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類單眼屬於數位相機的一種,但卻保留了單眼相機的高性能;它具備的電子觀景窗(EVF)、超高倍變焦鏡頭等機能,可輕鬆捕捉手機無法完美拍攝的遠景,因此成為現今廣受歡迎的人氣首選。然而許多相機大廠皆相繼推出了各式各樣的款式,選擇之多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不知如何挑選才好。
為此,本篇文章實際訪問3C編輯菜頭,將介紹選購類單眼相機時需注意的重點。此外,還會以人氣排行榜的形式推薦多款機型,其中包含 CANON、NIKON、Panasonic、FUJIFILM富士、SONY 等知名品牌,這些類單眼相機都能在 momo購物網與 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找到,不論是攝影新手想找入門款,還是想汰舊換新的人,都不妨將本次內容做為參考。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mybest 根據客觀的採訪及調查,每月建立2000多款商品資訊數據。並且在每篇文章製作上投入大量心力,其中包含嚴謹的調查,以及與各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豐富的知識及準確的情報製作文章,提供值得信賴的內容。
類單眼雖然不能換鏡頭,但也因此極為輕便、好操作,許多專業攝影師也會購入作為隨身紀錄用的第二台相機。
所謂的類單眼指的是不可更換鏡頭的數位相機,儘管缺乏變化性,卻能透過一體成型的設計打造輕薄機身,部分機種甚至不到300g重,小小一台放入口袋絲毫不感負擔。正因如此,多數類單眼並不會追求極致的拍攝效果,而是以快速簡單的便利性為最大特點,連不少專業攝影師都會買來作為第二台隨身相機,用於日常隨拍、街拍或是分享生活點滴。
類單眼現在陸續加入 Vlog 影片拍攝功能,在輕薄的前提之下擁有更進階的機能。
對了滿足消費者更多元的拍攝需求,現在類單眼相機中還有特別為拍影片設計的 Vlog 特化款式,許多機款也都是錄影與拍照能力兼具。雖然其可調性及專業程度等無法媲美微單眼的 Vlog機,但仍大大擴展了類單眼相機的使用情境。
選購類單眼相機時有許多需要注意的細節,以下會逐步做詳細解說,以幫助大家篩選出符合需求的商品。
感光元件大的同時也會增加相機重量,如果是拍照用途會建議不要過度割捨類單眼原有的輕巧優勢。
感光元件是決定相機畫質的關鍵,尺寸由小至大依序為1吋、M4/3、APS-C 以和全片幅,感光元件越大進光量越高,整體的畫質越好,不過也會連帶增加重量。以輕巧為最大前提的類單眼,多數品牌是採用1吋或是 APS-C 的感光元件,其中 APS-C 的畫質自然優於1吋,但重量會增加約50~100g左右,該如何取捨原則上端看個人需求。
然而,如果是以拍照為主,挑選類單眼相機時建議以輕巧優先為佳,也就是願意每天攜帶出門的重量最好,否則使用意願會大幅減少。若無法決定也可走訪一趟實體店面,實際試拿看看最準確。
28、35mm焦段與肉眼所見最相近,可以作為中間值,再以喜好決定要挑選更廣還是更聚焦的鏡頭。
由於類單眼無法更換鏡頭,因此在購買的時候必須把焦段納入考量。焦段長短會影響鏡頭可拍攝的範圍及距離,例如28mm最接近手機主鏡頭,35mm與人眼視野相同,挑選時可先以這兩個數值為基準。如果想要聚焦在主體或拍得更遠,就能以數字更大的長焦、遠距離焦段為主,希望拍得廣闊則可以選擇數值小的廣角焦段。
此外,類單眼相機中會分為焦段固定,無法光學變焦的「定焦鏡」,普遍擁有更大的光圈以及銳利的成像,只是想要拍近拍遠時必須自行移動。另一種則是能自由變化距離的「變焦鏡」,適合用於各種場景、錄影,惟光圈與畫質可能稍微遜色於定焦鏡。市面上的類單眼大多是變焦鏡頭,雖說定焦鏡頭可以簡單拍攝出淺景深,但透過 AI 運算,就算是變焦也能輕鬆以人像模式達成,挑選時可以不用太過介意。
新一代相機的對焦狀況已經普遍改善,若有加入 AI 辨識更是精準,只要不買太舊的機種都能有不錯效果。
類單眼作為隨身相機多半應用在街拍場景,時常需要捕捉一瞬間的畫面,此時對焦系統便扮演著重要角色,最好盡可能以對焦快且精準的機型為主。由於各廠牌近三年相機的對焦系統皆有明顯成長,已經足以應付日常拍攝,因此只要掌握「買新不買舊」的原則,基本上都能買到對焦表現夠水準的機款,無須太過費心比較。
另一方面。若是想要追求更高效能的對焦,則不妨進一步關注有搭載 AI 辨識功能的產品,它會由相機自行判斷畫面中的物體,並且提前預測對焦位置,大幅增加拍照的成功率。
類單眼相對進步空間有限,再加上多半是以方便性為首要考量,因此新舊機型表現不會差太多。只要確認價格合理,避免購買被黃牛炒作的機款即可。
觀景窗不見得每人都會使用到,但有翻轉螢幕才能在自拍或是特高、特低角度時,看到當下的拍攝畫面。
類單眼相機是以簡單快速拍攝為最大特色,因此多少會在轉盤、按鍵數量上有所犧牲,操控性方面不如微單眼細緻。然而為了確保最基本的便利性,可翻轉螢幕是最推薦的必備規格,如此 Vlog 自拍時才能即時確認畫面,也能在一些特高、特低角度拍攝時,更方便進行構圖確認。
至於觀景窗相對來說則並不是那麼必要,雖然它可協助用戶在高光環境下看清楚畫面,但對於已經習慣手機拍攝模式的族群而言,不見得會需要使用到觀景窗,只要依據個人的喜好選擇即可。
相機會設有錄影時間限制以避免過熱當機,拍攝 Vlog 要盡量選擇可長時間使用的款式,才能應付各種拍攝。
以拍攝 Vlog 影片為主的消費者,可以直接選購有標示「Vlog 相機」的產品,此類型相機不只輕巧,更會特別強化機身的散熱機制,以延長單次最長的錄影時間,避免 Vlog 影片拍攝到一半因熱當而被迫中止的窘境,同時所支援的錄影時間越長越好。另外,拍攝影片也會需要較好的對焦規格、防手震功能及翻轉螢幕,在購買之前別忘了多加比較。
看完上述說明後若仍感到迷惘,不妨從品牌開始著手吧。每個廠牌的相機無論操作手感或成品風格都有差異,以下會介紹4大熱門品牌的特色,或許能從中找到中意的機種。
Sony 對焦技術領先業界,並有多款專為 Vlog 設計的機型。
Sony 是目前相機業界的領頭羊,尤其是在對焦技術上造詣最深,對焦速度快又相當精準,加上每年推出新機的步調頻繁,讓消費者能輕易買到搭載最新技術的產品。而類單眼相機中除了有專門用來隨身拍照的 RX100 系列外,也有適用於 Vlog 的 ZV 系列,相信能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
富士相機無論是外型,還是濾鏡風格都很有復古日系氛圍。
富士是近年最受文青族群喜愛的相機品牌,尤其熱銷款 X100系列的外型格外復古典雅,而且機身內建的軟片模擬模式,還可以拍出其他品牌無法達到的底片韻味,就宛如濾鏡一樣,套上之後不用修圖,直接上傳社群媒體就能吸引眾人目光。
Canon 相機價格親民,且拍照、錄影均有不錯的表現。
Canon 向來都很注重扎根入門機種這塊市場,旗下相機的介面簡單直覺,同時所配備的規格也相當齊全。例如 G7X Mark III 就是一台錄影、拍照能力兼備的類單眼相機,而且價格約落在2萬元以內,很適合預算不高、追求性價比的讀者參考。
Ricoh GR3 是現在最輕巧的 APS-C 相機,且畫質優於其他同體積產品。
從底片機時期就持續在耕耘類單眼相機的 Ricoh,最著名的機款莫過於 GR 系列的 GR3,它是擁有多種不同焦段、濾鏡的特化機型,也是目前最輕巧的 APS-C 相機,在保有高畫質的同時重量卻不到300g,可謂是隨拍相機的最佳選擇。
商品 | 圖片 | 價格 | 推薦重點 | 詳情 | |||||||||||||||||||||||
---|---|---|---|---|---|---|---|---|---|---|---|---|---|---|---|---|---|---|---|---|---|---|---|---|---|---|---|
感光元件尺寸 | 最高畫素 | 影片解析度 | 拍攝模式 | 風格・濾鏡 | 自拍適用 | Vlog適用 | 直播適用 | AI輔助 | 防手震 | 螢幕翻轉 | 最長錄影時間 | 觀景窗 | 麥克風 | 應用App | 防水係數 | 防塵係數 | Wi-Fi | 藍牙 | 長度 | 寬度 | 高度 | 重量 | |||||
1 | SONY索尼 Sony|ZV-1數位相機|ZV-1 | ![]() | 創作新手的最佳利器,輕鬆捕捉美好時刻 | 1吋 | 2010萬畫素 | 4K | 廣角、延時、全景 | 45分鐘 | 105.4mm | 60.0mm | 44.0mm | 294g | |||||||||||||||
2 | RICOH理光 RICOH|GRIII|R02010 | ![]() | 多種模式與強大防守震,經典的街拍機 | APS-C | 2424萬畫素 | 1080P | 微距 | 25分鐘 | 109.4mm | 61.9mm | 33.2mm | 227g | |||||||||||||||
3 | FUJIFILM FUJITSU|X100VI|X100VI | ![]() | 復古與現代的揉合,打造出經典富士風格 | APS-C | 4020萬畫素 | 4K | 廣角 | 85分鐘 | 不明 | X100VI | 128.0mm | 55.3mm | 74.8mm | 471g | |||||||||||||
4 | Nikon尼康 Nikon|COOLPIX P950 | ![]() | 極致遠攝表現,攝影新視界 | CMOS | 1600萬畫素 | 4K、1080P、720P | 微距、廣角、超遠距 | 80分鐘 | 不明 | 不明 | 149.8mm | 140.2mm | 109.6mm | 1005g | |||||||||||||
5 | ZEISS蔡司 ZEISS|ZX1 全片幅數位相機 | ![]() | 完售 | 經典設計與現代技術的完美結合 | CMOS | 3950萬畫素 | 4K | 廣角 | 不明 | 142mm | 93mm | 94mm | 837g | ||||||||||||||
6 | Canon佳能 Canon|PowerShot G7 X Mark III | ![]() | 支援三種高解析短片拍攝,影音創作者的神隊友 | 1吋 | 2010萬畫素 | 4K | 夜間、延時 | 不明 | 105.0mm | 41.4mm | 60.9mm | 304g | |||||||||||||||
7 | Panasonic國際牌 Panasonic|LUMIX FZ1000 II|DC-FZ10002 | ![]() | 可拍攝4K照片,影像畫面更細緻寫實 | 1吋 | 2010萬畫素 | 4K | 微距 | 65分鐘 | 136.2mm | 131.5mm | 97.2mm | 810g | |||||||||||||||
8 | OLYMPUS OLYMPUS|OM-D E-M10 Mark IV | ![]() | 完售 | OM-D 再輕量,兼具五軸防震及 PEN 的自拍功能 | 17.4×13.0mm | 2000萬畫素 | 4K | 微距、廣角、夜間 | 29分鐘 | 121.7mm | 49mm | 84.4mm | 383g | ||||||||||||||
9 | Leica徠卡 Leica|Q3 全片幅類單眼|19082 | ![]() | AI識別對焦,捕捉每個瞬間的極致細節 | CMOS | 6000萬畫素 | 8K | 微距 | 不明 | 29分鐘 | 130mm | 80.3mm | 92.6mm | 743g | ||||||||||||||
10 | LUCKY ROOM 微單4K相機|W150 | ![]() | 操作簡單,基礎入門的理想選擇 | CMOS | 4800萬畫素 | 4K | 夜間、延時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此款為攝影入門的完美工具,直觀的觸控螢幕、10種風格濾鏡、4種柔膚效果以及一鍵景深、慢速或快速拍攝等功能,使操作變得簡單富有彈性與創意,內建3顆麥克風清晰捕捉前方聲音,而輕巧的292克設計則方便攜帶。適合攝影新手、追求簡單攝影體驗的用戶以影像創作者。
感光元件尺寸 | 1吋 |
---|---|
最高畫素 | 2010萬畫素 |
影片解析度 | 4K |
拍攝模式 | 廣角、延時、全景 |
風格・濾鏡 | |
自拍適用 | |
Vlog適用 | |
直播適用 | |
AI輔助 | |
防手震 | |
螢幕翻轉 | |
最長錄影時間 | 45分鐘 |
觀景窗 | |
麥克風 | |
應用App | |
防水係數 | |
防塵係數 | |
Wi-Fi | |
藍牙 | |
長度 | 105.4mm |
寬度 | 60.0mm |
高度 | 44.0mm |
重量 | 294g |
這款相機改進了影像處理引擎,並採用混合式對焦系統,增加拍攝時的效率與順暢度;成熟的降噪技術也讓可用感光度大幅提升。除此之外,其更內建機身內編修 jpeg 照片的功能,不需透過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即可直接在重播照片時套用高達10種的濾鏡並另存新檔。
而內建的3軸防手震更可在手持時避免晃動模糊,更有多種焦段選擇;加上輕便體積以及操作方便的觸控螢幕、撥杆與轉盤,相信會是街拍人士心中的理想之選。
感光元件尺寸 | APS-C |
---|---|
最高畫素 | 2424萬畫素 |
影片解析度 | 1080P |
拍攝模式 | 微距 |
風格・濾鏡 | |
自拍適用 | |
Vlog適用 | |
直播適用 | |
AI輔助 | |
防手震 | |
螢幕翻轉 | |
最長錄影時間 | 25分鐘 |
觀景窗 | |
麥克風 | |
應用App | |
防水係數 | |
防塵係數 | |
Wi-Fi | |
藍牙 | |
長度 | 109.4mm |
寬度 | 61.9mm |
高度 | 33.2mm |
重量 | 227g |
這款類單眼相機以其5軸機身防震和 AI 自動對焦技術為主打,即便在光源不足的情況下,也能捕捉到每一刻的清晰與動人;而其20種軟片模擬模式,讓攝影愛好者能夠在拍攝時隨心所欲地變換不同的風格。且這款相機採用了經典轉盤設計,呈現出懷舊又時尚的復古底片機風格。
無論是質感或是功能,這款相機都適合那些追求高品質影像和有著獨到審美眼光的攝影師,為他們拍攝每一幕美好瞬間提供更多的可能。
感光元件尺寸 | APS-C |
---|---|
最高畫素 | 4020萬畫素 |
影片解析度 | 4K |
拍攝模式 | 廣角 |
風格・濾鏡 | |
自拍適用 | |
Vlog適用 | |
直播適用 | |
AI輔助 | |
防手震 | |
螢幕翻轉 | |
最長錄影時間 | 85分鐘 |
觀景窗 | |
麥克風 | |
應用App | |
防水係數 | 不明 |
防塵係數 | X100VI |
Wi-Fi | |
藍牙 | |
長度 | 128.0mm |
寬度 | 55.3mm |
高度 | 74.8mm |
重量 | 471g |
此款以令人驚嘆的83倍光學變焦能力脫穎而出,可捕捉遙遠景物,如野生動物、飛機等事物,同時也支援一公分微距攝影,細緻呈現微小細節,此外,相機也搭載雙重偵測光學減震技術,確保長時間曝光和遠距拍攝時的影像穩定性,讓拍攝煙火、夜景和夜空成為輕鬆任務。適合追求極致遠攝和多功能攝影的攝影愛好者。
感光元件尺寸 | CMOS |
---|---|
最高畫素 | 1600萬畫素 |
影片解析度 | 4K、1080P、720P |
拍攝模式 | 微距、廣角、超遠距 |
風格・濾鏡 | |
自拍適用 | |
Vlog適用 | |
直播適用 | |
AI輔助 | |
防手震 | |
螢幕翻轉 | |
最長錄影時間 | 80分鐘 |
觀景窗 | |
麥克風 | |
應用App | |
防水係數 | 不明 |
防塵係數 | 不明 |
Wi-Fi | |
藍牙 | |
長度 | 149.8mm |
寬度 | 140.2mm |
高度 | 109.6mm |
重量 | 1005g |
感光元件尺寸 | CMOS |
---|---|
最高畫素 | 3950萬畫素 |
影片解析度 | 4K |
拍攝模式 | 廣角 |
風格・濾鏡 | |
自拍適用 | |
Vlog適用 | |
直播適用 | |
AI輔助 | |
防手震 | |
螢幕翻轉 | |
最長錄影時間 | 不明 |
觀景窗 | |
麥克風 | |
應用App | |
防水係數 | |
防塵係數 | |
Wi-Fi | |
藍牙 | |
長度 | 142mm |
寬度 | 93mm |
高度 | 94mm |
重量 | 837g |
在自媒體越來越發達的世代,影音創作不再只是專業人士的權利,G7 X Mark III 便是因應社群世代而推出的產品,外接麥克風孔位以及多角度的觸控式螢幕,皆讓 VLOG 錄製方便又流暢;此外也支援包含4K 縮時、HDR 短片,以及高格數的FHD 短片錄製,甚至會自動辨識直向拍攝的影片,對於活躍的影音或短片創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感光元件尺寸 | 1吋 |
---|---|
最高畫素 | 2010萬畫素 |
影片解析度 | 4K |
拍攝模式 | 夜間、延時 |
風格・濾鏡 | |
自拍適用 | |
Vlog適用 | |
直播適用 | |
AI輔助 | |
防手震 | |
螢幕翻轉 | |
最長錄影時間 | 不明 |
觀景窗 | |
麥克風 | |
應用App | |
防水係數 | |
防塵係數 | |
Wi-Fi | |
藍牙 | |
長度 | 105.0mm |
寬度 | 41.4mm |
高度 | 60.9mm |
重量 | 304g |
Panasonic LUMIX DMC-FZ1000 II搭載大型1吋 MOS感光元件,巧妙整合於精緻機身,且能達成3cm 微距拍攝。此外,其配備具有16倍光學變焦的 LEICA 鏡頭,不論想拍出銳利對焦的照片或柔美散焦效果都沒問題。高 ISO 感光度設定也能大幅降低雜訊,除了4K 錄影品質,更有獨特的4K 照片功能,很適合同時需要拍照和攝影功能的人士。
感光元件尺寸 | 1吋 |
---|---|
最高畫素 | 2010萬畫素 |
影片解析度 | 4K |
拍攝模式 | 微距 |
風格・濾鏡 | |
自拍適用 | |
Vlog適用 | |
直播適用 | |
AI輔助 | |
防手震 | |
螢幕翻轉 | |
最長錄影時間 | 65分鐘 |
觀景窗 | |
麥克風 | |
應用App | |
防水係數 | |
防塵係數 | |
Wi-Fi | |
藍牙 | |
長度 | 136.2mm |
寬度 | 131.5mm |
高度 | 97.2mm |
重量 | 810g |
這款為 E-M10 Mark 系列的最新機型,右側手指拿握處變得更加凸出,提升手持時的安定及舒適感,螢幕也從上下翻轉改成可翻轉180度自拍,重量也變得幾乎和 PEN 差不多輕盈,並將5軸防手震從原本的4級升到4.5級,保證相片的穩定性。
雖然少了 OM-D 系列原有的自訂按鍵並簡化了部分功能,但也因此讓新手更容易入門。如果想要 OM-D系列的五軸防震,又兼具 PEN 系列的輕盈以及自拍翻轉螢幕,它就是最佳選擇。
感光元件尺寸 | 17.4×13.0mm |
---|---|
最高畫素 | 2000萬畫素 |
影片解析度 | 4K |
拍攝模式 | 微距、廣角、夜間 |
風格・濾鏡 | |
自拍適用 | |
Vlog適用 | |
直播適用 | |
AI輔助 | |
防手震 | |
螢幕翻轉 | |
最長錄影時間 | 29分鐘 |
觀景窗 | |
麥克風 | |
應用App | |
防水係數 | |
防塵係數 | |
Wi-Fi | |
藍牙 | |
長度 | 121.7mm |
寬度 | 49mm |
高度 | 84.4mm |
重量 | 383g |
Leica徠卡 Q3配備全畫幅感光元件及 Summilux 28 f/1.7 ASPH.鏡頭,具備光學圖像穩定器,能在各種光線條件下自如拍攝,即便在低光環境下也能捕捉到令人驚嘆的細節和色彩,將攝影藝術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搭配高速、精確的混合自動對焦系統,加上AI識別功能,無論是快速移動的主題還是瞬間表情都能精準捕捉。此外,Q3的MIMO功能大幅提升傳輸速率,與徠卡 FOTOS應用程序的連接更加穩定,為使用者帶來更流暢的攝影工作體驗。
感光元件尺寸 | CMOS |
---|---|
最高畫素 | 6000萬畫素 |
影片解析度 | 8K |
拍攝模式 | 微距 |
風格・濾鏡 | |
自拍適用 | |
Vlog適用 | |
直播適用 | |
AI輔助 | |
防手震 | 不明 |
螢幕翻轉 | |
最長錄影時間 | 29分鐘 |
觀景窗 | |
麥克風 | |
應用App | |
防水係數 | |
防塵係數 | |
Wi-Fi | |
藍牙 | |
長度 | 130mm |
寬度 | 80.3mm |
高度 | 92.6mm |
重量 | 743g |
本款類單眼相機,以其4800萬像素與4K高清錄像的規格,為初學攝影的朋友提供優質的影像體驗。特別配備3吋摺疊螢幕,不僅操作簡便,更讓愛自拍的使用者隨時隨地都能輕鬆捕捉最美的自己。此外,支持 Wi-Fi 傳輸功能,使得分享和傳輸照片與影片更為便捷。
與其他類單眼相機相比,其最大的特點是設定基礎容易上手,即使是相機新手也能迅速掌握,享受攝影的樂趣。
感光元件尺寸 | CMOS |
---|---|
最高畫素 | 4800萬畫素 |
影片解析度 | 4K |
拍攝模式 | 夜間、延時 |
風格・濾鏡 | 不明 |
自拍適用 | |
Vlog適用 | |
直播適用 | |
AI輔助 | |
防手震 | 不明 |
螢幕翻轉 | |
最長錄影時間 | 不明 |
觀景窗 | |
麥克風 | |
應用App | |
防水係數 | |
防塵係數 | |
Wi-Fi | |
藍牙 | |
長度 | 不明 |
寬度 | 不明 |
高度 | 不明 |
重量 | 不明 |
除了在選擇相機時下功夫之外,腳架也是個能幫助拍攝的絕佳利器。只要將相機固定在上方,就算快門速度慢也能避免手震的影響;只不過其只能穩定相機本體,若想解決被攝物的移動問題還是得從快門速度下手。而在享受腳架帶來的便利與效果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場所限制與他人的權益,別因為攝影而造成別人過路的不便。
第1名: SONY索尼|Sony|ZV-1數位相機|ZV-1
第2名: RICOH理光|RICOH|GRIII|R02010
第3名: FUJIFILM|FUJITSU|X100VI|X100VI
第4名: Nikon尼康|Nikon|COOLPIX P950
第5名: ZEISS蔡司|ZEISS|ZX1 全片幅數位相機
看更多排名商品介紹參考製造商、品牌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所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