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搭載藍牙技術的裝置越來越普遍,就連桌上型電腦的主機板,近年來也開始於中高階型號內建可連接 Wi-Fi 與藍牙的晶片;而沒有內建藍牙功能的基礎款及舊型號電腦,或是 PS5等遊戲主機,則可透過藍牙接收器使用其他藍牙無線裝置。只是市面上除了5.0、5.2等多種藍牙版本以外,還有標榜可連接多個設備,或是音訊無延遲等諸多特色的產品,若沒有事先了解相關規格的話很容易陷入困惑。
有鑒於此,本篇文章實際訪問曾經手許多3C 商品評測的菜頭直播主,深入探討該如何挑選藍牙接收器。同時,也參考 PTT、Dcard 等論壇評價及電商人氣銷售,以人氣排行榜的方式推薦十款商品,這些款式都能在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上購買,其中也有專門用於耳機等裝置的類型,相信這些資訊能在挑選時有所幫助。
曾擔任麥兜小米行動3C編輯一職2年半,不僅本身對於電子科技相關領域有熱忱,更持續關心各大品牌的發表,現為知名3C科技分享平台外稿編輯。具備多家品牌及多樣3C電子產品評測經驗,也積極掌握電腦、相機、智慧型手機等商品的最新潮流與性能設計,致力於提供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專業指引。
曾任家電3C賣場專員,現任遊戲實況主。蒼詠從大學時期組裝了第一台電腦以後就對3C產品有著極大的興趣與熱情,閒暇之餘也常上網關注各類科技產品的最新訊息。 2014年組了一台效能不錯的電腦後,實現了大學以來實況夢想,除了開台玩遊戲以外也會分享一些3C商品開箱在部落格或 Youtube 上,喜歡冷門或性價比極高的物件,立志從實用面讓對這些商品有興趣的人們都能得到有用的資訊,並運用自身的文字專長讓讀者可以透過深入淺出的敘述了解每樣商品的特色及優缺點。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mybest 根據客觀的採訪及調查,每月建立2000多款商品資訊數據。並且在每篇文章製作上投入大量心力,其中包含嚴謹的調查,以及與各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豐富的知識及準確的情報製作文章,提供值得信賴的內容。
目前藍牙技術朝改善穩定度與降低延遲等方向前進,藍牙接收器則在維持一定程度效能下注重小型化,並以隨插即用的方式為主。
自1994年藍牙技術問世以來,憑藉低成本、高效益的優勢,成為目前主流的無線傳輸協定之一,智慧型手機、電腦及各類3C家電周邊,都能看到藍牙的衍生應用功能。而隨著時間演進,由藍牙聯盟主導的版本更新與各項協議也愈趨完善,不但傳輸速度大幅提昇,也漸漸朝著降低耗電量與延遲,並且提高傳輸距離、穩定度等方向前進,現今成為主流的第5代藍牙規範,更在物聯網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而作為媒介裝置的藍牙接收器,除了多內建支援先進技術的第5代藍牙晶片以外,為了與目前主機板或 PCIe 上常見的藍牙 SoC 晶片一較長短,紛紛以小型、甚至迷你化為目標,更在小巧體積下維持較過往穩定的效能,搭配多樣化功能性以及隨插即用的方式,省去額外安裝驅動的時間與精力,讓電腦或遊戲主機連接各種藍牙裝置時更加輕鬆寫意。
除了鍵盤、滑鼠,遊戲手把、真無線耳機等裝置,甚至電腦與手機之間也可透過藍牙接受器傳輸檔案。
目前藍牙接收器內建的各項協議已算相當完善,除了基本的鍵盤、滑鼠等周邊以外,包括印表機、真無線與耳罩式耳機,甚至是遊戲手把等,都能透過藍牙連接享受到沒有線材干擾的爽快感。此外,目前 Windows 也能透過藍牙與 Android 系統的智慧型手機連線,進行傳輸檔案與訊息共享等進階操作,應用範圍相較於以往有十分顯著的進步。
為了得更好的支援性與效能表現,有些接收器會特別針對像是藍牙耳機、遊戲手把等裝置進行最佳化,並且透過高音質編碼格式或是降低輸入延遲等方式,達到相對良好的使用體驗,如果想要運用這些設備的話,不妨參考商品的相關規格與說明。
Switch 本身的藍牙晶片僅允許連接一副藍牙耳機,但有副廠推出的接收器可同時連接兩副耳機,有雙人遊玩需求的話可以考慮。
雖然藍牙接收器外觀看起來幾乎都差不多,但性能與規格還是有許多差異,會影響到連接距離、傳輸速度以及音質等使用體驗。接下來就要說明一些需要注意的項目,請務必參考看看。
接收器基本上與裝置同個藍牙版本即可有完整功能,又或者選擇新一點的藍牙版本,之後就算裝置升級也可以支援。
統稱為第5代規範的藍牙版本,現今已發展到5.4,但除了些微改善延遲與耗電以外,其他影響並不顯著,因此除了電競周邊與耳機等音訊裝置,會因為需要降低延遲而採用最新標準5.3以外,目前藍牙接收器與相關裝置都以5.0~5.1的版本為主,並沒有採用最新規格。
而接收器只要和裝置的藍牙版本相同,就能確保連線功能完整,不過由於藍牙版本幾乎都可向下相容,如果未來有升級或用在其他較高階裝置的打算,可以往上挑更新的藍牙版本。
與藍牙版本相比,連線距離才是影響連線穩定度的關鍵因素。藍牙版本5.1以上可支援最遠300m 的連線距離,但需視干擾狀況、實體牆面阻擋等因素而定,大部分裝置都以10~30m為基準,已經能滿足大多數使用情境。即使如此,為了有較良好的體驗,藍牙裝置與接收器的距離越近越好,以免因衰減或干擾導致頻繁斷線。
另外,藍牙接收器大部分都能同時連接複數裝置,但由於可能會出現干擾或天線頻寬不足的問題,建議一次連接一到兩個裝置就好,以免出現無法使用的狀況。
目前市面上多數藍牙接收器都採用 USB2.0標準,雖然裝置的連接阜可能會是3.0版本,但由於可向下相容,即使接收器與電腦連接埠的 USB 版本不同也可正常運作。當然,與藍牙版本的支援概念相同,若接收器與連接阜同是 USB3.0版本,勢必能達到最理想的傳輸效率,但現階段 USB3.0的藍芽接受器極為稀少,基本上不用強求。
USB版本相同自然是最好,但目前支援 USB3.0的接收器幾乎沒有,因此也不用特別追求。
音訊編碼格式取決於系統與裝置支援性,只有對音質有超高要求的使用者才需要關注相關規格,一般訊號傳輸無需在意。
至於音訊的編碼格式,除了某些專為耳機、喇叭等裝置設計的藍牙接收器以外,幾乎都需視電腦或設備本身的系統與驅動而定,舉例來說,Windows 10的官方驅動目前最高僅支援 aptX 編碼。由於只有連接音訊設備才會有作用,若對聲音表現有極高要求才需留意相關資訊與內容。
專門用於藍牙耳機或是遊戲手把等裝置,或是功能較多的藍牙接收器,對減少延遲等性能表現有較高要求。
一般平價的接收器雖然能與各種裝置連線,但大多都僅提供基礎的協定與效能,但較高階的接收器除了針對遊戲手把、藍牙耳機特定類型裝置進行最佳化以外,內建的晶片也具備其他規格,像是降低延遲或支援額外的音訊編碼格式等,適合有特定需求的使用者購買。
然而,影響市面上藍牙接收器價格的最大因素也在於功能性,高階專用及多功能款勢必會比一般規格來得昂貴,如果是一般連接鍵盤、文書滑鼠用,或許並不需要。
Switch 本身的藍牙晶片僅允許連接一副藍牙耳機,但有第三方廠商推出的接收器可同時連接兩副耳機,有雙人遊玩需求的話可以考慮。
除了極少部分需要透過光碟或官網下載專屬驅動程式,市面上的藍牙接收器幾乎都是隨插即用。
商品 | 圖片 | 價格 | 推薦重點 | |
---|---|---|---|---|
1 | TP-Link TP-Link|USB藍牙5.3接收器|UB500 | ![]() | 耐用的超小型化商品 | |
2 | EDIMAX訊舟 藍牙收發器|BT-8500 | ![]() | 小小一粒握在手,功能齊全通通有 | |
3 | TOTOLINK 藍牙無線網卡 Plus|A1300UB | ![]() | 內建Wi-Fi與藍牙,無線體驗一次滿足 | |
4 | Esense逸盛 藍牙迷你接收器|D852 | ![]() | 超長連線距離,輕鬆享受無線生活 | |
5 | Avantree 藍牙音樂發射器|C81 | ![]() | 超低延遲連線,專為音訊裝置而生 | |
6 | XC信星 5.3藍牙接收器|RTL8761BW | ![]() | 內建先進技術的高效能款式 | |
7 | UGREEN綠聯 USB藍牙接收器|CM408 | ![]() | 遊戲主機也能用,感受無線連接的美好之處 | |
8 | FiiO飛傲 HiFi 藍牙解碼發射接收器|BTA30 Pro | ![]() | 解碼傳輸一把抓,盡享高音質音樂內容 | |
9 | 8BitDo八位堂 二代無線藍牙轉換接收器 | ![]() | 輕鬆連接無線遊戲控制器 | |
10 | E-books 藍牙無線接收發射器|Y3 | ![]() | 收發自如的車用無線小幫手 |
選購藍牙接收器除了與鍵盤、滑鼠配對,許多人也會用它連接喇叭、耳機等音訊設備。因此在本篇文章的最後,也會提供幾個採用藍牙連接的音訊設備主題,有興趣的話不妨同時閱讀參考喔!
市面上許多藍牙接收器的外觀跟規格其實都差不多,只有一些細節上的不同,所以請記得要詳細確認相關資訊,並且依照自己的需求來篩選,才能在眾多商品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款式跟型號。目前日常生活中已經無法缺少藍牙技術,如果要享受不被線路干擾的清爽體驗,就趕快挑選一款藍牙接收器來使用吧!
第1名: TP-Link|TP-Link|USB藍牙5.3接收器|UB500
第2名: EDIMAX訊舟|藍牙收發器|BT-8500
第3名: TOTOLINK|藍牙無線網卡 Plus|A1300UB
第4名: Esense逸盛 |藍牙迷你接收器|D852
第5名: Avantree |藍牙音樂發射器|C81
看更多排名商品介紹參考製造商、品牌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所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