畫面更新率 | sRGB色域 | Adobe RGB色域 | NTSC色域 | DCI-P3色域 | 曲度 | 觸控螢幕 | 電競 | 不閃屏 | 抗藍光 | 防眩光塗層 | 低藍光模式 | 無邊框 | 內建喇叭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HDMI 連接埠 | VGA 連接埠 | USB type-C 連接埠 | USB 連接埠 | 3.5mm耳機孔 | 可攜帶 | 可壁掛 | VESA 規格 | 螢幕寬度 | 螢幕高度 | 螢幕深度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重量 | 重量(不含底座) | |||||
1 | ASUS 華碩 ASUS|護眼螢幕|VP32UQ | ![]() | 講究視覺細膩度與遊戲靈活度,重度玩家力推 | 31.5吋 | 16:9 | IPS面板 | 3840×2160(4K UHD) | 4ms | 60Hz | 100%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1個 | 1個 | 100×100mm | 71.46cm | 48.57cm | 20.18cm | 71.46cm | 42.37cm | 5.04cm | 7.82kg | 6.2kg | ||||||||||||||||
2 | msi微星 msi|Optix 32型IPS平面電競螢幕|MPG321UR-QD | ![]() | 精準色彩展現,DSC無損串流 | 32吋 | 16:9 | IPS面板 | 3840×2160(4K UHD) | 1ms | 144Hz | 143% | 99% | 不明 | 97% | 不明 | 不明 | 1個 | 2個 | 1個 | 9個 | 100×100mm | 72.71cm | 48.22cm | 25.18cm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10.1kg | 不明 | ||||||||||||
3 | acer宏碁 acer|美型螢幕|SA322QK | ![]() | 完售 | 無邊框設計打造極致視野,VA 面板對比鮮明 | 31.5吋 | 16:9 | VA面板 | 3840×2160(4K UHD) | 4ms | 60Hz | 不明 | 不明 | 72%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1個 | 2個 | 75×75mm | 71.5cm | 51.2cm | 22.4cm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5.56kg | 不明 | ||||||||||||
4 | BenQ明碁 BenQ|類瞳孔娛樂護眼螢幕|EW3280U | ![]() | 智慧亮度調節功能,日夜觀影皆享受 | 32吋 | 16:9 | IPS面板 | 3840×2160(4K UHD) | 5ms | 60Hz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95% | 1個 | 2個 | 1個 | 100×100mm | 72.68cm | 52.41cm | 25.38cm | 72.68cm | 44.86cm | 6.37cm | 8.5kg | 7.3kg | |||||||||||||||
5 | GIGABYTE技嘉 GIGABYTE|28型 IPS 4K 144Hz電競螢幕|M28U | ![]() | 多裝置間靈活切換,1ms 以下低延遲誤差 | 28吋 | 16:9 | IPS面板 | 3840×2160(4K UHD) | 1ms | 144Hz | 120% | 不明 | 不明 | 94% | 不明 | 1個 | 2個 | 1個 | 3個 | 100×100mm | 63.65cm | 54.32cm | 19.36cm | 63.65cm | 37.23cm | 6.31cm | 6.93kg | 5.18kg | |||||||||||||
6 | Sony索尼 Sony|INZONE M9 電競螢幕|SDM-U27M90 | ![]() | PS5主機的完美搭檔,連接後自動最佳化 | 27吋 | 16:9 | IPS面板 | 3840×2160(4K UHD) | 1ms | 144Hz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95% | 1個 | 2個 | 1個 | 4個 | 100×100mm | 61.5cm | 47.9cm | 24.8cm | 61.5cm | 36.3cm | 7.3cm | 6.8kg | 4.6kg | ||||||||||||||
7 | SAMSUNG三星 SAMSUNG|UR591C 32吋4K UHD 曲面顯示器|U32R591CWC | ![]() | 薄框曲面設計,雙設備畫面可同步呈現 | 31.5吋 | 16:9 | VA面板 | 3840×2160(4K UHD) | 4ms | 60Hz | 103% | 76% | 73% | 不明 | 1500R | 不明 | 1個 | 1個 | 71.27cm | 51.5cm | 23.79cm | 71.27cm | 42.09cm | 8.36cm | 5.5kg | 4.8kg | |||||||||||||||
8 | Philips飛利浦 PHILIPS|43型 VA 4K 144Hz廣視角螢幕|439M1RV/96 | ![]() | 創新流光技術,打造沉浸式觀影體驗 | 42.51吋 | 16:9 | VA面板 | 3840×2160(4K UHD) | 4ms | 144Hz | 127.7% | 90.4% | 106.8% | 95.6% | 不明 | 不明 | 1個 | 3個 | 1個 | 5個 | 200×200mm | 97.8cm | 73.8cm | 34.1cm | 97.8cm | 57.3cm | 7.8cm | 18kg | 12.8kg | ||||||||||||
9 | EIZO EIZO|EIZO FlexScan 低藍光低閃頻護眼|EV2740X-BK | ![]() | 多功能底座設計,站著躺著都舒適 | 27吋 | 16:9 | IPS面板 | 3840×2160(4K UHD) | 5ms | 61Hz | 100%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1個 | 2個 | 2個 | 3個 | 100×100mm | 61.16cm | 56.54cm | 25.01cm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8.2kg | 不明 | |||||||||||||
10 | LG樂金 LG|UHD 4K VA 高畫質編輯螢幕|32UR500-B | ![]() | 一鍵支架設計,預設16種螢幕分割模式 | 31.5吋 | 16:9 | VA面板 | 3840×2160(4K UHD) | 4ms | 60Hz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90% | 不明 | 不明 | 1個 | 2個 | 100×100mm | 71.43cm | 51.2cm | 22.33cm | 71.43cm | 42.01cm | 4.57cm | 6.2kg | 5.2kg |
面板尺寸 | 31.5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4ms |
畫面更新率 | 60Hz |
sRGB色域 | 100%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不明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1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71.46cm |
螢幕高度 | 48.57cm |
螢幕深度 | 20.18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71.46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42.37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5.04cm |
重量 | 7.82kg |
重量(不含底座) | 6.2kg |
這款4K 螢幕搭載了 QUANTUM DOT 量子點技術,無論是在顏色展現或細節呈現上都突破傳統限制,特別適合追求極致視覺體驗的使用者。而為遊戲玩家度身設計的顯示器調校功能,確保了不同類型遊戲均能享受到最佳畫面與遊戲體驗。
尤其值得注目的是本機支援 DSC 無損傳輸,只需一條 DisplayPort 1.4傳輸線即可實現144Hz 的4K影像,適合安裝於給顯卡等級達 GeForce RTX20以上或是 Radeon RX5700以上之中高階主機。
面板尺寸 | 32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44Hz |
sRGB色域 | 143% |
Adobe RGB色域 | 99%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97%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不明 |
低藍光模式 | 不明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1個 |
USB 連接埠 | 9個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72.71cm |
螢幕高度 | 48.22cm |
螢幕深度 | 25.18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重量 | 10.1kg |
重量(不含底座) | 不明 |
這款4K 螢幕擁有僅7.2mm 的超薄機身和無邊框設計,不只外觀時尚,更能帶來無與倫比的觀賞體驗。在面板選擇方面,它採用了 VA 面板,相較於常見的 IPS 其黑色區域表現更加深邃,能中時呈現電影與遊戲畫面中的深沈氣氛。該產品的亮點還包括可調整的傾斜角度,能有效減少因錯誤姿勢而導致的肩頸疲勞狀況。推薦給追求高對比度畫面、以觀看影片為主的族群。
面板尺寸 | 31.5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VA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4ms |
畫面更新率 | 60Hz |
sRGB色域 | 不明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72% |
DCI-P3色域 | 不明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不明 |
抗藍光 | 不明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不明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75×75mm |
螢幕寬度 | 71.5cm |
螢幕高度 | 51.2cm |
螢幕深度 | 22.4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重量 | 5.56kg |
重量(不含底座) | 不明 |
這款4K 螢幕配備了獨特的 HDRi 瞳孔護眼技術,能夠自動調節影像的細節與清晰度,提供非凡的視覺饗宴。此外,它還內建了領先業界的2.1聲道喇叭,從深沉的低音到清晰的 Hi-Fi 音質,為觀賞電影和遊戲體驗帶來震撼的音效。最棒的一點是,螢幕的亮度和色溫會依據周遭環境自動調整,確保在任何光線條件下都能展現最佳畫質,適合設置於客廳、有窗房間等會被日光照射的空間。
面板尺寸 | 32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5ms |
畫面更新率 | 60Hz |
sRGB色域 | 不明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95%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1個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72.68cm |
螢幕高度 | 52.41cm |
螢幕深度 | 25.38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72.68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44.86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6.37cm |
重量 | 8.5kg |
重量(不含底座) | 7.3kg |
這款4K 螢幕搭載了獨特的 KMV 按鍵功能,使玩家僅需使用一組螢幕、滑鼠與鍵盤就能輕鬆操控所有設備,並支援裝置間的無縫切換及同步充電等便利功能。而其採用的超速 IPS 面板,不僅反應時間短至1毫秒,還能提供極佳的色彩表現,滿足對畫質要求極高的使用者需求。推薦給以玩家對戰遊戲為主、對遊戲表現精益求精的電競玩家。
面板尺寸 | 28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44Hz |
sRGB色域 | 120%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94%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不明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1個 |
USB 連接埠 | 3個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63.65cm |
螢幕高度 | 54.32cm |
螢幕深度 | 19.36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63.65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37.23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6.31cm |
重量 | 6.93kg |
重量(不含底座) | 5.18kg |
Sony INZONE M9 採用獨特的直下型背光技術,保證畫面細節清晰,亮暗對比鮮明。此外,其配備 DisplayHDR 600全陣列局部調光技術和4K 高解析度顯示,與 PlayStation5主機搭配使用時更顯完美。
當這款螢幕與 PS5主機連結時,會自動調整至最適合的顯示狀態,甚至在播放劇情動畫時,也會自動轉換至電影模式。這樣的設計使得3A 級大作的畫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尤其適合那些注重劇情體驗的玩家。
面板尺寸 | 27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44Hz |
sRGB色域 | 不明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95%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1個 |
USB 連接埠 | 4個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61.5cm |
螢幕高度 | 47.9cm |
螢幕深度 | 24.8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61.5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36.3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7.3cm |
重量 | 6.8kg |
重量(不含底座) | 4.6kg |
三星的4K 螢幕以其精巧的薄邊框美型機身與沉浸式的曲面設計,成為同類型商品中的佼佼者。它集時尚設計與強大功能於一體,例如支援呈現10億種豐富色彩,無論是應用在遊戲、觀影或專業圖像處理,都能提供無與倫比的色彩與細節表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機搭載 PBP 技術,能以分割畫面同時呈現來自不同設備的影像訊號,一個螢幕就能享受多工的方便型,推薦給追求頂級配備、常在不同設備間切換操作的族群。
面板尺寸 | 31.5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VA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4ms |
畫面更新率 | 60Hz |
sRGB色域 | 103% |
Adobe RGB色域 | 76% |
NTSC色域 | 73% |
DCI-P3色域 | 不明 |
曲度 | 1500R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不明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1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
螢幕寬度 | 71.27cm |
螢幕高度 | 51.5cm |
螢幕深度 | 23.79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71.27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42.09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8.36cm |
重量 | 5.5kg |
重量(不含底座) | 4.8kg |
這款4K 螢幕專為追求低延遲的遊戲玩家而設計,已通過 AMD FreeSync Premium Pro 認證,能夠提供多樣的更新率(VRR)選項和逼真的 HDR 遊戲體驗。此外,它融合了 Ambiglow 流光溢彩技術,透過高速處理器分析輸入的影像內容,並依據影像動態調整燈光的色彩及亮度。
這不僅使其成為觀賞電影時的理想選擇,遊玩3A 大作時也能盡情沉浸於劇情動畫中,推薦給主機配備 AMD Radeon 顯示卡之族群。
面板尺寸 | 42.51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VA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4ms |
畫面更新率 | 144Hz |
sRGB色域 | 127.7% |
Adobe RGB色域 | 90.4% |
NTSC色域 | 106.8% |
DCI-P3色域 | 95.6%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不明 |
防眩光塗層 | 不明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3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1個 |
USB 連接埠 | 5個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200×200mm |
螢幕寬度 | 97.8cm |
螢幕高度 | 73.8cm |
螢幕深度 | 34.1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97.8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57.3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7.8cm |
重量 | 18kg |
重量(不含底座) | 12.8kg |
這款螢幕除有抗炫光、無閃爍等技術,其底座的還可支援三軸心的轉動調節,不僅可將螢幕任意打直或打橫,左右面向也具備最大90度的調整彈性,方便與相鄰座位的使用者分享畫面,或是配合個人座位變換角度。而螢幕面向也有35度的傾斜角度可供調整,以配合由上往下或是由下往上的觀看角度,不論是習慣站著辦公或是躺著玩遊戲、追劇的族群都可列入考慮。
面板尺寸 | 27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5ms |
畫面更新率 | 61Hz |
sRGB色域 | 100%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不明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不明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2個 |
USB 連接埠 | 3個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61.16cm |
螢幕高度 | 56.54cm |
螢幕深度 | 25.01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重量 | 8.2kg |
重量(不含底座) | 不明 |
這款 LG UHD 4K 螢幕以其高品質的畫面和音效,加上 AMD FreeSync 技術,為玩家打造無與倫比的沈浸式遊戲體驗。其使用支援 DCI-P3色彩空間的 HDR 技術,令所有影像栩栩如生,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聽享受。值得一提的還包括便利的一鍵式支架設計,無需其他工具即可輕鬆安裝。此外,用戶還可透過 OnScreen Control 軟體來設定16種畫面分割模式,適合需要在多個視窗間切換工作的族群。
面板尺寸 | 31.5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VA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4ms |
畫面更新率 | 60Hz |
sRGB色域 | 不明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90%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不明 |
防眩光塗層 | 不明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71.43cm |
螢幕高度 | 51.2cm |
螢幕深度 | 22.33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71.43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42.01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4.57cm |
重量 | 6.2kg |
重量(不含底座) | 5.2kg |
液晶螢幕除了畫質以外,也有許多會影響到工作效率以及舒適度的規格,因此在安裝時也要注意桌面空間是否足夠。以下提供一些增加工作方便性的螢幕類型,其中包括了多視窗作業不可或缺的雙螢幕配置,以及能夠放置在狹窄空間的無邊框商品,有興趣的話不妨前往觀看。
這次介紹了許多4K解析度的液晶螢幕,你是否有找到中意的款式了?雖然螢幕越大觀賞體驗會變得更好,但也要注意跟螢幕的距離以及其他相關規格,才能減少休閒或工作時的疲勞感。因此請根據選購要點並配合自身用途篩選出最適合的商品,以便享有最佳的視聽效果喔!
第1名: ASUS 華碩|ASUS|護眼螢幕|VP32UQ
第2名: msi微星|msi|Optix 32型IPS平面電競螢幕|MPG321UR-QD
第3名: acer宏碁|acer|美型螢幕|SA322QK
第4名: BenQ明碁|BenQ|類瞳孔娛樂護眼螢幕|EW3280U
第5名: GIGABYTE技嘉|GIGABYTE|28型 IPS 4K 144Hz電競螢幕|M28U
看更多排名商品介紹參考製造商、品牌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所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