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硬碟」跟傳統 HDD硬碟相比,不但傳輸速度快上許多,更不容易因為震動而導致硬碟損壞。隨著技術的普及,以往價格昂貴的 SSD 已經變得十分優惠,讓許多喜歡自行組裝電腦的使用者,都一定會優先選擇 SSD 來安裝系統或是儲存資料。不過 SSD 除了直接安裝於主機板的款式以外,也有能製作成外接硬碟的類型可供挑選,加上容量、傳輸速度等規格有很大的差異,剛入門的新手總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為此,本篇文章將實際訪談精通電腦硬體的3C編輯菜頭,來分享一些挑選 SSD硬碟的小撇步,並且根據momo購物網、Yahoo購物中心等平台銷售及 PTT、Dacrd 評價,以排行榜方式精選10款各有特色的商品推薦;有來自美光、Kingston金士頓等品牌,以及標榜大容量或是超高速的不同種類硬碟。希望大家在參考這些項目以後,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款式!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mybest 根據客觀的採訪及調查,每月建立2000多款商品資訊數據。並且在每篇文章製作上投入大量心力,其中包含嚴謹的調查,以及與各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豐富的知識及準確的情報製作文章,提供值得信賴的內容。
比起一體式有性能的限制,利用SSD硬碟搭配外接盒,讓使用情境更多元是時下流行的方式。
SSD硬碟現在一共分為外接式與內接式兩種類型。外接式就是一般常見的一體式外接硬碟(行動硬碟),無法自行拆裝,主要是讓使用者輕鬆地將資料隨身帶著走。至於內接式硬碟則是買來專門安裝在電腦主機內,不過隨著2023年 M.2 SSD 硬碟的價格大減,越來越多人會自行購買外接盒搭配內接式SSD,比起一體式外接硬碟有更客製化的多元組合,未來還可以根據需求進行升級。
M.2 SSD硬碟價格在2023年大降,若沒有特殊需求,一般用戶在同樣的容量之下,無需再考慮 SATA。
常見的 SSD硬碟共有兩種介面,分別為較舊款,但通用於各式電腦的 SATA,以及效能更強也較為輕巧的 M.2。兩者對比之下,M.2在讀取速度勝出 SATA 達到數倍之多,而2023年價格已經全面下滑,不再如以前昂貴,使舊有的 SATA 價格優勢不復存在。
因此除非電腦主機板是超過5年以上的舊型號,無法支援 M.2 介面,否則會建議直接跳過 SATA 硬碟,只需要考慮 M.2 產品即可。
接下來就要說明挑選 SSD硬碟時需要注意的項目,請依照這些重點挑選出適合的商品。
Gen 3 作為系統碟、遊戲碟均已經有非常優異的表現,除非是影音工作者可以考慮升級 Gen 4,才會對高階的性能比較有感。
M.2 SSD 有不同世代的產品,會以 Gen+數字作為代號,排序越後面代表是最新一代,彼此的速度有所相當程度的落差,也對應不同的主機板。
目前 M.2 SSD 最新一代已經來到 Gen 6 ,但相當罕見,仍以 Gen 3、Gen 4 為主,平均速度分別可以達到 2000-3000MB/s 與 5000-6000 MB/s 之間。對於多數的使用者而言,Gen 3 作為系統碟、遊戲碟均已經有非常優異的表現,不太需要購買更高階產品,向上升級後的體感速度差異非常微小,因此除非預算、設備規格都允許,或是本身為影音工作者,才會建議選購 Gen 4 以上的產品。
如果是用於安裝遊戲的 SSD硬碟,建議可以參考直接安裝在電腦裡的內接式,擁有比外接硬碟更好的穩定性,介面部分自然選擇 M.2介面,避免讀取、跑圖的等待時間過長打斷遊戲興致。若要安裝於遊戲主機,則要注意詳細的規格限制,例如微軟Xbox Series X|S 採用的限定規格,一定要購買官方指定硬碟才能安裝,Sony PlayStation 5 則只支援到 M.2 Gen4×4,並且建議最少速度得有 5,500MB/s 以上。
遊戲主機購買單顆 2TB 以上的大容量內接式硬碟,去替換主機原本內部的硬碟,不僅較為穩定,也無需外接硬碟佔據插孔。
SSD硬碟容量越大,可寫入次數越多的同時使用壽命也就越長,而1TB 容量在使用次數、價格上是最平衡的大小。
SSD硬碟具有先天的使用壽命,會在規格表上標示安全寫入限制(Terabytes Written,簡稱 TBW),數字代表著每顆硬碟所能讀寫的資料量上限。舉例來說,倘若 TBW 標明為 36.5TB 時,只要用它除以5年中的日數,即可算出硬碟每日平均可讀寫20GB。只要每天都使用超過這個數字,即會讓整體的使用年限減少。
而越大容量的SSD硬碟,會有更高額的 TBW次數,現在又以1TB是在價格、壽命與容量之間最為均衡的選項,是目前可以優先考慮的容量選擇。
由於 SSD每一次讀取、寫入都會耗損使用壽命,分成兩顆承受就能減少單一硬碟的集中耗損。
由於 SSD每一次讀取、寫入都會耗損使用壽命,因此用戶可以準備兩顆硬碟,其中一顆為 500GB 容量以上的系統碟,專門存放如 Windows 11 的作業系統,只負責開關機或是基本應用程式的運行,另外一顆作為遊戲碟或是主要資料碟,存放重要資料以及大型程式,減少每一顆硬碟本身的耗損次數,延長使用壽命。
挑選系統碟不一定要快,但穩定度很重要,至於遊戲硬碟則恰好相反,可以選速度最快的為優先。
SSD硬碟沒有辦法主動散熱,因此需要依賴散熱片的輔助,而高階主機版通常會搭配高性能風扇、散熱通道強化散熱。
為了讓 SSD硬碟保持高速運轉,散熱是不容忽視的一塊。傳統 SATA 介面比較沒有熱能問題,不過最新一代的 M.2 因為晶片小、發熱量大,會需要關注產品的散熱配置。通常讀取速度、規格越好的 M.2 SSD 會散發更高溫的熱能,且晶片通常設有溫度限制,一旦抵達高溫就會開始降低頻率,使電腦運行會變得更加緩慢。開關機、日常使用約落在40~50度,若讀寫大容量檔案可能升到60~70度,然而想要排除這些溫度,很大程度只能仰賴散熱片。
在選購 M.2 SSD 硬碟的時候可以確認產品是否由隨盒附贈散熱片,如果沒有也要務必自行購買。另外,搭配高階主機板也能一併強化散熱效果,由於除了有散熱片以外,主機板通常會附帶風扇、散熱通道或是以銅片吸熱,而能有更多元的管道來排除熱能。
雖說大品牌都一定有較佳的保固服務,但SSD故障多半是晶片整塊毀損,大幅增加救援難度。不過 SSD硬碟事實上並沒有那麼脆弱,無需太緊張。
SSD 硬碟普遍保固可以達3~5年,選擇知名的大廠牌能享有較完整的保障、維修服務,像是 SAMSUNG三星擁有最頂尖的 SSD硬碟品質,美光以品管與穩定性為名,還有威剛、金士頓、WD 都是廣受消費者信任、喜愛的品牌。
要注意的是,相較於傳統機械式 HDD硬碟,多數故障僅需要替換零件,有較高的資料救援率,SSD硬碟通常一但壞掉就是整塊晶片損毀,資料救援難度相當高。因此一般建議可以定期搭配軟體監測,並且隨時備份重要資料,避免硬碟忽然故障、資料救不回來。
硬碟顆粒是 SSD 極為重要的規格,但不拆開無法知道且一般消費者也很難辨識,只能當作一個知識了解。
事實上,影響 SSD硬碟壽命與讀寫速度最關鍵的是「硬碟顆粒」。常見共有 4種,依照技術先進程度依序為 TLC、QLC、SLC、MLC,目前多數品牌又以使用成本低廉的 QLC 為主。
儘管硬碟顆粒十分重要,尷尬的是消費者根本無從判斷,產品包裝多半不會標示,一定得拆開整組硬碟才能知道,而且同一款硬碟也可能因為銷量、生命週期等不同因素,而不固定使用特定硬碟顆粒。因此除了選擇信譽佳的硬碟品牌,另一個方式或許就是多看 YouTuber、網友們的開箱分享。
商品 | 圖片 | 價格 | 推薦重點 | |
---|---|---|---|---|
1 | KIOXIA鎧俠 Exceria G2 | ![]() | 具備穩定效能的超值選擇 | |
2 | Solidigm P44 Pro | ![]() | 低功耗省電,散熱最佳化 | |
3 | Kingston金士頓 KC3000|SKC3000S | ![]() | 結合石墨烯材質,導熱效果再進化 | |
4 | Crucial美光 MX500 | ![]() | 專業玩家一致認可,電腦遊戲機通吃 | |
5 | ADATA威剛 XPG SX8200 Pro | ![]() | 經濟實惠,遊戲碟的好選擇 | |
6 | Acer宏碁 Predator GM7000 | ![]() | 內附實體散熱片,隨時保持高效能 | |
7 | TEAMGROUP十銓 MP34 | ![]() | 傳輸快速的大容量款式 | |
8 | SEAGATE希捷 FireCuda 530|ZP1000GM30013 | ![]() | 隨附資料救援服務,使用安心有保障 | |
9 | Apacer宇瞻 AS350X | ![]() | 便宜實用、基礎功能完整的入門款 | |
10 | TCELL冠元 TT750 | ![]() | 具備完整功能,國產品牌誠意之作 |
外接盒首看散熱,再來確認滿足硬碟支援規格基本上就可以了。
手中有汰換下來的舊款 SSD硬碟,該如何挑選合適的外接盒搭配呢?首先要確認外接盒支援的容量、速度都要比 SSD硬碟還要更好,建議速度至少要支援到 Gen 4以上產品,未來的擴充空間會比較充足。
而採用 M.2 SSD 還需要考慮散熱,硬碟規格越好就越考驗外接盒的散熱能力,機身材質以主流的鋁合金為主,輕巧且散熱效果佳,若想要更上一層樓,能考慮較為昂貴的銅,並且盡可能挑選效能最好的散熱片。
以目前趨勢來說,SSD 已經是系統硬碟必要配置,它不只能夠提高開機速度,也能縮短安裝、讀取軟體的時間。不過要組裝一台電腦勢必要花費許多預算,因此在挑選時可先試著從比較便宜的商品開始嘗試,並且依照這次介紹的各項資訊,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型號來使用喔!
第1名: KIOXIA鎧俠|Exceria G2
第2名: Solidigm|P44 Pro
第3名: Kingston金士頓|KC3000|SKC3000S
第4名: Crucial美光|MX500
第5名: ADATA威剛|XPG SX8200 Pro
看更多排名商品介紹參考製造商、品牌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所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