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底片時代以來就在相機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知名大廠 Canon,在進入數位時代以後,依然憑藉其資深的光學製造技術,搭配為數眾多的原廠鏡頭群,在一波波競爭下不斷維持自身優勢,至今依然是許多業餘與專業玩家的首選。只是相機類型演變至今,除了原本的數位單反以外,還有強勢崛起的無反(微單眼),不但價位帶分布極廣,規格有時也令消費者一頭霧水,難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款式型號。
有鑒於此,本篇文章實際訪問曾經手許多生活家電、相機評測的3C編輯菜頭,深入探討該如何挑選 Canon單眼相機。同時,也參考 PTT、Dcard 等論壇評價及電商熱門銷售,以人氣排行榜的方式推薦十款商品,這些款式都能在 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上購買到,並且囊括入門與專業等機種,相信能在挑選時有所幫助。
曾擔任麥兜小米行動3C編輯一職2年半,不僅本身對於電子科技相關領域有熱忱,更持續關心各大品牌的發表,現為知名3C科技分享平台外稿編輯。具備多家品牌及多樣3C電子產品評測經驗,也積極掌握電腦、相機、智慧型手機等商品的最新潮流與性能設計,致力於提供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專業指引。
曾任家電3C賣場專員,現任遊戲實況主。蒼詠從大學時期組裝了第一台電腦以後就對3C產品有著極大的興趣與熱情,閒暇之餘也常上網關注各類科技產品的最新訊息。 2014年組了一台效能不錯的電腦後,實現了大學以來實況夢想,除了開台玩遊戲以外也會分享一些3C商品開箱在部落格或 Youtube 上,喜歡冷門或性價比極高的物件,立志從實用面讓對這些商品有興趣的人們都能得到有用的資訊,並運用自身的文字專長讓讀者可以透過深入淺出的敘述了解每樣商品的特色及優缺點。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mybest 根據客觀的採訪及調查,每月建立2000多款商品資訊數據。並且在每篇文章製作上投入大量心力,其中包含嚴謹的調查,以及與各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豐富的知識及準確的情報製作文章,提供值得信賴的內容。
近年來無反光鏡相機 (微單眼)發展迅速,重量更是輕巧許多,傳統單反相機(單眼)已無優勢。
對於要求成像品質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可換鏡數位相機一向是最佳的選擇;而隨著輕量化成為市場主流需求,以及數位觀景窗等電子技術相對成熟等因素,內建反光鏡的單眼相機已逐漸被重量更輕、體積更小的無反光鏡機種(微單眼)取代,若對拍照有興趣就很適合從接觸微單眼開始。
至於無法更換鏡頭,但也具備一定程度操作性的類單眼相機,由於攜帶更加方便,有些機種甚至能放入衣物口袋中,對於喜歡隨手紀錄日常生活或是有拍攝 Vlog 需求的使用者,或甚至只是希望有比手機更好的解析度,都是相當實用的選擇。
除了區分成入門、進階與專業3種等級外,Canon 也致力於輕量化,並推出強化錄影或拍照功能的機種。
原本專注於單眼相機市場的 Canon,近年也開始精進包括連拍等數位電子功能,以求能在微單眼領域迎頭趕上,並且在進入微單眼時代以後,將旗下產品大致區分成極輕量化機種,以及分別強化錄影與拍照功能的款式,以求消費者能依照預算與需求挑選適合的類型。
包括新舊接環在內的龐大鏡頭群,是目前 Canon 的最大優勢,加上熱絡的二手市場,即使預算較低也有機會找到符合需求的類型;至於受到手機擠壓市場的不可換鏡數位相機,也有專為錄影設計的 V10能夠選擇,產品線可說是相當齊全。
單眼相機售價偏高且款式眾多,但只要詳讀以下選購要點,相信就會更容易遇上最合適的商品。
Canon 入門全幅機價格與 APS-C 沒有相差太多,考量日後的鏡頭擴充可能性會建議直接選擇全片幅。
目前可換鏡數位相機的主流感光元件尺寸為 APS-C 以及全片幅。由於 APS-C 片幅較小,在相同焦段下會被裁切導致視角較窄,再加上 APS-C 的鏡頭不適合用在全片幅機身上,若後續會購買鏡頭的話,全片幅的使用彈性較高。
目前 Canon 旗下數位相機有1吋、APS-C 以及全片幅共3種尺寸,其中 APS-C 與部分全片幅機種價位接近,不必特別為了降低預算而向下挑,因此建議優先決定想要的片幅大小,再依照用途是以錄影還是拍照為主,以及拍攝題材等需求篩選出適合的型號。
Canon 直接有將旗下相機劃分入門至進階等等級,如果是專業使用者就可以根據需求往上挑選。
Canon 官方網站以入門、進階與專業等標籤來區分旗下相機等級,例如首次推出的入門全片幅無反數位相機 EOS RP 雖然連拍與對焦能力雖然較差,但也換來親民售價,後續的 EOS R8除了提升電子性能與續航力以外,更具備4K 60P 的錄影規格。
至於高階的專業全片幅機身,偏向錄影需求的 R5可錄製8K 解析度影片,R3能搭配直向或橫向手把增加穩定度與續航力,也強化了連拍、對焦與耐候能力。這兩個型號都是針對運動攝影等專業領域而研發出來的機種,相信能滿足追求性能的攝影愛好者,但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可能會有效能過剩的疑慮,再加上價格昂貴,可再思考是否有需求。
願意帶出門的才是好相機,初學者可先選擇便宜、輕巧的款式來熟悉操作及攜帶感,再進階也不遲。
若以拍照為主的話,連拍與對焦速度等規格較有影響,但因為技術已相對純熟,市售機種都有不錯表現,不需太過苛求;只是無論性能多麼優秀,相機還是要帶出門才能拍照,對於不熟悉的新手來說,建議先從便宜、輕巧且好操作的機種開始。舉例來說,EOS R10雖然僅具備基本拍照與錄影功能,但加上鏡頭重量幾乎都不到1kg,價格也相當親民,很適合作為初次購入時的選項之一。
鏡頭部分因為壽命較長,可考慮購買便宜的二手商品來使用,但機身的快門通常都有使用次數限制,算是消耗品,若對此不了解的話不建議購買二手機身。
這類機種會具備較長連續拍攝時間及專為錄影設計如近拍展示模式等功能,使用體驗會和拍照為主相機差很多。
Canon 近年來推出的數位相機中,有許多專門強化錄影功能的機種,EOS R50就是其中之一,即使拍照的性能較差,也缺少部分調整參數的快捷鍵,但錄影方面規格除了可拍攝超過30分鐘以外,還具備「6K超取樣」、「4K焦段無裁切」等進階錄影規格,甚至用於開箱等內容的「近拍展示」技術也一應俱全,對於 Vlog 影片創作者來說相當實用。
比起要求畫質,錄影較為重視便利性,鏡頭有變焦功能會方便許多,若預算不足可先使用搭配的 kit 鏡組合練習,待了解自身需求與習慣以後再考慮購入其他鏡頭。
商品 | 圖片 | 價格 | 推薦重點 | 詳情 | ||||||||||||||||||||
---|---|---|---|---|---|---|---|---|---|---|---|---|---|---|---|---|---|---|---|---|---|---|---|---|
感光元件規格 | ISO範圍 | 最高畫素 | 尺寸/機身重量 | 觸碰螢幕/觀景窗 | 螢幕尺寸 | 錄影規格 | 防手震 | 附加機能 | 焦距 | 最大光圈/最小光圈 | 鏡頭光學構造 | 對角線畫角 | 最高放大率 | 最小拍攝範圍 | 光圈葉片數目 | 濾鏡尺寸 | 隨機配件 | Wi-Fi/藍牙配對 | 接環規格 | |||||
1 | Canon佳能 EOS R10單機身 | ![]() | 價錢相對親民的R系列入門機種 | APS-C | 100~32000 | 2420萬 | 122.5×87.8×83.4mm/429g | ✓/✓ | 3.0吋 | 4K 30P | ✓/✓ | RF-Mount | ||||||||||||
2 | Canon佳能 EOS R50單機身|EOS R50 | ![]() | 功能齊全、操作簡單的入門款 | APS-C | 100~32000 | 2420萬 | 116.3×85.5×68.8mm/376g | ✓/✓ | 3.0吋 | 4K 30p | ✓ | ✓/✓ | RF-Mount | |||||||||||
3 | Canon佳能 EOS R8單機身 | ![]() | 晉身全幅無反相機的實惠選擇 | 全片幅 | 100~102400 | 2420萬 | 132.5×86.1×70.0mm/461g | ✓/✓ | 3.0吋 | 4K 60p | ✓ | 24~50mm | ✓/✓ | RF-Mount | ||||||||||
4 | Canon佳能 EOS R7單機身 | ![]() | 首次搭載全景模式,Canon頂規旗艦機 | APS-C | 100~32000 | 3250萬 | 132.0×90.4×91.7mm/612g | ✓/✓ | 3.0吋 | 4K 30P | ✓ | ✓/✓ | RF-Mount | |||||||||||
5 | Canon佳能 EOS 4000D+18-55mm III 單鏡組 | ![]() | 實惠的傳統單眼相機入門之選 | APS-C | 100~12800 | 1800萬 | 129×101.6×77.1mm/436g | ×/✓ | 2.7吋 | FullHD | 18~55mm | F4.5~F32 | 7組7枚 | 74°20′ - 33°40′ | 0.26x | 0.15m | 7 | 49mm | 不明 | EF-Mount | ||||
6 | Canon佳能 EOS R6 Mark II 單機身 | ![]() | 攝錄皆佳、以下犯上的準旗艦機種 | 全片幅 | 100~102400 | 2420萬 | 138.4×98.4×88.4mm/670g | ✓/✓ | 3.0吋 | 6K 60P | ✓ | ✓/– | RF-Mount | |||||||||||
7 | Canon佳能 EOS RP 單機身 | ![]() | 最輕、平價卻又潛力無窮 | 全片幅 | 100~40000 | 2620萬 | 132.5×85×70mm/485g | ✓/✓ | 3.0吋 | 4K 24p | ✓ | RF-Mount | ||||||||||||
8 | Canon佳 PowerShot V10 影音相機 | ![]() | 利用伸縮支架、上掀螢幕與美肌模式隨時錄製短影片 | 1吋 | 125~12800 | 1300萬 | 63.4×90.0×34.3mm/211g | ✓/× | 2.0吋 | 4K 30P | ✓ | 18mm | f/2.8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 | |||||
9 | Canon佳能 EOS R5單機身 | ![]() | 超強規格盡出!貨真價實的R系列旗艦 | 全片幅 | 100~51200 | 4500萬 | 138.5×97.5×88.0mm/738g | ✓/✓ | 3.2吋 | 8K | ✓ | ✓/✓ | RF-Mount | |||||||||||
10 | Canon佳能 Canon|PowerShot G7 X Mark III | ![]() | 支援三種高解析短片拍攝,影音創作者的神隊友 | 1吋 | 125~12800 | 2010萬 | 105.0×60.9×41.4mm/304g | ✓/× | 3.0吋 | 4K 30P | ✓ | 24~100mm(全片幅等效) | F1.8~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不明 | ✓/✓ |
EOS R10以輕量化的體積和平易近人的價格,吸引更多對 EOS R 系統有興趣,但礙於價格遲遲不敢入手的攝影愛好者,而且不僅支援每秒23張的高速連拍,數位鏡頭優化(DLO)更可以調整相容鏡頭產生的色差及變形狀況,維持高品質的影像呈現,再加上解鎖了以往只能錄製30分鐘的限制,同時支援直式影片拍攝,可說是內容創作者嶄新的器材選項。
感光元件規格 | APS-C |
---|---|
ISO範圍 | 100~32000 |
最高畫素 | 2420萬 |
尺寸/機身重量 | 122.5×87.8×83.4mm/429g |
觸碰螢幕/觀景窗 | ✓/✓ |
螢幕尺寸 | 3.0吋 |
錄影規格 | 4K 30P |
防手震 | |
附加機能 | |
焦距 | |
最大光圈/最小光圈 | |
鏡頭光學構造 | |
對角線畫角 | |
最高放大率 | |
最小拍攝範圍 | |
光圈葉片數目 | |
濾鏡尺寸 | |
隨機配件 | |
Wi-Fi/藍牙配對 | ✓/✓ |
接環規格 | RF-Mount |
即使屬於入門機種,EOS R50依然具備相當齊全的規格,包括可旋轉觸控螢幕、觀景窗等一個都不少,搭配官方三腳架也能達成串流直播或垂直拍攝等,不管是用於拍攝影片或日常出遊都綽綽有餘;最吸引人的是價格相當實惠,搭配齊全的原生與轉接鏡頭,對新手來說很適合作為人生中第一款微單眼。
感光元件規格 | APS-C |
---|---|
ISO範圍 | 100~32000 |
最高畫素 | 2420萬 |
尺寸/機身重量 | 116.3×85.5×68.8mm/376g |
觸碰螢幕/觀景窗 | ✓/✓ |
螢幕尺寸 | 3.0吋 |
錄影規格 | 4K 30p |
防手震 | ✓ |
附加機能 | |
焦距 | |
最大光圈/最小光圈 | |
鏡頭光學構造 | |
對角線畫角 | |
最高放大率 | |
最小拍攝範圍 | |
光圈葉片數目 | |
濾鏡尺寸 | |
隨機配件 | |
Wi-Fi/藍牙配對 | ✓/✓ |
接環規格 | RF-Mount |
為了讓使用者更好操作,EOS R8將機頂轉盤的位置與結構重新編排,只要單手即可開關機或調整各種數值;改良過的多功能熱靴也可連接麥克風、無線閃燈系統等裝置,具備絕佳便利性。而在全片幅無反相機中相對親民的價格,更增添這款商品的吸引力,不須花費大把預算就能體驗到傑出成像表現。
感光元件規格 | 全片幅 |
---|---|
ISO範圍 | 100~102400 |
最高畫素 | 2420萬 |
尺寸/機身重量 | 132.5×86.1×70.0mm/461g |
觸碰螢幕/觀景窗 | ✓/✓ |
螢幕尺寸 | 3.0吋 |
錄影規格 | 4K 60p |
防手震 | ✓ |
附加機能 | |
焦距 | 24~50mm |
最大光圈/最小光圈 | |
鏡頭光學構造 | |
對角線畫角 | |
最高放大率 | |
最小拍攝範圍 | |
光圈葉片數目 | |
濾鏡尺寸 | |
隨機配件 | |
Wi-Fi/藍牙配對 | ✓/✓ |
接環規格 | RF-Mount |
身為 APS-C 片幅的旗艦機,這款微單眼擁有相當驚人的規格數據,包括最高約30FPS 的超高速連拍速度,以及最高達8級的機身防手震;此外雙卡槽的設計提供極佳運用彈性,外殼也採用鎂合金機架,達到極佳的耐用度,各方面表現都在水準之上,絲毫不遜於全片幅的專業機種,對於要求機身電子性能,預算卻不太高的使用者來說十分友善。
感光元件規格 | APS-C |
---|---|
ISO範圍 | 100~32000 |
最高畫素 | 3250萬 |
尺寸/機身重量 | 132.0×90.4×91.7mm/612g |
觸碰螢幕/觀景窗 | ✓/✓ |
螢幕尺寸 | 3.0吋 |
錄影規格 | 4K 30P |
防手震 | ✓ |
附加機能 | |
焦距 | |
最大光圈/最小光圈 | |
鏡頭光學構造 | |
對角線畫角 | |
最高放大率 | |
最小拍攝範圍 | |
光圈葉片數目 | |
濾鏡尺寸 | |
隨機配件 | |
Wi-Fi/藍牙配對 | ✓/✓ |
接環規格 | RF-Mount |
即使目前已經很少看到具備反光鏡的數位相機,但這款商品打破以往單眼笨重的形象,不到500g 的重量相當輕巧,即使帶出門也不會有太大負擔,堪用的拍照與錄影功能搭配 APS-C 片幅感光元件,也能達到還算不錯的成像品質;尤其還加上標準焦段的 kit 單鏡組,價格竟然比微單眼的單機身還要便宜,很適合想嘗試單眼相機但預算不多的使用者。
感光元件規格 | APS-C |
---|---|
ISO範圍 | 100~12800 |
最高畫素 | 1800萬 |
尺寸/機身重量 | 129×101.6×77.1mm/436g |
觸碰螢幕/觀景窗 | ×/✓ |
螢幕尺寸 | 2.7吋 |
錄影規格 | FullHD |
防手震 | |
附加機能 | |
焦距 | 18~55mm |
最大光圈/最小光圈 | F4.5~F32 |
鏡頭光學構造 | 7組7枚 |
對角線畫角 | 74°20′ - 33°40′ |
最高放大率 | 0.26x |
最小拍攝範圍 | 0.15m |
光圈葉片數目 | 7 |
濾鏡尺寸 | 49mm |
隨機配件 | 不明 |
Wi-Fi/藍牙配對 | |
接環規格 | EF-Mount |
隨著技術進步,越晚推出的相機性能上越有優勢,正如這款已經來到第二代的微單眼,不但擁有錄製6K 解析度 RAW 短片的能力,若使用 FullHD 解析度,還能享有180FPS 的超慢動作錄影體驗;而拍攝靜態照片的效能也十分驚人,最低可在-6.5EV 的低光源狀態下成功對焦,甚至具備透過手機連線傳送檔案到 FTP 伺服器的功能,可說是上打旗艦機種,兼顧動態與靜態拍攝的超強利器。
感光元件規格 | 全片幅 |
---|---|
ISO範圍 | 100~102400 |
最高畫素 | 2420萬 |
尺寸/機身重量 | 138.4×98.4×88.4mm/670g |
觸碰螢幕/觀景窗 | ✓/✓ |
螢幕尺寸 | 3.0吋 |
錄影規格 | 6K 60P |
防手震 | ✓ |
附加機能 | |
焦距 | |
最大光圈/最小光圈 | |
鏡頭光學構造 | |
對角線畫角 | |
最高放大率 | |
最小拍攝範圍 | |
光圈葉片數目 | |
濾鏡尺寸 | |
隨機配件 | |
Wi-Fi/藍牙配對 | ✓/– |
接環規格 | RF-Mount |
Canon EOS RP 為破壞價格的全片幅機種,其採用的特殊構造大幅減輕機身重量,徹底顛覆全片幅機笨重昂貴的刻板印象,不只是讓女性玩家能長時間進行拍攝,便攜性也得到改善。再者,RF鏡頭和接環的設計還能格外提升鏡頭與機身間的傳輸速度和精細微調,遠遠勝出傳統 EF 接環系統,對出入門與業餘玩家來說極具吸引力。
感光元件規格 | 全片幅 |
---|---|
ISO範圍 | 100~40000 |
最高畫素 | 2620萬 |
尺寸/機身重量 | 132.5×85×70mm/485g |
觸碰螢幕/觀景窗 | ✓/✓ |
螢幕尺寸 | 3.0吋 |
錄影規格 | 4K 24p |
防手震 | |
附加機能 | |
焦距 | |
最大光圈/最小光圈 | |
鏡頭光學構造 | |
對角線畫角 | |
最高放大率 | |
最小拍攝範圍 | |
光圈葉片數目 | |
濾鏡尺寸 | |
隨機配件 | |
Wi-Fi/藍牙配對 | ✓ |
接環規格 | RF-Mount |
感光元件規格 | 1吋 |
---|---|
ISO範圍 | 125~12800 |
最高畫素 | 1300萬 |
尺寸/機身重量 | 63.4×90.0×34.3mm/211g |
觸碰螢幕/觀景窗 | ✓/× |
螢幕尺寸 | 2.0吋 |
錄影規格 | 4K 30P |
防手震 | ✓ |
附加機能 | |
焦距 | 18mm |
最大光圈/最小光圈 | f/2.8 |
鏡頭光學構造 | 不明 |
對角線畫角 | 不明 |
最高放大率 | 不明 |
最小拍攝範圍 | 不明 |
光圈葉片數目 | 不明 |
濾鏡尺寸 | |
隨機配件 | |
Wi-Fi/藍牙配對 | ✓/– |
接環規格 |
這款旗艦微單眼搭載4500萬像素和專業最新 DIGIC X高速影像處理器,並具備最新雙像素CMOS AF II的自動對焦功能,會自動偵測動物和人像並進行追蹤,同時也是第一台能進行無裁切8K錄影的機種,搭配 R系列獨特的機身和鏡頭防震性能,堪稱匯集貴族血統於一身的次世代旗艦款式,作為錄影專業領域的職業用機再適合不過。
感光元件規格 | 全片幅 |
---|---|
ISO範圍 | 100~51200 |
最高畫素 | 4500萬 |
尺寸/機身重量 | 138.5×97.5×88.0mm/738g |
觸碰螢幕/觀景窗 | ✓/✓ |
螢幕尺寸 | 3.2吋 |
錄影規格 | 8K |
防手震 | ✓ |
附加機能 | |
焦距 | |
最大光圈/最小光圈 | |
鏡頭光學構造 | |
對角線畫角 | |
最高放大率 | |
最小拍攝範圍 | |
光圈葉片數目 | |
濾鏡尺寸 | |
隨機配件 | |
Wi-Fi/藍牙配對 | ✓/✓ |
接環規格 | RF-Mount |
在自媒體越來越發達的世代,影音創作不再只是專業人士的權利,G7 X Mark III 便是因應社群世代而推出的產品,外接麥克風孔位以及多角度的觸控式螢幕,皆讓 VLOG 錄製方便又流暢;此外也支援包含4K 縮時、HDR 短片,以及高格數的FHD 短片錄製,甚至會自動辨識直向拍攝的影片,對於活躍的影音或短片創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感光元件規格 | 1吋 |
---|---|
ISO範圍 | 125~12800 |
最高畫素 | 2010萬 |
尺寸/機身重量 | 105.0×60.9×41.4mm/304g |
觸碰螢幕/觀景窗 | ✓/× |
螢幕尺寸 | 3.0吋 |
錄影規格 | 4K 30P |
防手震 | ✓ |
附加機能 | |
焦距 | 24~100mm(全片幅等效) |
最大光圈/最小光圈 | F1.8~ |
鏡頭光學構造 | 不明 |
對角線畫角 | 不明 |
最高放大率 | 不明 |
最小拍攝範圍 | 不明 |
光圈葉片數目 | 不明 |
濾鏡尺寸 | 不明 |
隨機配件 | |
Wi-Fi/藍牙配對 | ✓/✓ |
接環規格 |
相機品牌之間除了使用手感上的差異,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影像的成色,像是 Canon 就是以鮮豔飽滿的色調為名,Sony 則是無限接近真實的細緻發色,要如何挑選單純看個人的偏好。以下也提供 Sony相機的挑選重點及人氣商品,歡迎搭配參考。
除了購入優質的單眼相機之外,其他像雲台、腳架等用品,也是拍攝時相當實用的輔助。如有需有不妨繼續參考以下文章,確認各用品的使用方式及特性,以擁有更齊全的攝影器材!
第1名: Canon佳能|EOS R10單機身
第2名: Canon佳能|EOS R50單機身|EOS R50
第3名: Canon佳能|EOS R8單機身
第4名: Canon佳能|EOS R7單機身
第5名: Canon佳能 |EOS 4000D+18-55mm III 單鏡組
看更多排名商品介紹參考製造商、品牌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所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