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費盡心思購買或組裝了一台桌上型電腦以後,當然也需要一款合用的液晶螢幕搭配,才能充分享受這些裝置帶來的便利性及樂趣。不過市面上的商品價位、規格皆不盡相同,除了有 FHD、2K、4K 等不同解析度以外,更囊括了24吋、27吋、甚至更大型抑或曲面等不同尺寸類型,更有為電競設計的高更新率款式,種類之多樣化讓人挑選時眼花撩亂。
這次就要來介紹一些篩選電腦螢幕的技巧,不僅會實際訪問3C編輯菜頭,也會參考 PTT、Dcard 等論壇評價及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銷售,以排行榜形式精選10款各有特色的商品作推薦;其中包括了 ASUS華碩、BenQ明碁、SAMSUNG三星等品牌的款式。希望大家在參考過後,可以順利購買到適合自己的螢幕,讓玩遊戲或觀看影片時都能得到最佳體驗!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目次
mybest 根據客觀的採訪及調查,每月建立2000多款商品資訊數據。並且在每篇文章製作上投入大量心力,其中包含嚴謹的調查,以及與各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豐富的知識及準確的情報製作文章,提供值得信賴的內容。
螢幕越來越輕薄、顏色也更加精準,接下來可能就是等 Micro LED 材質的普及。
隨著新型的面板材質愈加普及,相比往年常見的 VA、IPS,現在主流開始轉向 OLED、Mini LED、QLED 等選項,還有被視為未來趨勢的 Micro LED,能透過更小顆的 LED 使顏色控制更精細,並且擁有高亮度、壽命長等優點。而搭配面板本身升級,技術上更引入了 HDR 10、HDR 10+ 等標準,使螢幕顯色加倍精確,並因應電競玩家需求帶來更快的刷新率。
除此之外,近幾年螢幕越來越輕薄,並且朝向更大、更寬的尺寸發展,亦有不同形狀的螢幕問世。像是深受電競玩家喜愛的曲面螢幕,近兩年在彎度方面有相當突破,為玩家們帶來遊戲沈浸感上可說是又前進了一大步。
螢幕的功能較單一,重點在於流暢投放,而電視會有智慧系統,以影音體驗為主軸,兩者的使用情境稍有不同。
即便隨著電腦螢幕逐漸放大、尺寸近乎傳統電視,功能性上可算互通使用,兩者在定位上依然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螢幕就是純粹顯示畫面使用,不會如同時下電視一樣內建有智慧 OS系統,無法獨立運行,不過螢幕搭配電視盒就可以擁有智慧系統,此時螢幕和智慧電視的使用感就幾乎沒有差異。而在視訊接口方面,螢幕的配備較為豐富,除了常見的 HDMI,還可能會有 DP、VGA、DVI 等等,電視則普遍只有 HDMI。
此外,為了因應遊戲需求,電腦螢幕規格除了畫質,普遍還會強調動態的更新率、反應速度等,電視則以解析度為優先,更新率多是基本等級。如果兩者在評估購買的話,建議思考是否有需要搭配遊戲主機或是電腦的需求,以觀影為主的話優先考慮電視,會用於其他影像投放、遊戲的話或許螢幕會相對適合。
接下來就要說明挑選液晶螢幕時需要注意的規格與功能,可依據自己理想中的使用環境選擇對應的機能。
尺寸與距離的平衡不均會造成視覺不適,因此桌面距離最多能容納多大就買多大,不要超過。
原則上,電腦螢幕越大越好,然而觀看螢幕會需要有適當距離,因此可以依據桌面空間選擇能買到多大尺寸的螢幕。在購買前不妨先丈量家中桌子的深度,再查看不同尺寸螢幕所推薦的使用距離,會依據尺寸、螢幕材質而有所不同。
也可以留意螢幕的比例,主流常見的是16:9,若有玩遊戲、看電影的需求,可以將21:9的寬螢幕列入考量之中,比正常尺寸擁有更寬廣的左右視野,大幅提升娛樂的沉浸感受。同時,螢幕最好能夠上下左右調整角度,才便於找到最舒適的視角。
若空間允許,不妨考慮添購第二台副螢幕,對於剪片、玩遊戲、文書工作都很有幫助,如果是工程師或是店家,更能選擇可以旋轉90度的直立式螢幕。
尺寸太小的4K基本上感受不到差異,通常至少要32吋才能看出畫面的精緻感。
螢幕有多種解析度可以選擇,是影響畫面精緻程度的關鍵要素,如果只是用於文書作業、上網,選擇常見的FHD/1080p即可,追求高畫質的畫面品牌,像是玩遊戲或是追劇、看電影,就能購入畫面更精緻的4K螢幕。
需要注意的是,越高的解析度會建議購買較大的尺寸,否則可能會使圖示、視窗、文字顯得太小巧,難以閱讀,並且不容易感受到高階析度的精美畫質。反過來說,如果購買解析度普通的大尺寸螢幕,畫面容易呈現有顆粒感,會建議4K解析度最好有32吋,FHD則依照需要的尺寸挑選。
高解析度需要強力顯示卡才能推動,如果主機本身性能沒有到那麼畫面也不會流暢。
如果有更新率需求就直接選電競螢幕,沒有再看顯色差別,基本上越貴的面板材質顯色會越細緻。
市面上有不同種類的螢幕,首先可以透過更新率來區分,像是遊玩射擊、賽車遊戲,就會建議優先考慮高刷新率的電競螢幕,能夠帶來更流暢的遊戲畫面。倘若並非遊戲玩家,就可以看個人對於色彩細緻程度的追求,進一步去挑選 HDR、sRGB 等產品;如果有繪圖、剪片需求,也可以選購創作者螢幕。
另外,不同面板材質也有相對應的特性,現在 IPS面板是電腦螢幕的大宗,唯有部分電競、曲面款才會採用 VA 面板,由於 VA 是以高更新率為重點,顯色較不精準,因此若非購買電競款式不建議考慮。少部分品牌推出採用 OLED 面板的螢幕,儘管顏色鮮豔,但更新率、烙印會是一大挑戰,至於更高階的 mini LED、microLED 有更好的顯色效果,但也需要更高的預算,這部分端看使用者對色彩精細程度的要求。
個人選購螢幕以顯色為最優先,因為除了追劇以外,平常還需要修圖、剪片,顏色精準是關鍵。如果並不是真的常玩射擊遊戲,或許以顏色為優先條件比較好。
通常至少會有一個 HDMI接孔,如果要接其他遊戲主機就挑2~3個的款式,這樣就不用每次拆拔。
為了使螢幕發揮所有潛能,別忘了確認傳輸介面。普遍螢幕至少會有一個 HDMI 接孔,搭配一組 DP 接孔,DP 及 HDMI 兩者在功能上是一樣的,只是搭配不同世代的等級,能夠支援傳輸速度、解析度會有所差異,因此需要留意選購的規格是否有符合自己的需求。
通常越新規格的螢幕會具備越多組 HDMI 接孔,以便在電腦以外可再連接 PS5、Switch 等其他裝置,如果有這類需求可以確認手邊有多少裝置需要連接,選擇剛好或超過的 HDMI孔數量就不用在每次使用時重新接線。
不只是螢幕的 HDMI,電腦以及傳輸線都要具備相同等級才能使用,所以如果有想體驗 HDMI 2.1就要確認所有裝置的支援狀況。
同樣材質在品牌技術調教下顯色還是會有些不同,因此也可以先看品牌再從中去選需要的規格。
即便是同樣的面板材質,在品牌技術及顏色調教之下,呈現出的顯色及視覺感還是會有差異。因此,先根據偏好的品牌色彩選擇,再從中篩選符合期望的預算及性能等級也是一個挑選方式。而在螢幕品牌中,最著名的莫非於來自於韓國的 LG樂金與 SAMSUNG三星,前者以 IPS 面板為主,呈現的顏色相當漂亮,至於後者則有非常多元的產品線,並且有來自於 OLED 等不同材質的選擇。
另外還有受到許多攝影師鍾愛的 BenQ明基,以顯色精準最為著名,Dell戴爾則有相當高的性價比,只要初階款就有許多附加功能。
以下排行榜根據 PTT、Dcard 等論壇評價及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熱門銷售製作,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挑選重點,歡迎搭配文章參考。
面板尺寸 | 27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2560×1440(Q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80Hz |
sRGB色域 | 130%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不明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不明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61.5cm |
螢幕高度 | 45.5cm |
螢幕深度 | 21.4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61.5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36.7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5.4cm |
重量 | 4.6kg |
重量(不含底座) | 3.6kg |
面板尺寸 | 27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1920×1080(Full 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00Hz |
sRGB色域 | |
Adobe RGB色域 | 99% |
NTSC色域 | |
DCI-P3色域 | |
曲度 | 不明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
HDMI 連接埠 | 1個 |
VGA 連接埠 | 1個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
螢幕高度 | |
螢幕深度 |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
重量 | |
重量(不含底座) |
面板尺寸 | 31.5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VA面板 |
解析度 | 2560×1440(Q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65Hz |
sRGB色域 | 123% |
Adobe RGB色域 | |
NTSC色域 | 102% |
DCI-P3色域 | 93% |
曲度 | 1000R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70.05cm |
螢幕高度 | 52.37cm |
螢幕深度 | 26.38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70.05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42.42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11.12cm |
重量 | 7.02kg |
重量(不含底座) | 6.27kg |
以下排行榜根據 PTT、Dcard 等論壇評價及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熱門銷售製作,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挑選重點,歡迎搭配文章參考。
這款曲面螢幕以卓越的視覺效果和高性能脫穎而出,十分適合追求極致觀賞體驗的玩家。其高解析度、快速反應時間和流暢的刷新率,提供了不凡的使用體驗。推薦給重視高畫質、高效能的遊戲玩家和影音愛好者。加上搭載零閃屏、抗藍光等護眼技術,而且價格不會高不可攀,因此也很適合長時間使用螢幕的專業人士與初次選購曲面螢幕的人士。
面板尺寸 | 27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VA面板 |
解析度 | 2560×1440(Q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80Hz |
sRGB色域 | 102%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72% |
DCI-P3色域 | 不明 |
曲度 | 1500R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不明 |
無邊框 | 不明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75×75mm |
螢幕寬度 | 61.1cm |
螢幕高度 | 47.5cm |
螢幕深度 | 22.5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61.1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36.3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7.5cm |
重量 | 3.9kg |
重量(不含底座) | 3.3kg |
ASUS華碩出品的這款曲面螢幕,不僅搭載了極快的反應時間及 180Hz更新率,更配備 FreeSync Premium Pro 與高動態範圍(HDR)技術,確保遊戲過程流暢無比的同時,也大幅提升了畫面的細節與色彩表現。再加上多種獨家遊戲功能,適合推薦給追求沉浸式體驗的職業玩家與遊戲愛好者。
面板尺寸 | 34吋 |
---|---|
長寬比 | 21:9 |
面板類型 | VA面板 |
解析度 | 3440×1440(UWQ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80Hz |
sRGB色域 | 125%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不明 |
曲度 | 1500R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不明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2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3個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80.8cm |
螢幕高度 | 54.1cm |
螢幕深度 | 25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80.8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36.4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11.1cm |
重量 | 8.1kg |
重量(不含底座) | 5.8kg |
針對追求極致視覺體驗與個性化螢幕的用戶,這款曲面螢幕搭載 Adaptive-Sync 自動化同步技術,確保使用體驗不卡頓,另外,獨家 RGB 燈光效果,滿足對遊戲與螢幕造型有極高要求的使用者。夜間模式與減藍光保護眼睛,即便長時間使用也不必擔心視覺疲勞。推薦給對於遊戲以及螢幕造型有要求的使用者。
面板尺寸 | 34吋 |
---|---|
長寬比 | 21:9 |
面板類型 | VA面板 |
解析度 | 3440×1440(UWQ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44Hz |
sRGB色域 | 118.25% |
Adobe RGB色域 | 94.64%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92.57% |
曲度 | 1500R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不明 |
低藍光模式 | 不明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75×75mm |
螢幕寬度 | 81cm |
螢幕高度 | 51cm |
螢幕深度 | 27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重量 | 6.91kg |
重量(不含底座) | 不明 |
以下排行榜根據 PTT、Dcard 等論壇評價及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熱門銷售製作,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挑選重點,歡迎搭配文章參考。
面板尺寸 | 31.5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4ms |
畫面更新率 | 60Hz |
sRGB色域 | 100%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不明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1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71.46cm |
螢幕高度 | 48.57cm |
螢幕深度 | 20.18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71.46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42.37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5.04cm |
重量 | 7.82kg |
重量(不含底座) | 6.2kg |
這款4K 螢幕搭載了 QUANTUM DOT 量子點技術,無論是在顏色展現或細節呈現上都突破傳統限制,特別適合追求極致視覺體驗的使用者。而為遊戲玩家度身設計的顯示器調校功能,確保了不同類型遊戲均能享受到最佳畫面與遊戲體驗。
尤其值得注目的是本機支援 DSC 無損傳輸,只需一條 DisplayPort 1.4傳輸線即可實現144Hz 的4K影像,適合安裝於給顯卡等級達 GeForce RTX20以上或是 Radeon RX5700以上之中高階主機。
面板尺寸 | 32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44Hz |
sRGB色域 | 143% |
Adobe RGB色域 | 99%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97%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不明 |
低藍光模式 | 不明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1個 |
USB 連接埠 | 9個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72.71cm |
螢幕高度 | 48.22cm |
螢幕深度 | 25.18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重量 | 10.1kg |
重量(不含底座) | 不明 |
這款4K 螢幕擁有僅7.2mm 的超薄機身和無邊框設計,不只外觀時尚,更能帶來無與倫比的觀賞體驗。在面板選擇方面,它採用了 VA 面板,相較於常見的 IPS 其黑色區域表現更加深邃,能中時呈現電影與遊戲畫面中的深沈氣氛。該產品的亮點還包括可調整的傾斜角度,能有效減少因錯誤姿勢而導致的肩頸疲勞狀況。推薦給追求高對比度畫面、以觀看影片為主的族群。
面板尺寸 | 31.5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VA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4ms |
畫面更新率 | 60Hz |
sRGB色域 | 不明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72% |
DCI-P3色域 | 不明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不明 |
抗藍光 | 不明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不明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75×75mm |
螢幕寬度 | 71.5cm |
螢幕高度 | 51.2cm |
螢幕深度 | 22.4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不明 |
重量 | 5.56kg |
重量(不含底座) | 不明 |
以下排行榜根據 PTT、Dcard 等論壇評價及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熱門銷售製作,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挑選重點,歡迎搭配文章參考。
面板尺寸 | 31.5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3840×2160(4K UHD) |
反應時間 | 4ms |
畫面更新率 | 60Hz |
sRGB色域 | 100%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不明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1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71.46cm |
螢幕高度 | 48.57cm |
螢幕深度 | 20.18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71.46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42.37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5.04cm |
重量 | 7.82kg |
重量(不含底座) | 6.2kg |
面板尺寸 | 27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2560×1440(QHD) |
反應時間 | 0.5ms |
畫面更新率 | 240Hz |
sRGB色域 | 99%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不明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61.4cm |
螢幕高度 | 45.4cm |
螢幕深度 | 24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61.4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36.75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6.8cm |
重量 | 4.97kg |
重量(不含底座) | 4.52kg |
面板尺寸 | 32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LED |
解析度 | 1366 x 768(HD) |
反應時間 | 不明 |
畫面更新率 | 60Hz |
sRGB色域 | 不明 |
Adobe RGB色域 | 不明 |
NTSC色域 | 不明 |
DCI-P3色域 | 75% |
曲度 | |
觸控螢幕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USB 連接埠 | 1個 |
3.5mm耳機孔 | |
可攜帶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200×100mm |
螢幕寬度 | 71.9cm |
螢幕高度 | 45.2cm |
螢幕深度 | 19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71.9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42.3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7.5cm |
重量 | 3.5kg |
重量(不含底座) | 3.3kg |
以下排行榜根據 PTT、Dcard 等論壇評價及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熱門銷售製作,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挑選重點,歡迎搭配文章參考。
由 AOC 推出的這款螢幕,擁有著多項增強影像表現的規格與功能,包括 HDR 及93% DCI-P3廣色域,讓呈現的顏色更加鮮豔真實;而且解析度高達5120×1440,等於將2個2K螢幕合併在一起,中間還沒有邊框阻礙視線,可享受到更加完整的畫面。甚至可透過多重畫面(PBP)功能,一次顯示2個不同的訊號源,很適合需要同時運用多裝置工作的使用者。
不過規格表上並沒有載明任何護眼的相關功能,而且其是採用對比較高的 VA面板,長時間觀看的話,眼睛可能會出現疲勞或酸澀等狀況,或許得評估自身的用量後再下手為佳。
CHIMEI 始終以自家的特殊顯示技術,在電腦顯示器與電視螢幕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這款採用32:9比例的超寬螢幕,擁有3000:1的高對比度,讓畫面更有層次感;其顯示區域相當於2個27吋螢幕並排,除了當作雙螢幕使用以外,內建的子母畫面功能,也可將第3個訊號源放在角落,並能透過遙控器隨時切換畫面與調整設定,不需要花費時間在面板後方摸索半天。
雖然提供許多讓畫質更加精細的規格,但本品的解析度只有相當於 Full HD 的等級,若想播放2K或4K解析度的影片,可能會沒有辦法呈現出原有的影像表現。
ASUS 的 TUF Gaming 系列是屬於性價比較高的螢幕類型,此商品也承襲品牌一貫的特色,搭載著獨家的低延遲技術,讓移動中的畫面可以更加清晰流暢。除此之外也內建許多遊戲模式,包括可將暗處細節完整呈現的 SHADOW BOOST技術,以及提供各類遊戲支援的 GAMEPLUS 功能等,對專業玩家來說是極為划算的選擇。
只是內建的 AdaptiveSync 雖然可以確保畫面不會撕裂,但由於是通用性的技術,而無法相容 AMD 或 NVIDIA 顯示卡的相關功能,導致畫面可能會有些許卡頓或延遲,對此較為敏感的話購買前可要再三考慮。
以下排行榜根據 PTT、Dcard 等論壇評價及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熱門銷售製作,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挑選重點,歡迎搭配文章參考。
面板尺寸 | 27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1920×1080(Full 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00Hz |
sRGB色域 | |
NTSC色域 | |
DCI-P3色域 | |
曲度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
HDMI 連接埠 | 1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61.24cm |
螢幕高度 | 46.53cm |
螢幕深度 | 24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61.24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36.70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4.72cm |
重量 | 3.85kg |
重量(不含底座) | 3.28kg |
面板尺寸 | 27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VA面板 |
解析度 | 1920×1080(Full 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80Hz |
sRGB色域 | |
NTSC色域 | 72% |
DCI-P3色域 | |
曲度 | 1500R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1個 |
HDMI 連接埠 | 2個 |
VGA 連接埠 | |
USB type-C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75×75mm |
螢幕寬度 | 61.1cm |
螢幕高度 | 44.6cm |
螢幕深度 | 19.6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611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36.3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7.6cm |
重量 | 3.9kg |
重量(不含底座) | 3.3kg |
面板尺寸 | 27吋 |
---|---|
長寬比 | 16:9 |
面板類型 | IPS面板 |
解析度 | 1920×1080(Full HD) |
反應時間 | 1ms |
畫面更新率 | 100Hz |
sRGB色域 | 104% |
NTSC色域 | 72% |
DCI-P3色域 | |
曲度 | |
電競 | |
不閃屏 | |
抗藍光 | |
防眩光塗層 | |
低藍光模式 | |
無邊框 | |
內建喇叭 | |
DisplayPort 連接埠 | |
HDMI 連接埠 | 1個 |
VGA 連接埠 | 1個 |
USB type-C 連接埠 | |
3.5mm耳機孔 | |
可壁掛 | |
VESA 規格 | 100×100mm |
螢幕寬度 | 61.5cm |
螢幕高度 | 45.8cm |
螢幕深度 | 22.5cm |
螢幕寬度(不含底座) | 61.5cm |
螢幕高度(不含底座) | 36.4cm |
螢幕深度(不含底座) | 4.6cm |
重量 | 4.1kg |
重量(不含底座) | 3.6kg |
螢幕支架最好有升降、調整角度的功能,可以給予更多空間與彈性。
看完以上說明之後,各位是否也更掌握液晶螢幕的特色了?雖然3C商品都是一分錢一分貨,但由於目前面板技術已經十分純熟,各個品牌的商品都擁有相當優質的畫面表現。不過仍建議在購買液晶螢幕前依照個人需求、預算並參考各項規格,才能更快速地找到中意的款式型號喔!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