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可以一邊看著耳內、一邊進行掏耳的內視鏡掏耳棒,也成為了高人氣的衛生用品。其不只能提高掏耳的效率,同時亦可並減少盲掏傷耳的危險,不管是小孩或是年長者皆能安全使用。不過產品可分為需要直接與手機或電腦連接的有線款,以及可藉由 Wi-Fi 同步影像的無線式;甚至包含攝影機與觀看器一體成型的種類,選購時難免會搞不清楚各類型的優缺點。
為了幫助大家找到符合理想的商品,本篇將介紹內視鏡式掏耳棒的選購要點,內容將針對防水性、輕便性等各種機能做分析;文章後段還會以排行榜的方式推薦10款人氣款,其中包括了來自 Transitions全視線、小米的商品,事不宜遲就趕緊來一探究竟吧!
曾以交換學生身分赴日本學習、體驗當地生活,也因對英文深感興趣而赴美就讀語言學校。其後踏入了嚮往的飯店業界,一路耕耘至國際連鎖五星級飯店的經理職,因此對生活品味、居家雜貨、個人金融規劃等皆有研究。目前是專職翻譯及文章寫手,在工作之餘,擔任世界展望會志工並參與兒童援助計劃,希望能以微薄之力對社會有所貢獻。
跟傳統的掏耳棒不同,具有內視鏡的產品如同具備小型攝影機般,操作時可以清楚看見耳道內的影像,除了能毫不費力地清除耳垢之外,也可以同時確認耳內的健康狀況。尤其當家中小孩排斥用一般掏耳棒時,便可考慮購入此種商品提升他們的好奇心。
首先要介紹內視鏡掏耳棒的選購要點,無論是有嘗試念頭或想提升掏耳效率的人,都敬請參考看看。
內視鏡掏耳棒大致分為兩類,各自成像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下文會詳細地說明並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做選擇。
可透過連接線傳輸到手機或電腦的有線款式,最大優點是能將畫面清楚放大,讓細微地方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些商品還能以畫面截圖或影片錄製的方式存檔,對於想確認中耳炎等耳內狀況的人來說十分推薦。但因為各產品可對應的裝置類型不同,購買前須留意其與家中配備是否相符,以免發生無法連接或是不能觀看的情形。
本身已附有觀景窗的款式,不用外接其它裝置,只要直接置入耳中即可同步觀看使用,故推薦給不想費心設定、學習使用3C產品的族群使用。只是此類型在市面上較不常見,價格也比有線的還要昂貴,有興趣的話可能得多花時間尋找。
想要觀看到更清晰的成像,解析度的優劣也可放入考量的範圍之中。如果攝影機的畫素不夠高,輸出至大螢幕呈現時會出現模糊的方格塊狀,有些甚至會影響到操作。畢竟內視鏡掏耳棒的優勢便在於能讓清潔更仔細,故推薦優先挑選畫素較高的產品。
掏耳頭會和耳道頻繁接觸,而各款產品提供的掏耳頭類型會有差異,市面上常見的有鏟型、彈簧型等形狀,依材質則包含像塑膠及不鏽鋼等,另外如尺寸、可否黏著等設計,也會影響操作時的舒適及便利度。其中勺型或鏟型由於形狀扁平,能輕鬆地將乾燥堅硬的耳垢清除;而針對剛洗完澡潮濕的耳垢,則以彈簧式的掏耳頭較為省力,也更不容易傷害到耳道,可根據自身的主要需求挑選。
本身已為高科技用品的內視鏡掏耳棒,除了上述的基本用途之外,有些也提供了其他附加功能,讓操作及保養能更加輕鬆。接下來就看看有哪些可以留意的項目吧!
前端有附 LED燈的掏耳棒可以更清楚看見耳內深處,尤其在幫耳道較窄的小朋友掏耳時安全性更高,可以降低誤傷到耳朵的風險。但光源如果太過明亮的話,反而可能會因為反光而導致看不清楚,因此若產品的亮度能夠調節的話將更方便。
畢竟掏耳棒屬於衛生用品,因此也得留意其清潔方式。如果產品本身具備防水機能的話,便可直接用水清洗髒污,避免細菌滯留與滋生。雖然許多掏耳棒能以酒精消毒,但考量到有些人的肌膚較敏感,甚至可能產生過敏症狀,故仍以可水洗款較為便利、好上手。有些產品還提供了可替換的掏耳頭,如果會與家人共用者則以此種類為佳,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杜絕髒汙造成耳道內感染的狀況。
小米有品推出多款內視鏡掏耳系列商品,致力於追求高科技與工業美學的結合。Note3 Pro 稱得上是 bebrid 的旗艦款,藉由優化 Wi-Fi 晶片性能降低畫面延遲感,能更快、更清楚的看到移動中的成像,搭配上千萬畫素鏡頭的優質解析度,將掏耳可視化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
其打破挖耳的單一思想,將不需碰到耳壁、可直接夾取目標的鑷子與掏耳棒融合為一體,可夾可掏的設計無論對付哪一種類型的耳垢都適用。不僅如此,充電底座內還附有豐富的配件,耳勺貼心以顏色區分,擁有一組便能為全家人解決掏耳煩惱。
對於需連接線路、透過開關操控的款式缺乏學習耐性,千萬不要錯這款設計簡便的魅力商品。只要一開蓋即刻啟動,所有功能都包含在 App 操作介面上,非常符合現代人智慧操控的習慣。內建六軸陀羅儀能大幅提升掏耳的穩定度,且特有的 AI定向功能可精確瞄準目標更不容易失手。
而除了常見的 LED 照明之外,還多了一道藍光負責殺菌。整體無論是硬體或軟體都表現可圈可點,甚至擁有豐富多元的顏色可挑選,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如果經常因為旅遊或出差而習慣隨身攜帶掏耳棒,但又覺得拿出傳統掏耳棒尷尬又缺乏隱私,那麼很適合考慮這款商品。其外觀看起來就像是一支精美的簽字筆,即使無收納在化妝包而是從隨身包包取出也不怕失禮。輕盈的 ABS塑膠材質既不容易手滑,長時間掏耳也不顯負擔。
柔軟的矽膠掏耳勺能保護耳壁不因力道失衡而受傷,即使不擅長掏耳也能安心使用。而方便的 USB 充電以及超長2小時續航力都為其加分不少,十分推薦給講究美觀與實用性並進的族群。
Check2check 的掏耳棒因不少明星與網紅好評推薦而引起一陣購買炫風。設計上將掏耳棒與充電底座合而為一,透過底座上的指示燈可輕鬆判斷電力是否已經充飽。且隨附的八種不同掏耳頭與固定軟套可插入底座內的夾層以避免遺失,簡約俐落的收納設計相當討喜。
再者,透過智能溫控得以擺脫傳統金屬棒的冰冷瑟縮感,搭配上500萬畫素以及適合小耳徑的極細鏡頭,讓使用者不再盲掏並以最舒適之姿享受掏耳過程。
採無線設計的 EAR-W1 不僅攜帶方便,在使用上更具高自由度。廠商追求卓越的操作便利性,將拍照、錄影、調節燈光、開關機簡單區分為兩個按鈕,只要透過長按或短按就能執行該項功能,且透過指示燈號可即刻判斷是否處於開機或連結訊號的狀態,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上手。
5.5m 的鏡頭內徑可攝錄到的範圍更為寬廣,相對可減少清潔的盲點。此外,配件中還附贈簡單手機立架以避免操作過程中手忙腳亂;想第一次透過內視鏡掏耳就成功,就趕緊參考吧。
在台灣提到監控設備安裝,很多人都會想到 KingNet。業者所涵蓋的產品範圍相當廣,當中也包含了這款內視鏡掏耳棒。其支援大多數使用 Android 系統的手機或平板,而即便家中僅有桌上型電腦也能透過隨附的超長傳輸線連結畫面,想躺在床上或沙發上掏耳都不成問題。
此外,商品防水防塵等級為 IP67,就算清洗時不小心整支掉到水裡也不用太擔心。較令人在意的是手握處缺少防滑設計,對於不擅於掌控力道與角度的人來說,或許稱不上最理想的選擇。
有在留意掏耳棒商品的人想必都耳聞過小米有品,品牌依照種類和規格的不同而區分為多種系列。bebrid R1 雖然是比較初階的款式,但是憑藉著內部所搭載的 W-Fi 高速芯片與300萬畫素內視鏡頭,使用者只要下載專屬 App、無須連結任何線路便能即時觀看耳道內的狀況。
本款使用能減少入耳刺激感的透明熱塑性掏耳頭,並透過智能溫控提供最舒適的掏耳感受。雖然內建鋰電池而能透過 USB 充電使用,可惜續航力僅有30分鐘,對新手而言時間稍嫌緊湊。
由於耳道是非常狹窄的空間,如果想要看清楚內部的狀態,勢必得搭配一款高畫質的攝影鏡頭。本款的優點在於擁有720p 的優質解析度,就連細微的耳朵絨毛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因此也經常被當成局部放大鏡,藉以監看頭皮、口腔或鼻孔內的狀況。
而連接畫面的三合一接頭適用於手機、筆電、桌上型電腦等設備,只要確認系統相容便能通用。但由於掏耳棒長度較長,初期得多花點時間適應手感與拿捏方向。
此款掏耳棒適用於大多數耳徑,圓頭狀末端附有高清鏡頭與可增強照明的 LED燈,並且可利用另一端接頭上的銀色按鈕拍照截圖與調整亮度,儘管是低價位商品但表現卻不含糊。商品隨附的配件也相當豐富,包含提供兩個掏耳頭可做替換,還貼心附上固定器以防過程中掉落。
不過也有消費者表示連接線不容易隨手勢轉動方向,多少會影響順手度。如果使用頻率不算太高的話,以價格而言仍屬高 CP值。
有的人習慣用手指或棉花棒清理耳朵,覺得沒有清出什麼耳垢表示耳內很乾淨,其實並不然。本款透過顯像鏡頭並連結手機或電腦螢幕便能一窺耳道內部的情形,鏡頭旁還搭載了6顆可三段式調節亮度的 LED燈,即便是在燈光昏暗狀態下也可順利進行。
而金屬勺頭與鏡頭緊緊相依,得以一邊掏耳一邊觀看過程相當方便。然而礙於只能與 Android 和 Windows 系統相容,對於想搭配蘋果手機使用的人恐怕得失望了。
看完內視鏡式掏耳棒的選購訣竅和推薦商品後,文章最後也要提供一些大家在操作時常碰到的疑問,不妨也列入個人選購時的參考。
為了不小心傷害耳道表皮,醫師會建議不要自行用掏耳棒做清潔。但內視鏡式的商品由於能以螢幕顯像的緣故,讓想要獨立操作的人也可透過對症下藥做處理,最大程度提升掏耳時的安全性。
由於耳垢其實有保護外耳道並抑制細菌生長的功能,因此平時並不一定要特別清潔。一般來說只要在覺得耳朵癢、有異味,或者是覺得聽不清楚的狀況才需要清潔。
如果耳垢太過堅硬的話,清潔時可能會為了想將其刮除,而過度施力造成耳道受傷,因此一般較推薦於洗澡後再掏耳朵。
除了今日所介紹的內視鏡式掏耳棒,若能依照耳垢的狀態或種類來更換其他產品,便能更確實地完成耳道的清潔。有興趣的話不妨再繼續閱讀以下主題,比較看看各類型的差異,以找出最符合個人需求的商品喔!
上述介紹了內視鏡掏耳棒的選購要點與表現突出的商品,若會定期更換掏耳棒做清潔的話,建議將本篇的說明作為下次購買時的參考標準。要留意的是,人體的耳垢也有保護耳道、抗菌等功用,因此維持一定頻率清理的節奏即可,若不慎讓耳道破皮時也建議尋求專業的醫生協助喔。
購入文中商品,mybest 將獲得部分收益。
商品介紹參考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家電
3C電子・影音
相機・麥克風
美妝・保養
健康・美容
食品
飲料
廚房用品
服飾・時尚
鞋類
手錶・飾品
母嬰・兒童用品
家具・家飾
興趣嗜好
戶外休閒
DIY・工具百貨
運動用品
寵物用品
書籍・影視作品
遊戲
汽機車
禮品
居家設備
手機
音樂
應用程式・App
保險
信用卡・電子支付
服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