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
國片在台灣觀眾的眼中有著特別的位置,電影中的角色說著自己的語言,走在我們平常會經過的街道,甚至是生活方式,都能夠帶給台灣觀眾有別於其他電影的共鳴。另一方面,演算法帶來的分眾模式,讓觀眾的選項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在串流平台百花齊放,其中如 Netflix 也有提供許多台灣電影可供欣賞。
然而台灣電影有哪些特色跟魅力、又該如何在 Netflix 上做選擇,想必是不少人的共同疑問。因此本文將會從多個面向逐一解說 Netflix 台灣電影的挑選要點,同時以排行榜的形式推薦十部值得一看的作品,當中網羅了《誰先愛上他的》、《盛夏光年》、《返校》等等,熱愛電影的朋友可別錯過。
待過串流、電影雜誌,曾任金馬影展第4屆亞洲電影觀察團、台北電影獎媒體評審、金穗獎影評人推薦獎評審、青春影展初選評審,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成員。 評論文章散見500輯、換日線、電影神搜、關鍵評論網、CATCHPLAY+、Giloo紀實影音等各大媒體平台與紙本刊物。
目前為新人編劇,為此涉略了各種影視、文學作品成為故事的養分,並帶著作品到不同的地方分享。除了在台灣,也曾參與沖繩國際電影節並前往香港交換,在當地共同創作時,了解到如何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尋找創作材料,也開啟了對各種文化、食衣住行及生活品味等等的探討。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後疫情時代的來臨,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影視串流平台已成為人們觀看電影的主要管道之一,特別是近幾年串流平台開始投資、採購各自國產電影後,人們可以在 Netflix 上看到越來越多國片,從台灣電影新浪潮時期的經典作品《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到最新的國片作品《咒》、《美國女孩》等皆能欣賞到,可滿足更多不同族群的觀影需求。
電影如同美食,每個人的口味、喜好有所不同,而電影本身除了故事外,也會隨著拍攝的手法、風格等呈現出不同的風貌。然而在面對 Netflix 所提供的各式國片選單時,又應該掌握哪些挑選要點呢?
從電影類型著手,是選擇電影時最直覺的方式之一,無論是輕鬆暖心的愛情喜劇、結合台灣名間傳說的本土鬼片,還是以華人視角切入的犯罪懸疑推理等,Netflix 上都有不少人氣選項。以下會針對各類型分別作介紹,各位不妨做為選片時的參考。
從前人們會說電影院就像是黑盒子,而能夠促使觀眾去打開它的,想必是電影當中那些被黑暗掩蓋著的事件及人性。像是可以從《返校》這部作品當中,看見從台灣歷史為基底延伸出的超現實白色恐怖;抑或是《咒》裡頭一句閩南語咒語所引發的一連串詛咒。
此種恐怖類型的台灣電影除了帶給觀眾好奇以及緊張感之外,也將台灣自身的文化、議題融合其中,使觀眾觀看時能夠體驗到更深的帶入感,如同走進電影體驗一場恐怖冒險。
說到愛情,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像,而愛情電影便將各種愛情樣貌呈現在觀眾眼前。例如近期十分受歡迎的《當男人戀愛時》表現出貼近台灣生活的本土浪漫;而因重映再次翻紅的《盛夏光年》到近期的《誰先愛上他的》,則可看見同志愛情題從壓抑漸漸,走到能夠用喜劇包裝去笑著談論,讓人在觀影的同時也感受到台灣社會的轉變。
Netflix 上網羅了不少台灣導演們具有企圖心的劇情片作品,比如由鄭有傑執導、結合同志及推理類型的《親愛的房客》,便從一起案件中探討了同志情侶在台灣家庭的處境。
而草根及娛樂性兼具的《同學麥娜絲》、感動人心的《孤味》等,皆在劇本及導演功力的加持下,帶出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細膩的情感。至於榮獲金馬大獎、作為鍾孟宏導演第五部執導的劇情長片《陽光普照》,更是帶領觀眾感受平時不會注意到的人性陰影,都很值得影迷們細細玩味。
一部電影之所以成為經典,必定是經過了觀眾的評價跟時間的考驗。因此若選擇時有所迷惘,也可從以下幾個代表性作品開始鑑賞。
1982年至1987年這段期間被稱為台灣電影新浪潮時期,當時由多位新生代電影工作者和導演發起了電影改革運動,而楊德昌導演便是關鍵人物之一,直到現在,他所執導的作品仍深受廣大影迷喜愛,且一上架 Netflix 就引起了轟動。
當中又以1991年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最蔚為經典,搭配金馬影帝張震的精湛演技,能透過青少年的躁動看見舊時代台灣的不安氛圍。而《一一》為楊德昌導演生前完成的最後一部電影長片,該片於千禧年上映,卻如同預言了台灣的未來,儘管現在觀看,電影中所描述的處境、人性依舊吻合著現代台灣人的生活,兩部皆是代表佳作。
有別於新浪潮時期的風格,青春片亦在台灣影視產業有著關鍵地位,而有些台灣過去的電影也為現今的電影風格打下基礎,例如《盛夏光年》為16年前的作品,可見多元性別的議題早已在當時的影視作品中萌芽。
另外還有現在時常聽到的「小清新」,更能在這些經典的電影當中看見端倪,比如由易智言導演執導、影后桂綸鎂的出道作《藍色大門》,描繪高中少女青春期的愛情啟蒙,一句「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便是一路留到現在的經典台詞。而這些電影也像是充滿著無限可能的青春,陪伴不少觀眾長大,並在觀影時勾起過往的青澀記憶。
政權變動、移民、多族群等諸多歷史因素,加上如拜拜、辦桌等民間文化信仰,使得台灣有著豐富多元的獨特色彩,而不少台灣電影亦將這些元素納入其中,讓觀眾能更快速地進入劇情並獲得共鳴。
例如《血觀音》大膽地把財團佈局、冥婚等灰色地帶題材結合台灣背景;電影《返校》則是一部 IP 改編的商業作品,導演用十分精緻的手法,成功地把歷史題材的本土電玩跟劇情結合搬上大銀幕,並引起了相當大的迴響。
《誰先愛上他的》描述女主角在丈夫過世後面對婚姻中的「小王」,並透過兒子的視角,把大人間的愛恨情仇用輕鬆鬧劇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而面對兒子、老公、小王孤軍奮戰的女主角,苦苦掙扎卻不放棄的那份堅毅,則使得電影的精彩度大增。
演技精湛的謝盈萱跟邱澤,把矛盾與糾結的情感用喜劇的方法詮釋,同時本片還將音樂、舞台劇、動畫等元素融入在其中,成功地抓住了觀影者的情緒,即使描述的是三角關係中的苦澀,卻讓人感受到了不少歡樂。
一個平凡的台灣中產家庭,在奶奶病倒的那天,每個人對於生命的問題也一一地浮現。電影中天真的小男孩問爸爸:「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這樣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了嗎?」接著男孩拍下一張張別人後腦勺的照片,讓大家看看平常看不到的自己,連大人都不確定的答案,男孩卻用自己的方式解答。
這部由楊德昌執導的電影,描述著都會現代人普遍的生活,卻用平常不曾看到的角度訴說故事。此外,它在台灣影史被奉為神作的原因並非是高不可攀,而是因為內容貼近人心,描述了多層次的人性樣貌,可隨著觀眾自身的成長,在不同年齡階段帶來不同體悟。
從童年時期結識便成為摯友的兩個男孩,在高中時因為一個女孩的出現,從而開始接觸愛情的樣貌,以及性向的探索。而兩人的友情也在青春的襲擊下悄悄蛻變,滋長出了曖昧,並在深厚的友誼與愛情的三角關係中面臨抉擇,看似青澀的年華卻暗藏著慾望。
強烈卻難以說出口的情感,在初戀跟性別的框架下顯得更為揪心,同時引領著觀眾一起見證,男孩及女孩在命運的推波助瀾下該如何面對自身情感。此外,由五月天所創作的同名主題曲,亦將整個情緒醞釀到高點,各方面都在當時引起不小迴響。
本片改編自赤燭遊戲所創作的《返校》遊戲,故事始於一個想不起來的事件而成為了地縛靈的女主角,在校園中不斷輪迴,找尋記憶裡的真相。除了把遊戲劇情影像化,電影中更將遊戲手法轉化成劇本,利用線索去拼湊整個故事。從台灣歷史中真正存在的校園物件、秘密通訊的紙條、禁書、讀書會的書單等,基於現實的創作十分有說服力,亦增添了電影的恐怖感。
另一方面,電影中對於女主角內心的描述更是關鍵,因為師生戀所引發的嫉妒、不安,皆成為了絕望的開端,使得女主角不只是困在陰暗的校園,同時也困在自己的回憶裡,是近期相當具話題性的校園懸疑歷史驚悚片。
《消失的情人節》中上演了一齣魔幻的戀愛故事,急性子的女主角跟慢郎中的男主角,性格與人生際遇近乎相反的兩人,卻像是龜兔賽跑般在故事中相遇,並展開了新奇的愛情模式。本來因為時間差總是對不上的兩人,竟然因為女主角發現自己的日子突然比別人少了一天,而發生了愛情的奇蹟。
不僅如此,電影也運用魔幻的元素帶給故事更多的可能性,將角色的內心世界視覺化呈現在觀眾眼前。本片除了有浪漫愛情及搞笑元素外,還有奇觀式的大場面,像是時間暫停的街道、男主角在停止的時空中行動等,都讓觀眾擁有更豐富的視覺饗宴。
電影的主角是四個男同學,像是長不大的男孩般維持著友誼,一路走到了出社會。在面對殘酷現實的同時,也因為有著這群朋友,能夠還像學生時期一樣談笑風生。這幾個老同學面對各自的人生課題並苦中作樂,幽默中帶有無奈的人生樣貌,除了引起觀眾發笑外,也可藉此獲得更多療癒。
另外,《同學麥娜絲》從一群朋友展開多線敘事,每個主角的性格特色鮮明,各位或許可在電影中投射出自己跟朋友相處時會發生的各種情景,視角獨到卻相當能引起共鳴。
在美國長大的女主角,因母親生病的緣故跟著家人回到台灣生活,在面對母親病情的同時,還必須適應校園中帶給她的文化衝突。本片透過沈穩、寫實的視角,去反應一個小女孩面對新環境以及家庭變動的不安,並在找尋歸屬感的過程中逐漸成長,從逃避走向面對,亦喚醒觀眾心中的脆弱面。
值得一提的是,此電影的背景設定在 SARS 席捲台灣的時期,且在新冠疫情來臨的時期上映,觀眾在觀看時能感受到疫情所帶給人們的情緒,從病毒的恐慌到隔離的焦慮,以及歷史重複發生的既視感。
故事始於家中的弟弟在一次的復仇行動中,被關進了少年看守所。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本片就像是把這本經攤開在陽光底下,看似離散的家庭,卻因為資優生哥哥的自殺事件產生了巨大的轉變,被留下的問題少年弟弟,怎麼與逐漸疏離的父母找回親情,甚至扛起成家的責任;而父母又是如何在陰暗面當中掙扎,面對兒子犯過的罪,並在道德跟罪惡感之間擺盪。
這部《陽光普照》劇情中所探討的層面十分細膩卻不著痕跡,觀眾可以跟著情節漸漸看見角色的改變,並且感受故事的鋪排在觀影過程中逐漸撥雲見日。
女主角一行人因為不信邪,而闖入了民間信仰中的禁地,並遇上了擺脫不了的詛咒。全片運用偽紀錄片的主觀視角,一步步帶領觀眾進入民間的恐怖傳說,極強的帶入感使其席捲到海外,甚至登上了各國 Netflix 排行榜,可說是台灣近年來鬼片風潮的新里程碑,或許會讓不少觀眾感受到一絲毛骨悚然。
而《咒》不只是單純的恐怖嚇唬觀影者,電影巧妙地透過一段一段的影像素材,拼湊出恐怖詛咒的真實樣貌,這種情節上趣味度也是這部電影受歡迎的關鍵之一。
當男人愛上一個女人,追女孩的方式竟然比他討債時還要霸道!男主角作為一個黑道組織的討債負責人,心中卻住著一個單純的大男孩,而這樣子純真心軟的男主角,在討債時遇到了個性冷酷強硬的女主角,卻激發出不同於以往的浪漫火花。
順帶一提,戲中的男女主角邱澤、許瑋甯也在現實生活中修成正果,愛戀的氣息從電影裡散發到電影外。好奇這部電影究竟為何會有這般影響力的朋友,可千萬別錯過了。
在經過選購要點與推薦電影排行的介紹後,各位讀者是否也迫不及待想觀賞感興趣的國片呢?在這之前若對 Netflix 台灣電影仍抱有些許疑問,不妨繼續參考以下由影評人回答的常見問題,或許能幫助自己排除疑惑。
A:雖然串流平台能夠隨時隨地讓觀眾觀看電影,不像電影院只能在上映的時期觀賞,但由於電影的發行權是由行銷商控管,如果不是 Netflix 的原創電影,便可能因為版權到期而得將作品下架。因此如果發現了感興趣的電影,建議還是儘早觀賞為佳。
A:Netflix 上的電影來自於全世界各地,除了可以透過已知的電影名稱直接搜尋之外,Netflix 上亦有專門為台灣籌劃的國片專區,透過分類就能直接一覽所有可供觀賞的台灣電影。
A:除了由台灣演員演出、並以台灣為背景的國片之外,Netflix 上也有其他跨國拍攝的台灣導演作品,如國際知名導演李安的《臥虎藏龍》、《斷背山》等,都可以透過 Netflix 欣賞。
不讓日韓或歐美電影專美於前,台灣亦在電影市場上擁有一片天,當中更不乏榮獲各大獎項的優質之作。若不想侷限於 Netflix 平台的話,推薦可延伸閱讀以下幾篇主題文章,並將喜愛的作品納入待看清單中吧。
台灣電影隨著年代的推移,題材也逐漸多元,選擇性可說是包羅萬象。透過這次的介紹,相信各位讀者們對於台灣電影都有了更深的認識,期許大家都能夠透過觀賞電影的過程,看見台灣各個角落的不同樣貌,並感受到專屬於台灣觀眾的深刻共鳴。
購入文中商品,mybest 將獲得部分收益。
商品介紹參考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