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時總會希望能沉浸其中、感受身歷其境的刺激感,但同時也會擔心是否影響旁人,因此許多人會選擇搭配耳機暢玩。電競耳機可幫助玩家透過聲音準確判斷敵人方位,且就算調大音量也不會打擾他人。而市面上除了耳罩式耳機以外,若想減輕悶熱感、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場的話,便於攜帶又隔音佳的入耳式耳機便是不錯的選擇。
本篇文章實際訪問同時身為遊戲直播主的資深3C編輯菜頭,會詳細解說入耳式電競耳機的種類及挑選時需注意的項目。同時會以人氣排行榜的形式推薦10款各有特色的商品,當中網羅了 Razer雷蛇、HYPERX、ROCCAT、華碩ROG 等知名品牌,且這些品項都能在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購得,讀者們不妨多加參考,並藉此找出最合適的對戰夥伴。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mybest 根據客觀的採訪及調查,每月建立2000多款商品資訊數據。並且在每篇文章製作上投入大量心力,其中包含嚴謹的調查,以及與各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豐富的知識及準確的情報製作文章,提供值得信賴的內容。
電競耳機強調空間感,會透過多聲道讓玩家辨識各方位的聲音,遊玩 FPS 遊戲時有最大優勢。
電競耳機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因應遊戲玩家喜好所打造的耳機,因此不完全是為了聽音樂而設計,反而會更專注於遊戲音效的細緻處理。像是透過模擬多聲道來強化「聽音辨位」,尤其在遊玩 FPS 類型遊戲時最能感受出差異,比起普通的耳機,更能聽出敵人腳步聲以奪得先機。
此外,電競耳機也十分注重麥克風品質,以便隊友之間的溝通,並且造型上多採用大膽的黑、紅配色與 RGB 燈效,可說是極具特色的耳機類型。
入耳式電競耳機體積小、方便攜帶,主要也以無線居多,很適合帶出門與手機一起使用的場景。
電競耳機主要有入耳式與耳罩式兩種類型,其中有厚實皮革的耳罩式耳機配戴起來較舒適,音質也較好,但入耳式耳機卻有體積小巧便於攜帶的優點。加上多數是採用無線連接,能夠擺脫線材的束縛,因此可說是最適合搭配手機、掌機外出遊玩的耳機。至於價格方面入耳式耳機相對便宜,能降低玩家的購買壓力,進而隨時隨地享受遊戲樂趣。
接下來將說明挑選入耳式電競耳機時需注意的一些小細節,請務必納入參考。
目前的藍牙技術都不會讓耳機有明顯延遲,足以應付多數遊戲需求,唯競技遊戲分秒必爭,用有線會更穩定。
入耳式電競耳機分為「有線」與「無線」兩種不同的連接方式,考慮到方便性,一般會推薦優先購買無線的款式,只要該耳機採用最新一代的藍牙規格,就幾乎不會感受到延遲,能滿足大多數的遊戲需求;或是可鎖定含2.4GHz接收器的產品,便能避免周圍藍牙設備互相干擾,提升連線穩定度。至於遊玩分秒必爭的競技類型遊戲時,若想盡量排除任何可能導致延遲的因素,則可選擇以有線連接的耳機較安心。
若要達到聽音辨位的效果,至少需要5.1聲道,並且最好透過試聽找出最喜歡的風格。
由於是以玩遊戲為首要目標,比起音質,電競耳機會更著重在「音效」表現上。選購時需留意耳機是否至少能模擬5.1聲道以上,或是具備杜比全景聲、DTS環繞等效果,才能締造合格的空間音場,讓玩家可透過聽音辨位即時找出敵人的位置。然而各大品牌的技術細節不盡相同,因此建議親自前往實體門市試聽,再從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調音風格。
購買耳機前別忘了先確認遊戲本身所支援的聲道系統,以免購買了7.1聲道的高規格耳機後,才發現遊戲只能支援到5.1聲道,就無法發揮耳機的所有效能。
有搭配降噪、雜訊抑制功能的電競耳機可讓收音更清晰,以確保與隊友之間的通話順暢無阻。
不管是線上遊戲,還是需要多人合作的派對及射擊遊戲,如果能透過語音與其他人溝通交流,不但樂趣大增亦可提高遊戲勝率,而此時耳機所搭配的麥克風規格便顯得十分重要。為了達到清晰通話的效果,應選擇具備降噪、雜訊抑制功能的款式,有些電競耳機則會附有「收音桿」,可讓收音的位置更靠近嘴部,以減少接收到的環境噪音。
有多種尺寸的耳塞,才能依據耳道選擇最舒適的大小;而海綿材質的隔音效果較好,但也有容易耗損的缺點。
長時間久戴耳機可能會有不舒服的情況,為此,可選擇附有多種尺寸耳塞的商品,以防過大尺寸導致疼痛,或是尺寸太小而頻繁掉落。另外,也可關注耳塞本身的材質,通常海棉會比矽膠耳塞更柔軟不易疼痛,隔音效果亦更好,只是相對價格較高、使用壽命也較短,各位可根據習慣做選擇,可以的話最好至少試戴半小時,確認配戴過程中是否容易鬆脫或有異物感後再做決定。
8小時的續航力能滿足一整天的遊玩,萬一沒電的時候,有快充也能縮短等待時間。
為了避免耳機沒電打斷遊玩的興致,電競耳機的續航力基本要有8小時以上為佳。不過現在多數耳機皆能提供8~12小時以上的電力,因此挑選時不妨著眼於各商品的快充規格,確認並比較哪款耳機能用最短的時間充飽電力,讓自己能迅速返回遊戲再戰一場。
各品牌功能大同小異,唯外型會有各自的特色,也可優先考慮現有使用品牌的產品,彼此之間會有最佳的支援性。
商品 | 圖片 | 價格 | 推薦重點 | 詳情 | |||||||||||||||
---|---|---|---|---|---|---|---|---|---|---|---|---|---|---|---|---|---|---|---|
類型 | 驅動單體 | 驅動單體尺寸 | 最小頻率響應 | 最大頻率響應 | 連接方式 | 適用設備 | 麥克風 | 線控 | 線長 | 支援Hi-res | 降噪 | 環境音模式 | 防水 | 重量 | |||||
1 | soundcore soundcore|A20i 真無線藍牙耳機 | ![]() | 全面進化的聽覺享受 | 入耳式 | 動圈式 | 6mm | 20Hz | 20000Hz | 藍牙 | 手機 | 5.2g | ||||||||
2 | earfun EarFun|Air Pro 3 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 | ![]() | 充電續航力強、全方位聲音體驗 | 入耳式 | 不明 | 11mm | 不明 | 不明 | 藍牙 | 手機、電腦 | 不明 | ||||||||
3 | Final final|VR3000 for Gaming 電競入耳式耳機 | ![]() | 忠實呈現作者原始音效設計本意的耳機 | 入耳式 | 動圈式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手機、電腦 | 120cm | 20g | |||||||
4 | QCY QCY|ArcBuds 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 | ![]() | 享受靜謐與極致音質的全方位耳機體驗 | 入耳式 | 動圈式 | 10mm | 不明 | 不明 | 藍牙 | 手機 | 4.4g | ||||||||
5 | SONY索尼 Sony|INZONE Buds 真無線降噪遊戲耳塞式耳機 | ![]() | 打造專屬個人的360度遊戲音效體驗 | 入耳式 | 不明 | 8.4mm | 不明 | 不明 | 藍牙 | 手機 | 6.5g | ||||||||
6 | SoundPeats Soundpeats|Capsule3 Pro 真無線藍牙耳機 | ![]() | 頂級音質認證的高抗噪耳機 | 入耳式 | 不明 | 12mm | 不明 | 不明 | 藍牙 | 手機、電腦 | 5g | ||||||||
7 | XROUND XROUND|AERO PRO 低延遲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 | ![]() | 多平台通用的沉浸式遊戲體驗 | 耳塞式 | 不明 | 9mm | 20Hz | 20000Hz | 藍牙、2.4G無線 | 手機、電腦、PS4、Switch、PS5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
8 | ASUS華碩 ASUS|ROG Cetra True Wireless 真無線藍牙耳機 | ![]() | 防水無憂的高音質無線耳機 | 入耳式 | 不明 | 10mm | 不明 | 不明 | 藍牙 | 手機、電腦、Switch | 42g | ||||||||
9 | Tribit TRIBIT|Flybuds C1 真無線藍牙耳機 | ![]() | 突破續航極限的真無線藍芽耳機 | 入耳式 | 不明 | 6mm | 20Hz | 20000Hz | 藍牙 | 手機、電腦 | 5g | ||||||||
10 | 聆翔 DTAudio|Q8真無線藍牙耳機 | ![]() | 防水防汗等級,運動時刻更無憂 | 入耳式 | 不明 | 7.2mm | 20Hz | 20000Hz | 藍牙 | 手機、電腦 | 8.2g |
第1名: soundcore|soundcore|A20i 真無線藍牙耳機
第2名: earfun|EarFun|Air Pro 3 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
第3名: Final|final|VR3000 for Gaming 電競入耳式耳機
第4名: QCY|QCY|ArcBuds 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
第5名: SONY索尼|Sony|INZONE Buds 真無線降噪遊戲耳塞式耳機
看更多排名商品介紹參考製造商、品牌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所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