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異,記錄美好瞬間的方法也越加多樣化,雖然手機輕便好操作,但想必仍有不少追求高畫質的人會考慮購買數位相機。然而數位相機可分成微單、類單等不同類型,還有琳瑯滿目的性能與成色差異,且舉凡 Canon佳能、Panasonic國際牌、OLYMPUS、RICOH理光、Nikon尼康及 SONY索尼等知名大廠皆有推出諸多型號,或許會讓剛入門的新手感到難以抉擇。
因此本文將實際訪問3C編輯菜頭,深入解析選購數位相機時不可忽略的重點。同時會以人氣排行榜的形式推薦10款簡單好上手,在 Dcard 上也十分熱門的機種供參考,這些數位相機均能在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上購得,趕快跟著文章腳步一起找出理想商品吧。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mybest 根據客觀的採訪及調查,每月建立2000多款商品資訊數據。並且在每篇文章製作上投入大量心力,其中包含嚴謹的調查,以及與各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豐富的知識及準確的情報製作文章,提供值得信賴的內容。
傳統單眼已經逐漸被淘汰,當今所謂的數位相機以沒有反光鏡的微單眼、類單眼為主,機身也更加輕巧。
數位相機可以細分成單眼、微單與類單等不同類型,但隨著技術的演進,傳統認知的「單眼相機」(單鏡反光相機)已經逐漸遭到淘汰,近年主流品牌均已經不再推出新品,而是轉向發展「微單眼」(無反光鏡相機),或是不能更換鏡頭卻更加輕盈的「類單眼」,這兩者才是現在大家所稱的「數位相機」。
微單眼可換鏡頭應對不同場景;類單眼則是整體重量更輕更好攜帶,可根據個人是否有換鏡頭需求挑選。
微單眼、類單眼的主要差異在於「能否更換鏡頭」,也因此會延伸出不一樣的用途。「微單眼」主要承襲傳統單眼相機的特色,並透過去除內建的反光鏡使機身更為輕薄,功能及設計卻仍和單眼相機相似,依舊能更換不同焦段的鏡頭,拍出別具風味的照片。因機能齊全、可玩性也最高,最適合想要深入探索攝影奧妙的人。
至於「類單眼」是採用固定式鏡頭,一體成型的設計得以大幅減輕體積與重量,是目前最輕巧的數位相機類型,很適合隨身攜帶或用來拍攝影片,亦常被設計成 Vlog 相機或是口袋相機,價格也會比微單眼更加親民一些。
近年來相機操作化繁為簡,新手學習門檻降低,現在還有針對影片拍攝特別強化的機款,選擇更豐富。
數位相機近年在機身、鏡頭設計上逐漸輕便化,操作方面也以好入門為大方向,像是可透過 AI 技術輔助、軟體調校,減少外在光源的干擾,僅需使用相機的自動功能就足以對應多數場景,這也讓拍攝者只要專注構圖並按下快門,就能得到一張理想照片,不必去煩惱複雜的參數與設定。
除此之外,因應影音平台的強力崛起,許多人不再只是拍照,更會想透過影片來紀錄生活,因此不少品牌都有推出專門針對 Vlog 打造的特化機種,產品的選擇性越來越多元。
相機學問博大精深,雖然用語稍嫌艱澀難懂,但卻是選購時的重要依據,接下來將會逐一介紹幾個相關知識,期望新手可以藉由本文來排除心中疑慮。
感光元件決定畫質,越大越好但價格也會更昂貴,新手可以從 APS-C 嘗試,再考慮是否有需要全片幅。
感光元件是決定相機畫質最關鍵的要素,依尺寸大至小依序為全片幅、APS-C、M43與1吋,尺寸越大越能吸收更多光源,讓夜晚所拍攝的照片更明亮並減少噪點,不過相對地相機的價格也會提升,因此該選哪個等級端看個人預算而定。
如果包含機身與鏡頭有5萬元以上的預算,可以考慮畫質最優異的「全片幅」,它也是最多專業人士採用的片幅。而新手不妨從 APS-C 開始挑起,無論品項或技術都最為齊全,同時亦有明顯優於手機的畫質,價位則約落在10,000~35,000元之間,與全片幅相比親民許多。至於體積輕巧的類單眼相機以1吋感光元件居多,且2萬元以下就能購得,只是在產品選擇性上較少一些。
機身握感、按鍵數量等都會因為價格有所不同,能否接受取決於個人需求和習慣,建議實際體驗比較精準。
即使感光元件的尺寸相同,仍會有許多不同價位的機型,有時價差甚至可能達到數萬元,原因就在於機身的操控性及擴充性。通常越貴的數位相機越講究手感,設計上多會強化長時間拍攝時的穩定性與舒適度,像是附有更多自訂按鍵、轉盤,或是針對機身上的手把深度加入人體工學設計等等。
不過每個人使用相機的頻率、習慣都不同,是否需要這些高階設計十分見仁見智,因此若有所猶豫時,建議親自前往實體門市實際拿握看看,以利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手感。
各品牌的對焦表現均已經大幅改善,主要挑選有 AI 辨識功能的機型即可,操作上會更輕鬆。
為了避免照片或影像模糊,對焦快慢及精準度也是選購時的重點。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各品牌都已經大幅強化對焦技術,足以應對多數的拍攝場景需求,消費者不必花費太多心思做比較,只要盡可能購買近幾年的新型號,就能確保對焦功能的品質。
另一方面,針對特別講究高規格的使用者,不妨參考搭載「AI 辨識」功能的數位相機,此類機種會依據動物、人像與風景等不同的拍攝主題自動判斷對焦位置,大幅提升拍出清晰照片的機率。
現今相機畫素均已經相當夠用,不必追求高畫素,反而最好提高購買鏡頭的預算,比較能有效提升拍照品質。
以拍照為主要需求的使用者,切勿陷入「畫素=畫質」的迷思,除非會經常把照片列印出來,否則當代數位相機的照片,無論用哪種螢幕觀看皆已十分清晰,且即便畫素再高,僅靠人眼可能也難以看出差異。
比起追求相機本身的規格,會建議把更多預算投資在鏡頭上,透過不同焦段、光圈來嘗試不同的拍攝手法與主題,較能盡興地享受攝影的樂趣。而且與更換頻率較高的機身相比,一顆好的鏡頭多數都能用上多年,甚至只要搭配轉接環就可久久流傳、不容易掉價。
不一樣的拍攝主題會需要不同的焦段及光圈,才能拍出最理想的效果。
更換鏡頭拍攝不同主題是微單眼相機的樂趣之一,此時可依照不同主題、情境來挑選適合的鏡頭。以拍攝人像為例,擁有大光圈的定焦鏡能提供最佳畫質及漂亮的淺景深;用於出遊時,由於拍攝的主題通常較為多元且遠近不一,會推薦選購一款講求焦段多變的旅遊鏡;至於望遠鏡頭則常被用在拍攝野生動物、建築物,能夠清楚地捕捉遠處細節。
Vlog機會強化散熱功能以對應長時間的拍攝,通常也會有更好的對焦能力,因此最適合用來錄影。
不少人會利用數位相機拍攝影片以紀錄生活點滴,此時可直接參考專為 Vlog 拍攝打造的特化機款,這類產品通常會特別強化散熱,以提供較長的單次可錄影時間。此外,也建議要選擇附有翻轉螢幕的款式,才能在自拍過程中隨時確認畫面。最後,防手震機制可確保畫面穩定,而輕巧型的機款則有助於減輕長時間錄影手持的負擔。
由於每個品牌都有不同的技術及特色,若是拿不定主意,從品牌著手也不失為一種方式。以下會介紹在台灣深受喜愛的4大品牌,一起來看看分別有哪些魅力吧。
Sony 每年推出的機型最多,現在也是技術力的領跑者。
Sony 是當前相機業界的領頭羊,其中對焦能力更是遙遙領先其他品牌,也持續把許多新穎的技術應用在相機產品上。再加上每年都會積極推出新機,對於想要體驗最新相機科技的人來說,Sony 會是擁有最多選擇的廠牌。
Canon 規格齊全,就連操作介面都十分直覺,很適合數位相機的初學者入門。
Canon 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相機品牌,而且十分重視入門產品的深耕及推廣,旗下商品不但規格齊全,介面設計亦相當簡單易懂,即使是初次使用的人都能快速掌握訣竅,很適合作為新手的第一款相機。
FUJIFILM 相機內建多種濾鏡,不用修圖就能直接輸出有質感的照片,造型也是走復古風。
FUJIFILM 推出的相機外型典雅復古,機身內更有提供不需後製、宛如底片相機一般的膠片模擬,能拍出帶有懷舊感的獨特氛圍,分享在社群媒體上想必格外吸睛,因而深深受到文青的喜愛。
Nikon相機拍出來的顏色十分自然,不會過於鮮豔,而且還有豐富的色彩濾鏡選項。
Nikon 相機有忠於自然的色彩呈現,不會顯得過於誇張突兀。而最新的 Z系列微單眼更能拍出鮮明豔麗又不做作的照片,模式中亦內建有多種色彩濾鏡可選擇,很值得在色彩上有所講究的族群納入考慮。
商品 | 圖片 | 價格 | 推薦重點 | |
---|---|---|---|---|
1 | SONY索尼 ZV-1 II|ZV-1M2 | ![]() | 多用途Vlog相機,影音創作者的理想選擇 | |
2 | SONY索尼 Sony|ZV-1數位相機|ZV-1 | ![]() | 創作新手的最佳利器,輕鬆捕捉美好時刻 | |
3 | OLYMPUS奧林巴斯 Stylus Tough TG-6 防水相機|TG-6 | ![]() | 極致耐用,戶外探索的攝影利器 | |
4 | SONY索尼 RX100M7 數位相機|RX100M7 | ![]() | 輕便多功能相機:影像捕捉的優選 | |
5 | Nikon尼康 Coolpix P1000125倍光學變焦望遠類單眼|Coolpix P1000 | ![]() | 極致變焦攝影,無限遠景一手掌握 | |
6 | Canon佳能 PowerShot SX70 HS|SX70 HS | ![]() | 極致變焦攝影,拓展視野的無限可能 | |
7 | Panasonic國際牌 LUMIX 數位相機|DC-ZS80 | ![]() | 極速自動對焦 ,捕捉微距和高速瞬間 | |
8 | RICOH理光 GRIIIx數位相機|GRIIIx | ![]() | 輕巧機身及高性能同時兼備 | |
9 | Nikon尼康 Nikon|COOLPIX P950 | ![]() | 極致遠攝表現,攝影新視界 | |
10 | RICOH理光 WG-6 全天候耐寒耐衝擊防水相機|WG-6 | ![]() | 堅固多功能,探險者最佳選擇 |
兩者各有優缺點,公司貨雖價格較高昂,但保固期間非人為損壞能免費更換零件,也不會收取額外的檢測費用,加上維修據點較多,過保後若有損壞,亦可至維修站索取報價、進行維修。另一方面,平行輸入的相機價格通常比前者低,若購入國匯率較低則有機會以更實惠的價格購得,但其本身不具備保固期,因此檢測費依型號不同約落在3000元以上,必要時甚至需將特殊機型寄出國外維修。
第1名: SONY索尼|ZV-1 II|ZV-1M2
第2名: SONY索尼|Sony|ZV-1數位相機|ZV-1
第3名: OLYMPUS奧林巴斯|Stylus Tough TG-6 防水相機|TG-6
第4名: SONY索尼|RX100M7 數位相機|RX100M7
第5名: Nikon尼康|Coolpix P1000125倍光學變焦望遠類單眼|Coolpix P1000
看更多排名商品介紹參考製造商、品牌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所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