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
隨著 YouTuber 及網紅世代的崛起,讓不少人對影片剪輯也躍躍欲試,而一台可流暢運轉剪輯軟體、耐用的剪片筆電便是必備的起步工具之一。此類型的電腦除了格外講究配備及規格外,不同的作業系統可安裝的剪輯軟體亦有所差異,究竟該如何從中挑選,相信是許多入門者的共同疑問。
有鑑於此,本篇文章為讀者整理出影片剪輯適用筆電的選購技巧,並網羅了來自 asus華碩、Apple蘋果 Macbook Pro、Acer宏碁等口碑品牌的十款商品要推薦給大家;當中不僅有價格親民的款式,更囊括可編輯4K 影片的高階款產品。且無論是習慣使用威力導演、Adobe Premiere Pro 還是 Final Cut Pro,也都可找到對應型號。影像新手、傳播系學生以及專業的創作者們可千萬別錯過了!
熱愛研究電腦組裝零件的 Leo Ho,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都有經營個人專頁,不但提供電腦新手完善的入門小訣竅,還是電腦同好們互動交流的好去處。 除了電腦的硬體之外,軟體介紹文以及實體開箱文也沒有少,甚至製作多支教學影片,只為了方便大家快速掌握電腦實用技巧。解說內容詳細又不馬虎,並耐心解答各種疑難雜症,因而吸引眾多讀者訂閱,追蹤人數節節攀升。
透過開箱實測及專家意見,提供推薦商品相關資訊。 為了讓每月400萬名使用者享受最完美的選擇體驗,從美妝、日用品、家電到金融服務等各領域,每日努力不懈地製作全新內容。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在進入排行榜之前,首先要帶大家了解剪片筆電的挑選秘訣,相信讀完後就能快速篩選出合適的商品了。
通常會選擇以筆電作業的人,無非是考慮到其便於隨身攜帶的優點;而對需要長時間觀看螢幕的剪輯作業來說,適當的畫面尺寸更有助於確認影像細節,不過通常螢幕越大重量也倍增,要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便是門學問。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平常的使用習慣做抉擇。比方說若以定點作業為主,重量便不是首要考量,因此挑選15吋以上的大螢幕也無妨;反之,如果需經常隨身攜帶電腦,選購2kg 以下、螢幕介於13~14吋的款式不但可兼顧輕便性與實用性,也將更貼近使用需求。
筆電中配備的各項硬體都與性能息息相關,以下將列出影響剪輯作業時的四個主要關鍵,以便作為選購時的參考依據。
如同給予人體動力的心臟,影響影片編輯最大的因素就是 CPU,尤其當預覽影片以及編碼輸出時,更能明顯感受到性能優劣所帶來的差異。目前不少非線性剪輯軟體都可藉由處理器的多核心增強運算效能,且隨著核心數值愈高,編輯影片所花費的整體時間愈能大幅減少;因此選擇筆電時不妨優先著眼於四核心以上的商品,以提整整體的作業效率。
想在剪片時暢行無阻,記憶體的大小絕對至關重要。其主要功能是暫存 CPU 即將處理的資料,以減少往返硬碟存取的步驟,若是容量過小,在同步運算大量素材時便無法保持順暢,因而導致剪輯效率下降。推薦讀者們最少選擇配備8G 記憶體以上的款式,剪片較不易卡頓;如果還會結合3D 動畫的話,則可考慮將記憶體擴充至16G~32G,讓編輯更加輕鬆快速。
影片在完成後期剪輯後需要輸出至硬碟儲存,而檔案大小也會隨長度及轉檔時的編碼設定產生懸殊的差異。一般而言,影片的長度越長容量就越大,且畫素越高,所佔據的空間也將隨之增加,故在挑選筆電時也得確認硬碟的容量。
而考量到不同族群的儲存需求,建議就讀傳播相關的學生至少選擇512GB 以上的硬碟,而經常產出作品的影像創作者及 Youtuber 則可挑選1TB 至2TB 左右的大小;若是有剪輯2K、4K 等超高解析度需求的專業人員,選購4TB 到8TB 之間的容量將更為充裕。
此外,市面上的硬碟還可細分為傳統的 HDD(Hard Disk Drive),以及 SSD(Solid-state drive)固態硬碟兩種。HDD 雖有著大容量且較便宜的優勢,但因為是採用機械零件的關係,不只穩定性較低落,讀取時間也會更久;而 SSD 因為解決了上述問題,因此就算價格上較高,仍建議以剪輯為目的購買的人,優先挑選此類型的產品。
由於進行影片剪輯及後製時,舉凡特效、調色、渲染回放、輸出轉檔等,都需倚靠顯示卡(GPU)的效能確保流暢度。尤其如果使用 Premiere Pro 轉檔, 在輸出時單靠軟體(CPU)解碼,跟以 GPU 硬體解碼兩者相差的時間能到2~3倍之多,而越高階的 GPU 處理速度又更快。例如 Intel Core i7 9750H 輸出 4K 影片的時間,就比 Nvidia RTX 2060 慢上許多。
補充說明,除了留意筆電搭載的顯示卡等級外,要讓 GPU 維持高效輸出的一大條件,在於要連接電源線進行操作,尤其建議在後製階段盡量於能接電的場所使用,才能確保作業效率不受影響。
除了上述提到的各項硬體規格之外,每個作業平台能安裝的剪輯軟體也有所不同,例如 Movie Maker、威力導演只能在 Windows 系統中使用,而蘋果電腦則是有獨家的 Apple iMovie 與 Final Cut Pro 編輯軟體,故有慣用軟體的話,入手前別忘了確認是否適用。
順道一提,許多 YouTuber、網紅、影音部落客們最常使用的 Adobe Premiere Pro 系列則可同時支援 Windows 及 macOS 雙平台,熟悉此款軟體的用戶在挑選上較不受限制。
這台16吋筆電是蘋果電腦的最新力作,更是迄今功能最強悍的一款。享有專利的 Retina 螢幕,可同時映照出明亮的白色及深邃的黑色,並藉由 P3廣色域展示出精彩絢爛的影像色彩。至於 Intel i9 八核心處理器,比起前代的四核心更提升2.1倍的作業效能,再加上高達1TB 的SSD 硬碟,無論編輯4K 影像、匯出檔案等能行雲流水,怪不得甫推出就造成業界轟動。
不過,如果想客製化再升級的話,可能會難以在門市找到現貨;且其頂尖的高性能也直接反映在售價上,購買前可要好好確認口袋深度再下手為佳。
為了帶給玩家順暢無比的影音體驗,電競款筆電普遍都具備中上等級的規格,因此很符合剪片需求。例如這款產品在記憶體、處理器及 SSD硬碟都為一時之選,並帶有杜比環繞音效喇叭,讓您在剪接時可仔細確認旁白、環境音等多個細節。
另外,打開螢幕就會自動開機的功能可提升效率,且執行作業時也相當安靜,很適合平時有玩電競的影像創作者。但或許是為了達到防摔、耐震的軍規等級,整體機身頗為厚重,攜帶上並不方便,較適合以定點使用為主的讀者。
2020年最新版本的 MacBook Pro,搭載自家全新開發的8核心 M1晶片,改版後處理器的效能更快,繪圖能力也比過往提高5倍。透過左右滑動鍵盤上方的 Touch bar,可在剪接中快速瀏覽素材,加速找到精彩片段;而可自訂的觸控列亦能換上常用的剪輯工具,不論是設定 in、out 點還是淡入、淡出等轉場特效,通通在一指之間就能搞定。
但因為 M1晶片規格較為特殊,可能無法支援某部分剪輯外掛,如有需求要特別留意。此外舉凡整體規格、系統穩定性、以及剪接順手度等,都有著相當出色的水準,相信會是剪片新人的理想編輯工具。
相較於市面上的其他支援剪輯軟體的筆電,LG 的這款可說是相對輕巧,整體不到1kg 的重量,大大降低了攜帶移動時的負荷。而除了具備能從任何角度觀看的廣視角螢幕外,其配備的新款 Intel處理器性能亦大大提高,加倍的編碼速度可讓剪片時更有效率,甚至能支援4K解析度的播放,強大又靈活的優勢堪稱影像人的得力助手。
此外,透過 thunderbolt 還可將影像外接至其他的顯示器,輸出前不妨用更大的螢幕檢查看看細節,這樣就不會花費大筆時間轉完檔,才發現成果不如預期喔!
在併為日本夏普旗下的一份子後,Dynabook 在台的知名度也跟著水漲船高。本款配備了 i7第十代四核心 CPU,有著優異的基礎頻率及最大超頻,另外還有足夠的記憶體支撐;雖然顯示卡僅為入門級別,但若無需要剪輯4K 規格影片的話,基本上已算是相當夠力。再者,主機側邊有提供 Micro SD、Type-A 與 Type-C 等多種連接埠,想匯入各種形式的媒體都不成問題。
而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其同時搭載了512GB 的 SSD 與1TB 的 HDD 雙硬碟,超大容量有助於建立影音素材庫、並定時備份剪輯資料,以利保護好重要的創作結晶。
此款筆電在造型上有多個別出心裁的新穎設計,像是邊緣採用高質感的電鍍鑽石切割,不同層次的金屬光澤令外型加倍耀眼,開蓋時的觸感也更為舒適。此外,其還在使用頻繁的 ENTER 鍵側邊加上吸睛的螢光黃,以幫助快速找到按鍵。
值得一提的是,隨筆電附有多款塗鴉貼紙,讓使用者可依喜好貼在任何位置,輕鬆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至於整體效能當然也不落人後,在剪片作業時可以快捷鍵切換成高效模式,瞬間將性能提升40%,整個編輯過程都很流暢無阻。
身為全球第四大的筆電品牌,Acer 旗下的產品始終廣受大眾信賴,當中的 Swift 系列更是代表作之一。其以鋁鎂合金打造的金屬機身美觀又簡潔,輕薄度也算是同規格筆電中的數一數二,但可別小看其嬌小身形,內建同樣有水平之上的亮眼規格,並還支援高達12.5個小時的續航力,可說是款「五臟俱全」的萬能小幫手。
另外,這台電腦亦搭載了指紋解鎖機能,每次喚醒電腦時不用輸入密碼就能立即登入,使影像編輯外的操作也更感便利呢!
從名稱便可看出此款是專為影像工作者所打造,其螢幕採用專業認證的校色技術,能呈現媲美真實色彩的 4K UHD 超清晰畫質,把各個素材的細節看得一清二楚。而因有著八核心 CPU 與64GB 記憶體的雙重加持,不管是匯入檔案等前置作業,抑或是預覽編輯片段,速度上都更為提升;更遑論還有 GeForce RTX 系列的獨立顯卡,使複雜的3D 運算都能跑得順暢。
此外,這台筆電的機身相當輕巧、纖薄,方便裝進後背包攜帶出門,或是手持移動也不會太有負擔,十分推薦給追求高機能與易攜性的族群。
看完上述的詳細說明與商品介紹後,想必各位對於影片編輯筆電也有了進一步的暸解了。但考量到部分讀者或許在購買及使用上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接下來也準備了幾個常見的問題集,並邀請了專家解答,希望能幫助解惑。
A:影像編輯相當倚賴電腦性能,故推薦選購四核心以上的 CPU 來維持順暢的剪輯作業。同時,為了提升儲存與讀取素材的整體效率,最好配備8GB 以上的記憶體較足夠,尤其若要進階剪輯,則建議至少16~32G 記憶體為佳;至於顯示卡則會影響剪輯時的調色、特效、渲染等程序,因此購買時也因考量需求選擇適當等級的產品較理想。
A:以往的 Windows 作業系統本身內建有 Movie Maker,蘋果電腦也提供免費的 iMovie,對剛入門的初學者來說應是方便且省荷包的工具。此外,專業級的剪輯軟體包含有 Adobe Premiere、Final Cut、Avid、EDIUS 等等,雖然需要花費購買正版軟體,但其中包含更多編輯工具及特效,因此更適合用來製作高質感的影片。
A:普遍來說,電競專用的筆電多數都配備等級優異的 CPU、顯卡、記憶體等硬體規格,整體性能上甚至比不少剪片電腦來得更出色,因此用來編輯影片應沒有問題,平時如果有雙重需求的話也可考慮此類筆電。
當素材及作品逐漸累積,原本筆電中內建的容量可能將不敷使用,此時考慮更換容量、或是以外接來升級都是不錯的解決方式。下列文章從選購要點到精選商品皆有涉獵,有相關需求的讀者不妨一併閱讀。
看完本次介紹的選購要點與精選商品後,是否在挑選上更有想法了呢?在人人都可以自己拍片的當今,剪片也同樣不再是高門檻的專門技術,故建議大家不用太過拘泥於排行榜中的名次,只要以影片剪輯的使用習慣與需求做考量即可;此外,也可直接造訪店家實機體驗看看,相信會對挑選更有幫助喔!
購入文中商品,mybest 將獲得部分收益。
商品介紹參考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