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是餵寶寶喝奶、喝水時的必備道具,目前市面上除了 chicco、貝親Pigeon、小獅子王辛巴Simba、布朗博士、NUK 等歷史悠久或名氣較大的品牌,尚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廠商或賣家皆推出尺寸、mL數、造型不一的各種款式,遑論材質更是百百種。相信不少家長為此感到疑惑,究竟該如何找到真正適合家中寶貝的奶瓶呢?
本文將以奶瓶為主軸,並分享幾個挑選時的小秘訣;同時會推薦日本、台灣市面上的人氣商品,材質從耐熱玻璃、輕巧的 Tritan、PPSU 材質應有盡有,當中也不乏強調防脹氣的奶嘴設計、可加快溫奶效率的 nanobebe 母乳奶瓶、可作為副食品冰磚儲藏罐、儲乳瓶的款式,以及奶瓶界愛馬仕之稱的 hegen,或是韓國品牌 MOTHER-K 的拋棄式奶瓶,正在考慮購入的各位新手爸爸媽媽們千萬別錯過囉!
是名兒科醫師也是四寶媽咪,因為喜歡小孩所以選擇當兒科醫師,成為媽咪後才了解到實際育兒的難處,也因此不斷努力學習育兒知識。 平時喜歡聊媽媽經,在全職育兒的期間創建了 Facebook 粉絲專頁和網站,分享本身的兒科專業、母乳哺育推廣和育兒理念,希望可以增能其他父母也增能自己,也期望各位父母都能快樂健康和寶貝一起成長。
國中時因對漫畫的熱愛而激起學習日文的念頭,大學第一次到東京旅行後更愛上日本這個國家,現在則居住在神奈川縣的湘南地區。在日本追星、看棒球及旅行是人生三大樂事,也喜歡接觸新商品與各種事物,除了過去曾經營過自己的部落格外,也陸續為不少觀光旅遊網站撰寫過相關文章。目前擔任 mybest 編輯已超過4年。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挑選奶瓶時主要有以下三大重點需要確認。
首先,可先了解不同材質的特性,以及各種瓶身造型的特點。
目前常見的市售奶瓶材質大致可非為「玻璃」與「PPSU塑膠」這兩大類。前者因耐高低溫,而可直接盛裝擠出的母乳隔水加熱,雖然有一定重量而需要家長手握,但無論是奶瓶消毒鍋、煮沸還是奶瓶清潔液等皆可使用,在衛生及清潔上都有相當保障。
另一方面,PPSU塑膠奶瓶最大的優勢便是輕巧,攜帶外出便利之餘也能讓小嬰兒自行握住喝奶,同時若是沖泡奶粉,在搖勻時也較不費力。加上部分可微波的設計,在便利度上無庸置疑。
順帶一提,近年來登場的科技材質「Tritan™」,擁有著玻璃般的透明感與塑膠質地的韌性,以輕巧耐摔又乾淨衛生的特性備受矚目。雖然無法利用微波爐消毒,但仍具有一定的耐熱能力,可適用於各種其他消毒方法、清洗機等。
相信不少爸媽對於奶瓶得頻繁清洗、反覆消毒的衛生要求而感到疲憊,尤其出門在外便得一次攜帶多個奶瓶,而讓出門成為苦差事。
目前市面上也推出了免洗的「拋棄式奶瓶」,將配方奶粉或母乳盛裝於如同夾鏈袋的「奶瓶袋」中,使用時袋子直接套上奶瓶而不會接觸瓶身,在寶寶喝完後丟棄奶瓶袋即大功告成。而此類型產品多會推出多個奶嘴、奶瓶袋搭配免洗奶瓶的組合,若打算帶寶寶外出不妨選購一組作為預備品。
接著請留意奶嘴部分的設計與質料,選擇小寶貝更容易喝,家長也好清理的樣式。
奶嘴的尺寸與適用月齡、哺乳量通常可區分如下:
由於 SS號在一般量販店很少見,因此多數人會以 S號為起點,再隨著月齡慢慢換用較大的容量;市面上亦有不少附贈 S~L號奶嘴的產品,不妨加以評估。
而更換尺寸的基準除了「月齡」以外,更應依孩子實際喝奶時的份量、進度來判斷。能以適齡的奶嘴搭配寶寶主導式瓶餵的技巧,降低流速以避免不經意地灌食,並同時促進寶寶主動吸吮、吞嚥,藉此刺激飽食中樞(Satiety Center)以提高飽足感,同時可避免因攝食過量而過胖。此外,也能利用奶嘴栓來調整鬆緊度,關得越緊則奶水流出的速度越慢,一樣得以避免喝奶超量。
常見的奶嘴孔口形狀可大致分為「圓形」、「Y字型」與「十字型」三種。其中,可自然流出奶水的圓形奶嘴孔最為主流。因從新生兒階段就能使用,不少人都會在產就前事先準備。
如果嬰兒用圓形奶嘴孔喝的量太少,則改用能以吸吮力調節流量的 Y字型為佳;若這樣還是不夠則可考慮流量更大的十字型款式。適用的奶嘴孔數量則依月齡而異,單孔較適合新生兒,3個月以上便可換成雙孔。
每家廠商推出的奶嘴孔類型、尺寸與選擇豐富度未必相同;且每個小朋友的狀況、體格、食量及喜好都不一樣,挑選時別忘了仔細確認,把將來替換的可能性與孩子的需求等皆一併納入考量。
市售的奶嘴通常有「人造膠(IR,橡膠的一種)」與「矽膠」兩種。其中,矽膠材質不僅更耐高溫又耐用,幾乎所有產品都能以煮沸、藥水與微波爐消毒,放入洗碗機也沒問題,最值得推薦。而且其沒有橡膠特有的異味,許多對氣味敏感的嬰兒也較不會抗拒。不過說到底一切還是得看孩子的喜好,如果家中寶貝總是不愛喝奶,不妨換個材質試試看喔!
奶瓶的數量如果不夠充足,照顧者便需要時時清洗,因此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準備足夠數量的奶瓶,減少消毒、清潔的負擔。一般而言,若打算採用親餵(媽媽直接哺乳),考量到之後可能偶而會由其他照顧者瓶餵母奶或配方奶,準備4支(2大2小)即可;瓶餵為主則6支(4大2小)以上較保險。同時,用於消毒的奶瓶消毒鍋也記得根據奶瓶數量挑選,以免無法及時完成。
奶瓶是會直接接觸嬰兒口部的物品,因此品質的好壞、安全性等都是不可馬虎之處。而挑選時除了可比較各款奶瓶的性能,從在台灣耕耘已久、廣受新手爸爸媽媽們信賴的人氣品牌下手也是不錯的方式。以下將介紹幾個台灣人熟悉的嬰兒用品品牌,挑選時可作為參考。
由於嬰兒胃部發育尚未完全,加上吸奶時吸入過多空氣,常會在喝奶後有脹氣的情況,有時還會發生吐奶,讓父母在擔心寶寶之餘更加手忙腳亂。
德國第一大哺育用品的「NUK PPSU感溫防燙奶瓶」採用 PPSU材質製成,不含雙酚A 且瓶身耐熱溫度高達180度,使用起來更加安全、無毒;搭配上升級版 Anti-Colic System 防脹氣自動進氣系統,協助穩定、維持瓶內氣壓,同時調節空氣以降低吸入空氣的機會,而仿母乳拇指型奶嘴不僅能夠幫助齒列矯正,也能更貼合舌面與上顎,讓寶寶吸吮過程更舒適。
值得一提的還有特殊的感溫防燙科技,當液體溫度超過42度時溫度感應條即會呈現白色,而溫度感應條呈藍色時即可放心哺餵,無需擔心寶寶喝到過熱或過冷的奶水,對所有細節都斤斤計較,只為了讓新手父母用得滿意又放心。
以往小辛巴的產品多以可愛的小獅子為裝飾,因應當代的審美喜好與消費流行,亦推出了這個相當有質感的蘊蜜質金系列,利用四種優雅用色的瓶蓋,展現了時髦媽媽們的好品味。
關於材質、實用層面也毫不馬虎,首先瓶身耐高溫且防漏,從冷凍母乳直接加溫也不易爆裂;產品全程在台灣製造,並經過多個第三方單位檢驗把關,讓人倍感安心。再來,其備有諸多配件與多達8種的奶嘴孔選擇,從新生兒到副食品階段都能應付。由此可見,能夠獲得醫院、月子中心的指定使用,不是沒有道理。
寶寶喝奶不只是獲取成長營養的手段,更是建立、促進口腔與嘴形發展的重要過程。為此,不少家長注重選擇有專業團隊背書的產品,例如日本品牌康貝就請來看護學教授監製,打造了這款還原寶寶含乳角度、舌頭律動的特殊奶嘴,得以引導正確的吸吮本能,輕輕鬆鬆從親餵轉換為瓶餵。
另一方面,這款奶瓶瓶口可銜接同品牌的電動吸乳器,並可蓋上墊片作為儲乳瓶使用,相信能成為親手媽媽們的可靠夥伴。
這幾年備受網友與產後之家推崇、擁有「奶瓶界愛馬仕」美稱的 hegen,最大特色就是擁有多種扣件,可從奶瓶、水瓶、食物儲存盒、副食品冰磚盒等自由轉換。再者,專利的開關設計使之可單手開關,不像過去需旋轉奶瓶而手忙腳亂;方圓型的瓶身也十分好堆疊、排列且不易滾動,不管是重視使用、收納的方便性,它都能滿足。
至於奶嘴的設計也很講究,據悉可讓寶寶不必仰頭即可輕鬆喝奶,洞口也有不同流速規格可選。不管是要為自家寶貝準備,或挑選致贈親友的彌月禮,想必此系列都能讓人感到滿意。
玻璃奶瓶在保存母乳、溫奶的耐熱優勢上,搭配好清洗的寬口徑下,使之特別受到市場肯定;與此同時,不少家長也擔心這類產品讓寶貝拿得吃力,為此推薦大家德國哺育用品大廠 NUK 的這款輕寬口設計玻璃奶瓶。其口徑一樣夠寬,並通用品牌系列奶嘴,而中央有著稍微內凹的曲線,故小手抓握更為輕鬆。
另一魅力則是瓶身上不但有著清晰可視的刻度,還點綴了優雅細膩的印花,比市售其他童趣取向設計的產品,似乎更獲得許多時髦媽媽的歡心。
這款造型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可說是奶瓶界的新星。其以獨創的凹槽瓶身提高覆熱的效率,因而能完整保留母乳的營養。此外,這樣的瓶身也好比乳房造型,搭配可選用的多種尺寸與流速的仿乳頭奶嘴之下,讓寶寶從吸吮到手感都宛若親餵,讓從親餵轉瓶餵的過程不再那麼困難。
值得一提的還有,該奶瓶可堆疊收納,還能加上集乳器轉接頭與市售主流廠牌的擠乳器使用,無疑是母乳媽媽的一大後盾。
貝親成立於1957年,最初即以生產奶瓶起家,直到今日依然是日本母嬰用品領導品牌之一。這款奶瓶透過近距離觀察寶寶吸乳習慣,將其分為吸附、吸吮、吞嚥三個步驟,並依此研發出極度貼近乳房的奶嘴設計,在經過臨床測試以後,證實能夠讓寶寶在媽媽的乳房與奶瓶間順利切換,用心良苦的研發歷程,就是為了使育兒更加方便安心。
除了在奶嘴上下功夫之外,奶瓶設計上也絲毫不馬虎。瓶身採用耐高溫的玻璃,並在外層以包覆一層矽膠,大幅降低奶瓶意外碎裂時使寶寶受傷的機率,面面俱到的設計能陪伴寶寶安心成長。
日本母嬰品牌貝親在全球都享有好口碑,尤其「母乳實感」系列更不斷改良進化推出了第三代,可見廠商相當用心傾聽消費者之心聲。首先其加裝的奶嘴不但擁有防脹氣功能,柔軟度也有所改良,更經過嚴格的拉力與咬合測試,耐用度值得期待。
再來其採極輕量的人體工學瓶身且貼心加裝握把,等孩子月齡更大後,換上適合的奶嘴尺寸便可化身幼兒訓練水壺。更別提由裡至外全材質均獲得 JIS日本產業規格認證與台灣進口國安規認可,經得起高溫與藥水消毒,在各方面都替各位仔細把關。
不少媽媽習慣用奶瓶儲存母乳,考量到隔水加熱可能有塑化劑的問題,不妨參考媽咪小站的這款產品,其在舊版基礎上進行升級改版,藉由新一代硼矽酸耐熱材質打造出的玻璃瓶身,具備優良的耐溫差、耐酸鹼性特色,直接從冰箱取出加溫、放置蒸氣鍋消毒等都沒問題;且售價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不同容量多備幾支荷包也不會心疼。
另外,其以日本食品級矽膠來為奶嘴的安全品質把關,更有少見的 SS 尺寸而適合新生兒吸吮。至於瓶蓋經改版後還可單手開蓋,且具備止滑、防滾落的設計。集結多項優勢之下,不愧能成為全台多家月子中心的推薦款式。
也許不少家長對於布朗博士這個品牌比較陌生,但其實它的防脹氣奶瓶是榮獲多國獎項的優秀產品。其最大賣點是通過加入獨家設計的導氣管來將空氣順利排出,進而讓奶水不含氣泡,對於緩解寶寶脹氣、打嗝的問題十分有益。
同時,其也標榜著能夠維持奶水中更多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且雖然配件較繁複、清洗起來相對費時費力,但寶寶到一定月齡後便可逐步減少使用。且亦有推出寬口徑、輕巧的 PESU系列,以及奶瓶套等配件,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綜合各方面來看仍然值得參考。
標榜台灣設計製造的在地品牌 FARLIN,憑藉著多年來的產品經驗,迄今已推出相當完整的育兒周邊商品並行銷全球,在國內家長之間也擁有穩定的人氣。
旗下這款奶瓶的外型相當特殊,宛若媽媽親餵的角度,讓寶寶在無需仰頭的情況下也能輕鬆喝奶,並因彎曲曲線替液體流動帶來緩衝,搭配具備排氣系統的奶嘴能有效避免溢奶、嗆到的可能。稍可惜的是其推出的奶嘴選項不多,建議觀察寶寶飲用狀況適時換用他款。
本系列嚴選新穎的「Tritan™」材質而製,不僅擁有防摔、防爆的結實質地,重量也十分輕巧,寶寶自己拿奶瓶時也比較輕鬆。更加分的是其因搭配拋棄式奶瓶袋使用,故出門前只要將配方奶粉(或母乳)事先裝在袋中,不用再攜帶奶粉罐,得以大幅減輕外出包帶來的負擔,也省去沖洗晾曬奶瓶的麻煩。
而且該奶瓶袋還有溫感設計,讓不擅長掌握溫度的新手爸媽安心不少。縱使產品本身僅瓶身、瓶蓋,但因對應市面上多個奶瓶大廠的寬口徑奶嘴,只要選購齊全就能用得順心如意。
不同材質的奶瓶在使用壽命上有其差距,一般來說玻璃奶瓶沒有特定期限,但若是出現裂痕、破掉則須立刻更換。而塑膠奶瓶若是瓶身出現刮痕、變霧或是殘留異味,便建議汰換;即便外觀沒有損傷也建議以3~6個月的週期定期更換。沒有及時換新、累積有髒污的奶瓶會成為細菌的溫床,而寶寶若喝下不乾淨的奶水便可能出現身體不適、拉肚子等狀況,因此務必確實汰舊換新。
不少家長在嘗試從親餵轉為瓶餵的過程中遭遇相當困難,然而無論是奶嘴的氣味、還是加熱奶水的溫度,都可能使小寶貝抗拒奶瓶。此時不妨將一次餵奶切分為「親餵→瓶餵→(若發現寶寶沒吃飽)親餵」的流程,最一開始的瓶餵份量以30~60mL為基準,後期慢慢增加至完全瓶餵。
而奶水的溫度以不超過人體體溫為佳,餵奶的姿勢則與親餵越接近越理想。至於嘗試轉瓶餵的過程中,哺乳的媽媽也最好不要在現場,以免讓寶寶對於「看得到卻吃不到」感到不滿。親餵轉瓶餵過程除了需耐著性子以外,也務必仔細觀察寶寶的各種反應,如此一來即便進行不順利也能盡快找出原因繼續嘗試。
看完這次的精彩內容,想必讀者們對奶瓶應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若還是有不清楚的地方,能參考以下由兒科醫生回答的網友常見問題。
A:除了資源回收、轉讓給親友或上二手平台拋售之外,可將奶嘴去掉、蓋上奶瓶蓋作為零食或調味料的儲物罐;部分廠牌更有提供不同配件,可作為吸管水瓶、副食品保存罐等等使用。
A:有鑒於未滿1歲的寶寶腸胃抵抗力較弱,小兒科醫師建議孩子在6個月以下的話,務必按時替奶瓶消毒,保險起見最好持續消毒至孩子滿1歲。
A:扁塌、破損時就必須更換之外,當寶寶出現以下幾個情形時,則表示該規格的流速不符合寶寶需求,便須更換相應的奶嘴。
A:以兒科醫生的觀點來看,不管是餵母奶、配方奶,還是用各種類型的奶瓶,都建議依照寶寶的需求餵奶,讓他主導瓶餵份量、時間,不強迫灌奶、對奶量保有一點彈性,便能減少脹氣和溢吐奶的狀況。
而主導式瓶餵的建議姿勢,是照顧者穩定地支撐住寶寶的頸部,讓他呈現接近90°的坐姿,使奶瓶幾乎與地面平行,這時奶水的水平面稍微淹過奶嘴即可,便能讓寶寶主動吸吮到奶水。
為避免病從口入,除了清水洗滌、煮沸消毒以外,搭配刷子、清潔劑等相關用品亦能幫助維持奶瓶的乾淨與衛生。趕緊一起確認一下這幾篇文章,一併購入所需道具吧!
看完了這回關於奶瓶的選購訣竅與人氣商品排行榜,不曉得各位是否也在其中物色到喜歡的款式了呢?希望本文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著手購入既實用又好清潔的奶瓶,為孩子充分哺育養分,快快樂樂地長大喔!
購入文中商品,mybest 將獲得部分收益。
商品介紹參考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製作
日用品・生活雜貨
毛巾、衛生紙、防蚊・殺蟲家電
電視、按摩家電、其他家電3C電子・影音
影音AV配件、藍光・DVD播放器、擴大機相機・麥克風
腳架、數位相機・攝影機、單眼相機美妝・保養
美甲・指甲彩繪、指緣保養、護膚・身體護理健康・美容
香水、健康用品、日常護理食品
品牌食品、豆製品、麵類・義大利麵飲料
酒類、蔬果汁、茶飲廚房用品
酒器・酒具、廚房收納、茶壺・茶具服飾・時尚
錢包、夾克・風衣外套、男士內衣褲鞋類
鞋用保養・配件、童鞋、男鞋手錶・飾品
太陽眼鏡、髮飾、手錶母嬰・兒童用品
奶瓶・副食品工具、兒童餐具、孕婦・產婦用品家具・家飾
床包・床罩、其他收納用品、櫥櫃・展示櫃興趣嗜好
畫具、打擊樂器、其他樂器・配件戶外休閒
登山用品、戶外服飾・配件、烤肉架・焚火台DIY・工具百貨
戶外家具、農事・園藝工具、電動工具運動用品
其他運動用品、瑜珈用品、健身用品寵物用品
貓咪用品、熱帶魚・水族箱、鳥・小動物用品書籍・影視作品
工具書・自我成長、參考書・題庫、雜誌遊戲
Switch周邊・配件、遊戲機配件、Xbox One遊戲汽機車
汽車百貨、機車用品、汽車禮品
其他禮品、母親節禮物、父親節禮物居家設備
蓮蓬頭、馬桶・馬桶配件、淨水器手機
手機周邊、iPhone・iPhone配件、手機音樂
華語歌曲、樂團・團體歌曲、其他音樂應用程式・App
生活App、音樂App、其他App保險
人身保險、財產保險信用卡・電子支付
信用卡、優惠信用卡、旅遊信用卡服務
健身房・運動中心、補習班・留學、住宿・訂房其他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