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一般的耳機時可分出左右聲道的聲音,而環繞立體聲耳機則可模擬喇叭,達到5.1或7.1聲道的全方位虛擬環繞音效。除了用來聆聽音樂,在玩 PC、PS5、Switch 的遊戲以及看電影時,也能帶來猶如身歷其境的聽覺體驗。但根據不同商品的特性、連接方式的不同,仍有無法十足發揮其原本該有性能之情形。
且市面上有 SONY、Panasonic、audio-technica鐵三角、Apple 等諸多大廠牌,相信消費者也不知道如何從中挑選。因此這次將詳細介紹環繞立體聲耳機的選購要點,也會推薦十款舒適度、音質效果優秀的全罩式耳機產品,也會提及如何與 PS4連接的訣竅等。希望大家可以購買到喜愛的立體聲耳機,享受一場頂級的高音質體驗。
曾任家電3C賣場專員,現任遊戲實況主。蒼詠從大學時期組裝了第一台電腦以後就對3C產品有著極大的興趣與熱情,閒暇之餘也常上網關注各類科技產品的最新訊息。 2014年組了一台效能不錯的電腦後,實現了大學以來實況夢想,除了開台玩遊戲以外也會分享一些3C商品開箱在部落格或 Youtube 上,喜歡冷門或性價比極高的物件,立志從實用面讓對這些商品有興趣的人們都能得到有用的資訊,並運用自身的文字專長讓讀者可以透過深入淺出的敘述了解每樣商品的特色及優缺點。
透過開箱實測及專家意見,提供推薦商品相關資訊。 為了讓每月400萬名使用者享受最完美的選擇體驗,從美妝、日用品、家電到金融服務等各領域,每日努力不懈地製作全新內容。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mybest 根據客觀的採訪及調查,每月建立2000多款商品資訊數據。並且在每篇文章製作上投入大量心力,其中包含嚴謹的調查,以及與各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豐富的知識及準確的情報製作文章,提供值得信賴的內容。
原本環繞音效需要透過多個揚聲器相互搭配才能發揮效果。舉例來說,若是5.1ch 的家庭劇院系統,會由中置、前方左右、後方左右環繞共5個喇叭,再加上一個重低音音箱組成;7.1ch 則是在側邊增加2個喇叭,若要達到滿意的配置,需要經過詳細規劃才行。
但隨著技術進步,原本只有「立體聲」或「2.0聲道」的立體聲耳機,也開始出現能夠呈現環繞效果的類型,透過虛擬編碼呈現出5.1、7.1甚至9.1等宛如家庭劇院的多聲道表現,因為不需佔用大量空間就能模擬出具備方向性的多聲道音效,不管是用來觀賞影片、演唱會實況等直播,甚至遊玩 FPS 射擊遊戲都相當適合,在家中就能體驗臨場感十足的震撼表現。
目前市面上販售的環繞立體聲耳機,很大部分都屬於電競耳機的類型,雖然同樣都屬於環繞音效,但兩者的用途與構造截然不同。環繞立體聲耳機是專為影音視聽而生的商品,因此著重在耳機帶來的聲音表現;電競耳機為了方便與隊友溝通,通常都內建麥克風,多多少少會影響到音質。
另外,環繞立體聲耳機必備的功能就是環繞音效,電競耳機則不一定會搭載類似的技術,在挑選時需要詳細確認相關規格。簡而言之,若單純只想觀影使用的話,建議挑選專門的環繞立體聲耳機,但如果想兼具視聽與遊戲效果的話,購買具備環繞音效的電競耳機就能同時滿足需求。
接下來要介紹挑選環繞立體聲耳機時需要留意的項目,請務必納入參考。
目前市面上可連接環繞立體聲耳機的裝置相當多樣化,包括電視、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PS5家用遊戲主機等,因此也延伸出像是 HDMI、USB、藍牙配對等各式各項的連接方式。舉例來說,液晶電視通常透過 HDMI 來傳輸聲音,PS5、PC 等則可運用 USB 連接埠;至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藍牙配對就相對方便,請務必依照不同裝置選擇適合的類型。
順帶一提,相較於無線連接來說,有線連接可以提供更大、更穩定的頻寬,不管在音質、細節表現等方面都比無線還要強上許多。另外還有一些款式擁有額外的主機設備,將其與電視透過 HDMI 連線後與配套的耳機進行無線連接,就能輕鬆享受環繞音效;但由於是套裝商品,耳機無法單獨與手機等裝置連接,因此挑選時請詳細確認相關規格,以免購買到不適用的類型。
環繞立體聲耳機最重要的特色,當然就是可清楚辨別聲音方向的立體感與整體細節表現,這部分取決於商品本身的規格與聲學調教手法,需要特別留意。
每款環繞立體聲耳機的調教方式都不太相同,在聲音調性上都有不少差異,這部分可依照個人喜好進行挑選;唯一較能辨別出耳機好壞的客觀標準,大概就是能否完整還原出聲音細節的「解析度」了。解析度較高的商品越能夠還原出背景音樂、音效,以及腳步聲等各種細節,藉此擁有逼真的臨場感受;至於解析度低的類型,所有聲音可能會糊在一起、無法有效辨別,體驗自然不佳。
由於解析度需要實際聆聽才能感覺到差別,建議可參考網路上的評測,或實際前往可試聽的賣場聆聽,如此才較容易篩選出符合喜好的款式型號。
既然選擇環繞立體聲耳機,自然是為了享受宛如親臨現場的強大魄力,因此環繞效果是否良好、聲音方向的精準度等項目,也是相當重要的考量因素。表現出色的耳機不但可以清楚分辨前後左右等平面的聲音來源,就連從頭上飛過的直升機、在耳邊響起的話聲或樂器聲等,都能完美呈現出來,在觀看影片或是聆聽現場演奏會時,都會擁有極為強烈的臨場感。
但因為耳機內的空間有限,絕大部分都是採用虛擬多聲道的軟體補正方式來彌補缺憾,因此不能以5.1、7.1、9.1等多聲道的規格來判定商品好壞,必須視相關技術的處理能力而定,否則就算模擬出7.1聲道,但聽起來卻非常生硬平板的話,用於觀看影片可能就稍嫌乏味了。
有些較為專業的環繞立體聲耳機,在使用前需要測定頭型與耳朵大小等詳細數值,才能調整到最適合的立體聲道表現,有些不熟悉的使用者可能會因此卻步,故便利性也是需要留意的項目。由於目前智慧型手機等攜帶型裝置已經相當普遍,相較於需要詳細調整相關設定、連線步驟繁雜的 USB 耳機,運用藍牙配對的商品不但應用範圍廣,連線也十分簡單。
雖然藍牙配對本身的頻寬不高,無法完整傳輸具備環繞音效的訊號,但像是 Apple 的 AirPods Max 等款式都內建獨家技術,透過空間解析還原出立體的聆聽感受;不過這些耳機可能只支援特定的品牌或裝置,在選購時請務必確認其中細節。
在觀賞影片或玩遊戲時,配戴耳機的時間相對較長,就算耳機本身的聲音表現極為出色,若因為夾頭或耳罩過於悶熱而無法久戴的話,也會因此喪失其價值。為了避免長時間配戴造成耳朵或頸部疲勞的狀況,有些商品會特地重新設計耳罩與頭帶材質,運用減少壓迫感的彈性頭帶,搭配可柔軟貼合耳朵的耳罩,大幅降低側壓感與整體重量,就算長時間使用也十分舒適。
由於配戴感可能較難以文字或影片表現,每個人的頭型也有些差異,若真的十分在意配戴舒適度,建議還是前往可試戴的專門店家,才能尋找到最符合需求的商品。
商品 | 圖片 | 價格 | 推薦重點 | |
---|---|---|---|---|
1 | CORSIAR海盜船 7.1聲道無線電競耳機 | ![]() | 絢麗燈光效果,視覺聽覺都刺激 | |
2 | CREATIVE ROG Strix Fusion 300 電競耳機 | ![]() | 完售 | 量身打造專屬音效體驗 |
3 | JBL RGB環繞音效USB電競耳機|Quantum 600 | ![]() | 用一副耳機暢遊各種平台 | |
4 | Logitech羅技 Legion Pro 7.1 環繞音效電競耳機|G633s | ![]() | 經典的電競必備款式 | |
5 | steelseries賽睿 無線立體聲耳機 | ![]() | 兼具質感與效能的出色商品 | |
6 | Apple RGB耳罩式電競耳機 | ![]() | 獨家空間音效,無線也有滿滿環繞感 | |
7 | SONY索尼 無線RGB炫光電競耳機麥克風|MDR-Z7M2 | ![]() | 媲美發燒級耳機的音質表現 |
VIRTUOSO RGB WIRELESS XT 的金屬材質外殼運用同心圓紋路設計,搭配鋁合金支架與標準的蛋白皮革耳罩,整體具備一定的質感。尤其在包裝內除了附上3.5mm、USB Type-C 兩種不同規格的傳輸線材,連2.4GHz 無線接收器也沒有遺漏,甚至耳機本身也能透過藍牙配對來連線,幾乎包辦所有的連接方式,適用各種不同裝置。
雖然連接方式相當多樣化,但因為只支援杜比全景聲環繞效果,若影片或遊戲本身沒有相關編碼與技術的話,只能擁有最基礎的2.0立體聲道,用途稍稍受限。
CREATIVE 推出許多像是音效卡、喇叭與耳機等商品,致力於透過軟硬體提升整體的聲音表現。SXFI GAMER 搭載自家的 Super X-Fi全息音響技術,不管是智慧型手機等攜帶型裝置,或是桌上型、筆記型電腦,都能運用專屬的應用程式達到完整的環繞效果,更甚者還可透過自動偵測生成量身打造的聲音設定,不須繁雜步驟就能輕鬆享受多聲道音效。
要注意的是,這款環繞立體聲耳機只能透過 USB傳輸線連接,頭帶部分也缺少緩衝的材質,若長時間配戴的話可能會不太舒服,建議使用一段時間後要稍作休息比較好。
Quantum 600的耳罩可90°旋轉,在掛於頸部或放置在桌上時可緊密貼合,不會造成干擾。音效部份不僅支援 DTS,還內建自家的 JBL QuantumSURROUND 環繞效果,並且可透過軟體套件自定諸多功能;最方便的是除了電腦以外,其無線接收器也能連接像是 Xbox、PS5、Nintendo Switch 等遊戲主機與 VR 裝置,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只是內建的麥克風雖然可以往上收起,卻沒有辦法拆卸,單純觀看影片時可能會稍微被耳機上的配件干擾,耳罩上的 RGB LOGO 圖示看起來也有些突兀。
專門推出商務與電競周邊的 Logitech,在電競耳機的領域中也算是相當資深。G633s 是經過改良的版本,內建自家的50mm PRO-G 驅動單體,編織網格型的振膜可完美反映並呈現各種聲音的細節,在玩遊戲時能夠清楚辨認出腳步聲、槍聲等音效的方向與遠近;透過專屬的 G-HUB 軟體還能自訂巨集、RGB 燈效等設定,令玩家在戰場上無往不利。
由於整體設計較偏遊戲使用,若拿來觀看影片或聆聽音樂的話,可能會覺得聲音稍嫌平板,整體細節也不太足夠,而且需要流量較高的 USB 傳輸搭配軟體才能開啟環繞音效,稍嫌麻煩。
曾經獲得 IGN 評價為最佳高階耳機的 ARCTIS PRO+ GameDAC,內建40mm 的高解析驅動單體,並且經過 Hi-res 高解析度音樂認證;同時也具備 DTS Headphone:X v2.0技術,能搭配支援的遊戲、影片與軟體等,呈現出強大的環繞效果。麥克風部分也採用可內縮的設計,觀影時不容易受到干擾。
光是耳機的基礎品質就相當出色,尤其這款商品還額外附贈內建 OLED 螢幕的 DAC,透過專屬的編碼處理器,能夠將耳機與麥克風的聲音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連家用遊戲主機也可透過光纖或 USB 傳輸線輕鬆連接,享受宛如身歷其境的震撼感。
已經接近精品等級的 Apple Airpods Max 光是外型就十分吸睛,經過陽極處理的鋁金屬外殼,搭配網狀布料耳罩與彈性頭帶,帶來極為貼合的配戴感。至於最重要的聲音表現部分,則是運用雙 H1處理晶片達到驚人的解析度;再加上獨家的空間音訊功能,可透過偵測頭部運動來模擬環繞音場,使用無線連接也能擁有宛如身在劇院的逼真效果。
只要以藍牙配對就能享有極佳的環繞效果,再加上其屬於 Apple 生態圈的一部份,用於 iPhone 等裝置時更能發揮出完整的潛力,對使用 Apple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使用者來說,是值得購入的周邊配件之一。
SONY 一向在聲學領域有獨到的技術與經驗,MDR-Z7M2不算是其中最高階的耳罩式耳機,但其性能可不容小覷。不但擁有 Hi-res 高解析度音樂的認證,而且具備獨家的 360 Reality Audio 功能,搭配70mm 超大尺寸驅動單體,強大的推力可在維持完整聲音細節的同時創造空間感,呈現出精細而且層次分明的氛圍。
為了增加運用彈性,耳機與傳輸線採用分離設計,除了標準的3.5mm 接頭與6.3mm 轉接器以外,還附贈可直接連接 DAC 或擴大機的4.4mm 平衡端子線,纜線也運用鍍銀無氧銅材質,有效降低傳輸時的失真程度,不管是用來觀看影片或聆聽音樂都能有絕佳表現。
除了規格、功能等關係到環繞立體聲耳機品質的項目以外,可能有些人還會對這類型商品有些疑惑。以下提供一些選購環繞立體聲耳機時可能會有的疑問與解答,並邀請了專家回答,希望能幫大家排困解難。
以3C 商品來說雖然是一分錢一分貨,但耳機這類體驗因人而異的商品,尤其每款耳機的調音可能都會有些許差異,環繞立體聲的效果也會不太一樣。與其追求高價與高規格,不如透過實際試聽,篩選出配戴起來最舒適、聆聽感受最佳的型號,如此一來相信就能挑選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物件。
在聆聽大編制像是交響樂等類型的音樂時,環繞立體聲耳機或許能夠帶來相對較佳的感受,但這類商品畢竟是專為觀影或玩遊戲而設計,除了少數品牌型號有相對出色的表現以外,依然還是比不上其他以音樂為主的耳機,因此若追求較高的聆聽體驗,建議還是視用途購買相應的款式會比較好。
以傳輸頻寬的角度來說,有線連接必定會比無線還要有優勢,但音質還須視耳機的調音、內部構造等條件,才能確定是否能呈現出原來的聲音細節;再加上環繞立體聲耳機還有透過主控台專屬藍牙連接耳機的類型,相比一般無線連接來說可提供最佳化的訊號,故還是依上文所述,依照不同裝置選擇適合的方式,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若手邊的耳罩式耳機屬於無法折疊的款式,便得煩惱不用時的收納方法。目前市面上有桌上型、吊掛型等多種產品,皆可幫助各位擺放心愛的耳機。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下文,一起購入方便的收納掛架吧!
看完了各種不同風格的環繞立體耳機介紹後,各位是否有找到喜愛的款式呢?無論是熱愛電玩或鑑賞影集、電影、音樂,只要根據本篇詳細的說明,入手一款舒適且音質佳的耳罩耳機,想必便能夠更盡情地享受極富臨場感的聽覺饗宴喔!
第1名: CORSIAR海盜船| 7.1聲道無線電競耳機
第2名: CREATIVE|ROG Strix Fusion 300 電競耳機
第3名: JBL|RGB環繞音效USB電競耳機|Quantum 600
第4名: Logitech羅技|Legion Pro 7.1 環繞音效電競耳機|G633s
第5名: steelseries賽睿|無線立體聲耳機
看更多排名商品介紹參考製造商、品牌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所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