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est
咖啡濾杯

好物推薦新媒體

  1. TOP
  2. 廚房用品
  3. 咖啡相關用品
  4. 【專家監製】開箱!2023最新十大咖啡濾杯推薦排行榜
  • 【專家監製】開箱!2023最新十大咖啡濾杯推薦排行榜 1
  • 【專家監製】開箱!2023最新十大咖啡濾杯推薦排行榜 2
  • 【專家監製】開箱!2023最新十大咖啡濾杯推薦排行榜 3
  • 【專家監製】開箱!2023最新十大咖啡濾杯推薦排行榜 4
  • 【專家監製】開箱!2023最新十大咖啡濾杯推薦排行榜 5

【專家監製】開箱!2023最新十大咖啡濾杯推薦排行榜

若已厭倦了三合一或即溶咖啡的單調味道,不妨購入一只手沖咖啡濾杯為自己開啟優質咖啡的體驗吧!有了濾杯便可沖泡各種特殊口味的咖啡豆,並且藉由沖泡的手法做出更細膩的氣味變化;喜歡嘗鮮的朋友更可以混和多種咖啡豆,調配出不同風味的咖啡。然而手沖濾杯的設計百百款,到底要怎麼選才能確保實用性呢?

為了幫助大家解惑,本次主題將會說明手沖咖啡濾杯的選購要點,並購入 ORIGAMI、Melitta、KONO 等34款日本網購平台熱銷的商品進行實測,從中選出綜合評價最好的10款以排行榜的形式推薦給各位讀者,一起找到好工具享受咖啡的美味吧!
2023/08/18更新
王俊元
專家・達人
元食咖啡創辦人
王俊元

於2014年創立元食咖啡,致力於推廣精品咖啡及台灣特色產品。2018年開始於YOUTUBE上傳影片,分享手沖咖啡、咖啡器材、精品咖啡介紹等咖啡相關內容,至今上傳超過1000支影片,累積觀看次數1240萬次,希望讓喜歡咖啡的朋友,輕鬆享受咖啡的美好!

王俊元的簡介
看更多內容
黎人瑜
編輯
mybest編輯
黎人瑜

從小熱愛日本動漫,就讀日文系且於畢業後赴日留學,並曾任職於日本的遊戲媒體及遊戲公司。平時經常關注遊戲、科技、休閒、健康和理財等最新資訊,喜歡嘗試不同的新鮮事物,閒暇之餘也愛好手作、下廚和愛貓玩耍。目前在 mybest 任職已超過5年,積極尋求各領域專家見解,以確保資訊正確性為最優先。

黎人瑜的簡介
看更多內容
在專家監製企劃中,專家、達人僅針對「選購要點」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建議。排行榜的內容皆由mybest編輯部依照各項評比結果排名,專家、達人並無參與。

目次

手沖咖啡需要準備什麼?

手沖咖啡需要準備什麼?

手沖咖啡所需的器具包括濾杯、注水用的手沖壺,以及承裝咖啡的杯或壺。此外,也能考慮添購電子秤。雖然許多咖啡師在教學時不會使用電子秤,而是強調觀察咖啡粉與水的結合與膨脹狀態,但對於新手來說,利用電子秤能更精確對照粉水比例與所需時間,若再搭配溫控壺來精密調整水溫,將能大幅提高沖出美味咖啡的機會


而手沖咖啡中的另一關鍵,莫過於身為主角的咖啡粉或咖啡豆。直接購買咖啡粉或是由店家代磨雖然方便,但卻容易造成香氣迅速散失,因此若是著重於完美呈現風味,就可考慮自行利用磨豆機來研磨新鮮咖啡豆。如果覺得每一樣用品都要自行挑選過於繁瑣,亦可參考市面上的手沖咖啡濾杯組,例如 Hario 等知名品牌都有提供整套產品,能讓初學者省下不少時間與心力。

手沖咖啡濾杯的選購要點

以下將詳細介紹咖啡濾杯的特點以及類型,大家可以依據自身經驗、喜好與習慣來判斷,以便順利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款式。

① 根據喜歡的味道挑選濾杯形狀

濾杯可說是左右咖啡風味的關鍵之一,舉凡杯體形狀、溝槽設計、出水孔大小等種種差異,都會影響著沖泡出的滋味。首先將仔細說明市面上最常見的幾個類型。

新手或喜歡淺焙可選錐形(V形)

新手或喜歡淺焙可選錐形(V形)

錐形(V型)濾杯的特色是水流快速,當熱水注入濾杯之後,便會以幾乎零時差的方式濾出咖啡,加上咖啡粉容易集中,較不會有沖泡不完全的情形發生,屬於初學者也能輕易上手的類型同時此類型也因為流速快,所以擅長萃取偏酸且香的淺焙咖啡。


如欲進一步調整風味,就可著眼於錐形濾杯上的孔洞。孔洞越大則熱水的浸透速度越快,反之孔洞較小就能細水長流、慢慢過濾。簡而言之,喜歡酸香前味的人建議選擇大孔洞,喜歡濃厚尾韻的人則適合小孔洞款,並可在熟練之後藉由調整浸透、悶蒸咖啡豆的時間泡出不同的風味。

王俊元
元食咖啡創辦人王俊元

無論是初學者或進階的咖啡愛好者,都可以嘗試 Hario 推出的 V60濾杯。V 代表 V型,後方的數字則是開口的角度。而 V60又有「快流速濾杯」的別稱,能利用短時間來避免過度萃取導致苦澀,且能展現淺焙咖啡的花果香味,不但新手的成功率高,進階者也能透過技巧來練習風味變化。


台灣現在也有很多廠商自己在生產濾杯,例如結合了陶瓷工藝的川流濾杯就是備受歡迎的品牌。而近來知名度大增的星芒濾杯,則是台灣委託日本製造,並分有波佐見燒以及骨瓷版本。此外,屬於陶瓷品牌的陶作坊,還推出了可供開關的流轉濾杯,這些皆是極具特色的錐形(V型)濾杯。

偏好中深焙厚實風味則適合梯形(扇形)

偏好中深焙厚實風味則適合梯形(扇形)

傳統的梯形濾杯又被稱為扇形或台形,這種濾杯的流速通常較緩慢,讓咖啡豆在完全浸透後再濾出咖啡,因而能夠表現中焙、深焙的濃郁風味與厚實口感。話雖如此,害怕苦味的人也不必擔心,隨著近年來淺焙咖啡的流行,許多廠商紛紛透過調整肋骨和底部孔洞的設計,使梯形濾杯的流速更快,避免因萃取過久而散發苦味。


另一方面,由於梯形濾杯在日本屬於主流,因此能找到許多經典的產品,喜愛日系質感的人得以盡情挑選。舉例來說,Kalita 和三洋產業等品牌便頗受好評,後者旗下的 CAFEC 更和蔚為咖啡之神的田口護攜手合作,推出了聞名國際的巴哈濾杯,並在其後製作了肋骨更加立體的改良版,以便偏好淺焙的人也能使用。

講求粉層平均也能參考蛋糕形

講求粉層平均也能參考蛋糕形

除了常見的 V形與梯形之外,蛋糕形濾杯也是許多人的心頭好,儘管不如扇形等常見,但卻藉由獨樹一幟的過濾方式逐漸受到注目。此類濾杯的底部平坦、杯壁傾斜,讓咖啡粉能透過濾紙的皺褶,在過濾的過程中從側面流出,藉此確保粉層均勻平坦,較不會像其他款式一樣出現中央較厚、兩側較薄的情況。


蛋糕形濾杯的人氣在近年來越來越高,連奪得世界手沖冠軍的臺灣選手徐詩媛都在比賽中選用了這款,可見其在業界備受重視,舉凡日本的 Kalita、中國的泰摩、歐洲的 Orea 等品牌都爭相推出商品。唯獨蛋糕形適用的濾紙大多較昂貴,加上稍有變形便無法使用,在保存時還需多加留意

② 孔洞與肋骨越多則口感越偏酸且清爽

孔洞與肋骨越多則口感越偏酸且清爽

如前所述,注水萃取的速度與咖啡的滋味息息相關,可見如欲沖泡出符合自身喜好的咖啡,除了濾杯的形狀之外,也必須注意影響流速、流向的肋骨以及出水孔。所謂「肋骨」指濾杯裡的溝槽,又稱為肋柱或導水溝,作用是避免濾紙緊貼濾杯,在讓水流保持順暢的同時也有助於熱氣蒸散,進而避免咖啡產生雜味或澀味。換句話說,肋骨的數量越多,咖啡的口味也會愈加清爽純淨,反之則會偏向厚實馥郁的口感


除此之外,濾杯底部的孔洞越多、越大,就會促使水流的速度加快,能夠沖泡出清淡風味的咖啡。而小孔徑或單孔的濾杯,則由於熱水濾出的時間較長,因此可萃取出較為濃郁的咖啡。以下也列舉幾個知名品牌的主打商品特徵,挑選時可做為參考:


  • Kalita:3個小型孔洞
  • Melitta:單一小孔洞
  • HARIO 與 KONO:大直徑單一孔洞

③ 根據需求與喜歡的風味選擇材質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咖啡濾杯的材質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即使是同個廠牌所推出的商品,材質的不同也會影響咖啡風味喔!

免濾紙的金屬濾杯建議選擇鍍膜款式

免濾紙的金屬濾杯建議選擇鍍膜款式

對於經常沖泡咖啡的咖啡愛好者來說,不妨考慮不用濾紙的濾杯。其中,金屬製成的濾杯不但耐用耐摔,還擁有優異的導熱性,即使省略溫杯的前置步驟,也能在沖泡時保持一定的熱度。其另一大特點就是亮眼的外型,如高質感的不鏽鋼、或是會隨著使用次數而逐漸產生獨特色澤的銅製品,個個都充滿了設計感,對注重質感的人而言相當賞心悅目。


與濾紙相較之下,金屬網雖然過濾效果稍有不足,會保留一些咖啡油脂和微小顆粒,但許多人正是著迷於這種豐富飽滿的口感。反之如果偏好乾淨純粹的風味,可能就會感到過於渾濁。再者,由於材質本身的特性,不當的清洗或保養恐會導致金屬味飄散、影響咖啡風味。為了解決此問題,許多製造商都選用鈦金屬,甚至在濾杯上鍍金或添加奈米陶瓷鍍膜,但這些改良可能會使價格略有提升,可視個人預算與需求加以斟酌。

塑膠材質較能呈現立體肋骨

塑膠材質較能呈現立體肋骨

對於尚未決定要購買哪種材質的初學者來說,常見的塑膠濾杯莫過於最好的選擇。除了輕巧便攜之外,實惠的價格是塑膠濾杯的最大特點,市面上甚至有不到百元的超平價商品,能輕鬆購入毫無負擔。不論是想要嘗試多種濾杯的新手、或是使用頻率較低的朋友都非常適合。不僅如此,塑膠材質還能做出極具立體感的尖銳肋骨,足以有效給予濾紙支撐。


然而,塑膠材質的使用壽命不如金屬,通常過了1~2年之後就會開始劣化,甚至出現表面裂痕。其次,塑膠濾杯的保溫性能也差強人意,在萃取咖啡時還需留意溫度的變化。

陶瓷則兼顧性能、美感與實惠價格

陶瓷則兼顧性能、美感與實惠價格

如欲充分體驗手沖咖啡的過程, 最適合的商品應該就屬於陶瓷濾杯了。這類材質雖然導熱較慢,保溫性卻相當出色,只要先行溫杯預熱便不成問題。而陶瓷濾杯的品質則取決於製作技術,許多款式質感過人、支撐性絕佳,加上富有流動性的光影色彩,猶如是一件藝術品。


至於價格的方面,單色的陶瓷濾杯性價比極高,通常都落在500元以內。而某些以藝術品角度設計而成的款式就所費不貲,售價可能高達數千元以上,較適合專業人士收藏。論及陶瓷濾杯的缺點,就是操作時務必謹慎小心以免碰撞,並建議定期交由專家來淬火保養。

王俊元
元食咖啡創辦人王俊元

雖然市面上也有少數的玻璃濾杯,但此類材質的保溫性較差,加上難以呈現出立體肋骨、也無法添加把手,使實用性差強人意,如今已越來越少廠商生產玻璃濾杯。

追求特殊風味與環保可考慮礦砂材質

追求特殊風味與環保可考慮礦砂材質

除了金屬之外,還有一種砂質製成的濾杯也不需用到濾紙,例如日本知名的富士山濾杯以及台灣的澗水藍是採用礦砂,戀克西則是利用陶瓷球砂。許多人認為砂質濾杯沖泡出的咖啡帶有甜味,這是因為在過濾的過程中,礦砂會保留下一些油脂和粉末,並由此帶出厚實甜美的餘韻。


但是,砂質濾杯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泛黃,特別是淺色款更容易吸附咖啡的色澤。故平時可自行以碳酸鈉清洗,並定期透過熱水煮沸、小火烘烤等方式進行深層保養,藉此去除縫隙中的細粉和油脂。而實際的保養方式,仍務必以各個產品的使用說明為準。

王俊元
元食咖啡創辦人王俊元

關於免濾紙濾杯是否真的比較環保,各界可謂是眾說紛紜。雖然免濾紙節省了紙張耗材,但在保養和清洗時會消耗水資源與能源。而過去的傳統濾紙需要使用木材造紙,但現今也有麻、棉等纖維製成的環保材質可選。有鑒於此,建議大家無需太過擔憂,放鬆心情享受手沖咖啡的過程即可。

露營時攜帶以矽膠為佳

露營時攜帶以矽膠為佳

近來露營、登山的風氣興盛,不少廠商都推出了方便攜帶的手沖濾杯,多以輕盈又耐摔的矽膠材質製成,許多產品甚至可供摺疊收納,讓咖啡愛好者得以到任何喜歡的地點沖泡咖啡。若是再搭配用完即丟的咖啡濾紙,還可進一步縮小工具的體積,不論是爬山、露營或是一般踏青野餐,都能享受現泡咖啡的美味。非常適合飲用量大、隨時隨地都想喝咖啡的人。

④ 依照人數挑選尺寸,大型較實用但難以控制水流

依照人數挑選尺寸,大型較實用但難以控制水流

在選定濾杯的款式、材質和設計之後,接下來就要考慮尺寸。市面上主要分為1~2人份和2~4人份,也能找到供6人以上使用的商品。雖然大尺寸更加實用,不僅可沖泡少人數的份量,當有客人造訪時也足以應付,但卻會讓手沖壺與咖啡粉層之間的距離拉大,導致難以準確控制水流,進而影響咖啡風味;相反地,過小又可能會因為不敷飲用而需反覆沖泡,因此大家應根據平時的飲用量,挑選恰到好處的尺寸為佳。

選購要點值得參考嗎?
值得參考
不值得參考

推薦十大手沖咖啡濾杯人氣排行榜

掌握了挑選時的各項要點後,接下來將以推薦排行榜的形式介紹咖啡濾杯。本次排行榜PTT、Dcard等論壇評價及官方資訊,由mybest於2023-01-16製作。
商品
圖片
價格
推薦重點
1

ORIGAMI

第二代摺紙濾杯 S

ORIGAMI 第二代摺紙濾杯 S  1枚目

萃取零雜味,突顯咖啡豆風味

2

Melitta

扇形濾杯

Melitta 扇形濾杯 1枚目

悶蒸效果佳,咖啡飄香口味清淡

3

KONO

01系列名門濾杯(1~2人)

KONO 01系列名門濾杯(1~2人) 1枚目

圓潤溫和的口感,滋味清甜尾韻淡薄

4

KOGU珈琲考具

不鏽鋼濾杯

KOGU珈琲考具 不鏽鋼濾杯 1枚目

過濾不疾不徐,口感與口味均濃郁

5

TSUBAME

琺瑯咖啡濾杯 2.0

TSUBAME 琺瑯咖啡濾杯 2.0 1枚目

口感滑順暢快,濾水觀察窗方便掌握水流

6

ZAFIELD

便攜摺疊濾杯

ZAFIELD 便攜摺疊濾杯 1枚目

勻稱結構安定性高,口味酸香尾韻清淡

7

OXO

聰明花灑手沖杯

OXO 聰明花灑手沖杯 1枚目

特殊花灑孔免控水流,水箱刻度方便配量

8

三洋

CAFEC 有田燒花瓣濾杯

三洋 CAFEC 有田燒花瓣濾杯 1枚目

精美的肋柱造型,風味清淡卻獨特

9

HARIO

V60透明01樹脂濾杯

HARIO V60透明01樹脂濾杯 1枚目

安裝清潔都簡單,完美呈現咖啡豆原味

10

bonmac

扇形陶瓷咖啡濾杯

bonmac 扇形陶瓷咖啡濾杯 1枚目

含在口中的風味絕妙,單一小孔洞緩慢萃取

商品資訊
關閉
若查無搜尋商品,可提出商品刊登需求
No.1

ORIGAMI第二代摺紙濾杯 S

第二代摺紙濾杯 S  圖片 1
來源:origami-kai.com
第二代摺紙濾杯 S  圖片 2
第二代摺紙濾杯 S  圖片 3
第二代摺紙濾杯 S  圖片 4
第二代摺紙濾杯 S  圖片 5
參考價格
NT$1,060

萃取零雜味,突顯咖啡豆風味

摺紙濾杯的外觀正如其名,看起來彷彿是手工摺出的錐形杯,事實上是以質地細緻的陶瓷製作而成。整個濾杯共有20個起伏明顯的肋柱,能給予咖啡充分的散熱空間;再加上大孔徑的滴漏出口,使它在濾杯中擁有頂尖的過濾速度。沖泡出的咖啡香氣鮮明、甜味明顯,口感柔順且充滿果酸,完全沒有雜味與苦澀味,擅長強調咖啡豆的特色風味。


而其恰到好處的弧度與緊密相連的肋柱,能安定支撐扇形或錐形的濾紙,並且沖泡過程中也不易變形,難怪它能成為2019WCE 咖啡沖泡大賽冠軍得主的愛用款。

排行榜值得參考嗎?
值得參考
不值得參考
No.2

悶蒸效果佳,咖啡飄香口味清淡

相較與其他濾杯,Melitta 的扇形濾杯的出水孔位置略高一截,熱水注入後還可於底部的空間中稍作停留,進而達到悶蒸的效果。特殊構造再搭配速度略快的過濾效果,所沖泡的咖啡香氣濃郁迷人,口感與口味都清淡,尾韻純淨沒有雜味,非常容易入口。


輕盈的 AS塑膠杯身好拿取,再加上濾出咖啡的孔洞非常寬大,容易清洗也便於固定濾紙。既能滿足輕鬆操作的標準,又能提供與眾不同的悶蒸效果,適合想嘗鮮的初學者。

No.3

KONO01系列名門濾杯(1~2人)MDN-21

圓潤溫和的口感,滋味清甜尾韻淡薄

KONO 名門濾杯是以壓克力塑膠製成,杯身輕巧好拿取並帶有大型濾水孔的錐形構造;錐形杯的底部有幾根較短的肋柱,讓初學者也能輕鬆控制沖泡時的流量。使用時以搭配濾紙為主,架設或保養工作都毫不費力;易用性良好之外,再加上其錐形杯設計能確保每次風味的安定性,初次接觸手沖的新手也能泡出有水準的口味。


其咖啡的美味度獲得專家給予4.5分的肯定,入口觸感柔和滑順,苦味與甜味的比例恰到好處,並有淡淡果酸香穿梭其中,尾韻則帶有一絲澀感。不只能泡出咖啡的美味,還能展現咖啡的個性。

No.4

KOGU珈琲考具不鏽鋼濾杯

過濾不疾不徐,口感與口味均濃郁

一般不鏽鋼絲製成的濾杯多為彈簧狀,但是珈琲考具突破常規,以焊接的方式做出這款擁有放射狀肋柱的造型,乍看之下儼然是個充滿現代風的工藝品。外觀突出有個性之外,它也具備錐形杯該有的安定性,而其鋼絲結構則有容易瀝水的優點,安裝濾紙、清洗杯身都輕鬆。


由於杯壁的傾斜角度大,熱水通過咖啡粉的時間相對較長,能充分萃取出咖啡脂與其他更深層的氣味,咖啡不只氣味豐滿,與其他款式相比,口感也特別濃郁醇厚。

No.5

TSUBAME琺瑯咖啡濾杯 2.0

琺瑯咖啡濾杯 2.0 圖片 1
來源:amazon.co.jp
琺瑯咖啡濾杯 2.0 圖片 2
琺瑯咖啡濾杯 2.0 圖片 3
琺瑯咖啡濾杯 2.0 圖片 4
琺瑯咖啡濾杯 2.0 圖片 5
參考價格
NT$980

口感滑順暢快,濾水觀察窗方便掌握水流

TSUBAME 是來自日本新潟縣燕市的老字號搪瓷品牌,濾杯的主體為耐用的不鏽鋼,外層則裹上一層玻璃釉,可避免不鏽鋼的氣味影響咖啡的香氣與口味。而濾杯的肋柱間隔大於市售商品的平均值,過濾咖啡液時能恰到好處地釋放熱空氣。


最棒的一點是,底座上還設有觀察窗,讓使用者能隨時觀察過濾水流,以便隨時調整注水。其咖啡成品口感清爽,氣味香甜並帶有多層次果酸,雜味也不明顯,可忠實呈現咖啡豆原本的特色。

No.6

ZAFIELD便攜摺疊濾杯

便攜摺疊濾杯 圖片 1
來源:prosheart.com
便攜摺疊濾杯 圖片 2
便攜摺疊濾杯 圖片 3
便攜摺疊濾杯 圖片 4
便攜摺疊濾杯 圖片 5
便攜摺疊濾杯 圖片 6
參考價格
NT$846

勻稱結構安定性高,口味酸香尾韻清淡

以設計、生產戶外用品為專業的 ZAFIELD,也推出了方便旅行使用的咖啡濾杯,整個濾杯是由不鏽鋼絲以環繞的方式製成,外觀看起來彷彿一條彈簧,而收納時也確實能如彈簧一般壓扁縮小。底座的十字型構造方便拿取之外,也能提供放置安定性;簍空的結構不易沾黏咖啡或咖啡渣,隨手一擦便能完成清理。


而由這款濾杯所沖泡之咖啡,甫入口中便能嘗到純淨的酸香味,口感則清淡爽口,唯獨尾韻處有些許乾澀感殘留,導致美味度未能獲得滿分評價。

No.7

特殊花灑孔免控水流,水箱刻度方便配量

向來以獨特設計驚豔消費者的 OXO,也在這款手沖杯上正常發揮,其結構分成水箱與咖啡粉箱兩層,上層水箱有花灑式的出水孔,能自動調節沖泡咖啡的水流,使用者無須自行用水壺打轉注水。而且水箱上設有刻度,只需加入適量的咖啡粉與熱水,便可放置等待咖啡完成,若蓋上隨附的塑膠蓋還能發揮悶蒸效果。


沖泡完成的咖啡具有恰到好處的甜味及馥郁的果酸味,與平均表現相比屬於較清淡的口味。然而,濾杯的尺寸明顯比其他1~2人用的商品大一圈,收納與拿取的不便導致它的綜合評價略低。

No.8

精美的肋柱造型,風味清淡卻獨特

這款以有田燒工法製作的濾杯,乍看外觀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特色,但若以俯視的角度觀看濾杯內部,便能看到肋柱排列的方式正好形成一朵精美好看的多瓣花。既是工具,也是人人都能欣賞的藝術品。


雖然濾杯較為沉重,安裝時較為吃力;但其大而暢通的濾出口,以及起伏明顯的肋柱,既能避免咖啡雜味產生,又能沖泡出散發柑橘系酸香、香味與甜味皆鮮明的好口味。不過快速的水流也導致咖啡粉無法被充分浸泡,難以萃取出濃郁的氣味與醇厚口感。

No.9

HARIOV60透明01樹脂濾杯VD-01T

安裝清潔都簡單,完美呈現咖啡豆原味

獨特的螺旋狀肋柱使 V60系列在視覺上更有新鮮感,其塑膠杯身透明度高且輕盈好拿,容易安裝於咖啡杯上之外,也能直接觀察過濾狀態。整台濾杯的構造都可拆洗,泡完咖啡的善後工作也沒有明顯不便。而由 V60所沖泡之咖啡在香味、甜味、酸味上都獲得高評價,萃取咖啡特色風味的能力獲得專家認可。


唯獨可惜的是,咖啡液在口腔間流淌的過程中便有些許的雜味產生,而且這些雜味甚至影響尾韻,因此最終評價止步於4.2分。

No.10

bonmac扇形陶瓷咖啡濾杯CD-1B

含在口中的風味絕妙,單一小孔洞緩慢萃取

由 bonmac 所推出的這款扇形濾杯,深度只有平均值的一半左右, 雖然這樣的設計會減少水分與咖啡粉接觸的時間,但其單一小直徑的孔洞又能發揮減慢水流的作用,因此雖然體積小,卻能泡出頗為濃厚的口味。


將咖啡含入口中的當下,首先感受到略帶厚度的柔和口感,而後是充滿口腔的香味與酸味,以及如黑糖般礦物苦味,多層次而深奧的口味令評比員頗為驚艷。然而,隨著品嘗的時間增加,越能感受到強烈的澀味,導致尾韻的滑順度略差,因此整體評價普通。

手沖咖啡的步驟

在購入喜歡的咖啡濾杯後,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成功沖泡出美味的咖啡了。在這裡也提供給大家幾個使用上的小技巧,希望能夠幫助您快速掌握手沖的訣竅。

配合濾杯設計調整研磨粗細度

配合濾杯設計調整研磨粗細度

咖啡豆的磨製大致上分為極細研磨、細研磨、中細研磨、中研磨和粗研磨等5種類型。一般來說,中細研磨到中研磨的程度比較適合使用濾杯沖泡。其中,濾孔較小的產品和咖啡濾布可以沖煮中研磨的咖啡粉。而使用濾孔較大、較多的濾杯時就建議選擇中細研磨咖啡粉。雖然沖煮時間是根據使用者的喜好所調整,但基本上較粗的咖啡粉比較適合長時間萃取

93℃水溫最佳,軟硬水則影響酸味、苦味

93℃水溫最佳,軟硬水則影響酸味、苦味

在沖泡咖啡時,用水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軟水沖泡出的咖啡能夠明顯感受到微酸的溫和風味,而鎂含量較多的硬水則會賦予帶來一股獨特的醇苦滋味,說水質能決定咖啡的風味也不為過。若想直接使用自來水,則務必煮沸或是以淨水器過濾、去除雜質與雜味後再使用。至於熱水的溫度,則應維持在93℃ 左右,並在煮沸後等到水面氣泡消失再使用。

溫杯→放入濾杯→加入咖啡粉→注水

溫杯→放入濾杯→加入咖啡粉→注水

開始沖泡之前,杯子、咖啡壺和濾杯都要事前溫杯。若使用咖啡濾布,則要先以熱水澆淋,等水分滴乾後再將濾布延展拉開。上述準備工作都完成之後,便可將濾紙放入濾杯、倒入咖啡粉,並輕輕搖晃使表面平整。


一接觸到熱水時,咖啡粉會在瞬間釋放出氣體,此時可以先少量注水悶蒸30秒左右。接著就會慢慢飄散另外一種香氣,被稱為咖啡的濕香氣。後續只要依照預期的比例,如1:15或1:18來繼續注水,並能視個人喜好去調整濃淡,最後過濾完成就能慢慢享用。

王俊元
元食咖啡創辦人王俊元

強勁的水流能透過攪拌動作來增加萃取率,但相對也容易造成過度萃取、增加苦澀風味。經驗豐富的咖啡師則會根據咖啡豆的特性來調整水流力道,藉以釋放出特殊風味。

濾紙的材質也會影響風味

手沖咖啡另一項不可或缺的道具就是濾紙(濾網)。選購時應該考慮濾杯的形狀,以便實現肋骨的支撐作用。而濾紙的材質也各有優缺點,以下便將詳細說明。

咖啡濾紙:輕鬆沖泡沒煩惱

咖啡濾紙:輕鬆沖泡沒煩惱

在所有手沖咖啡器具中,濾紙可說是最輕便也最常見的道具了。基本上所有濾杯都能夠搭配濾紙一起使用,但仍需要注意濾紙和濾杯形狀是否相容,或者有無互補功能的效果。


舉例來說,無肋柱的濾杯可以搭配波浪濾紙幫助順利排除空氣、調整咖啡風味。然而與台形濾紙相比,波浪形濾紙的選擇稀少且購入管道有限,價位也比較高;建議追求方便或想減少支出的朋友們,優先選擇能夠與扇形濾紙相容的濾杯。

王俊元
元食咖啡創辦人王俊元

如果想將其他款式的濾紙放入錐形濾杯,也可以搭配使用平衡錐。它是一個錐形的小巧工具,能置於錐型濾杯的底部來填平,如此便能利用非錐型的濾紙來沖泡咖啡。

非紙類濾網:耐洗耐用又環保

非紙類濾網:耐洗耐用又環保

非紙類濾網泛指所有網狀的濾網,材質可能是不鏽鋼、尼龍網等,但都有可重複清洗使用的特性,可助減少每次泡咖啡的垃圾量。由於非紙類濾網不會吸收咖啡脂,所以通常都能沖泡出比濾紙更加香濃醇厚的咖啡。


不過,濾網的孔洞細緻度難以和濾紙相比,偶爾會出現細小咖啡粉未被過濾的情況,選購時務必注意濾網的細緻度,並且每次使用完畢後都需仔細清洗,以免咖啡粉粒和油脂賭塞孔洞。雖然清洗濾網相對耗時,但非紙類濾網有許多好看時髦的造型,又能減少長期的耗材開銷,仍然是值得考慮的方案。

咖啡濾布:道地講究的高級享受

咖啡濾布:道地講究的高級享受

若想花費時間、心力好好沖泡出高品質咖啡,一定要試試過濾效果細緻的咖啡濾布。嚴格來說,同時具有濾杯和濾器功能的咖啡濾布也可以算是濾杯的一種,能夠單獨使用不用搭配其他器具。


雖然使用濾布需要較為高深的沖泡技術,對於初學者來說不太容易上手;但它所沖泡出的咖啡既沒有濾紙的怪味,也沒有不均勻的雜質,緩慢地萃取速度造就圓潤深濃、純粹而多層次的咖啡風味,廣受咖啡愛好者們的喜愛。此外,濾布的清潔與保養手續雖然相對繁瑣,但能夠重複使用、材質又環保,比濾網更符合永續精神。

怎麼品嚐咖啡?

怎麼品嚐咖啡?

不只是選豆以及沖泡的過程,如何品嚐咖啡其實也有訣竅,除了味覺的感官體驗之外,嗅覺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現在常常會看見描述咖啡帶有柑橘、百香果、甚至焦糖奶油、威士忌等味道,但因人類味覺只能大致感知到咖啡的酸、甜、苦,所以這些豐富的風味就是來自於嗅覺的搭配。以此觀點來看,從取出咖啡豆就開始了品嚐的過程,尤以磨咖啡豆時的新鮮乾粉香氣令許多人著迷不已。


而喝咖啡的過程亦是著急不得,特別是品質優異的淺焙咖啡,大多不會隨著溫度下降而變苦,反而會帶出偏甜的尾韻。喝完之後也不用馬上清洗杯子,因為杯底乾掉之後還會散發出焦糖香氣。由此可見,從烘煮咖啡豆時飄散的乾粉香、沖泡時的濕香、咖啡本身的風味,甚至到杯底殘留的香氣,每一個步驟都是手沖咖啡的魅力所在。

王俊元
元食咖啡創辦人王俊元

很多人會覺得外帶的咖啡比較不好喝,正是因為杯蓋蓋住了咖啡的香氣所致。且紙杯可能帶有紙張或油墨的氣味,加上杯口的厚度也會影響口感,這些因素都有損品嚐咖啡時的感受。

如何清洗與保養濾杯?

一般濾紙式的濾杯清洗方式相對簡單,只要比照一般洗杯子的方式,以洗碗精清洗油汙即可。免濾紙的金屬濾杯則因容易殘留咖啡垢,故需要浸泡熱水、或加入小蘇打粉來去除咖啡垢。如果使用雙層式的金屬濾杯,更要仔細去除縫隙中的細粉。建議依照各個產品的使用說明,透過清潔藥劑或燒烤等方式適當清潔保養,以免因堵塞而影響流速或產生雜味。

備齊沖泡工具,享受充實咖啡日常

沖泡咖啡除了濾杯之外,也可能會用上研磨器、手沖壺等工具,若是想品嘗更多口味、泡出層次更豐富的咖啡,備齊這些工具自然最理想。以下味大家列出相關主題文章,歡迎大家點選連結參考選購。

總結

看了這麼多手沖濾杯的相關介紹後,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趕快購入、嘗試了呢?不同的材質、形狀和構造的濾杯所沖泡出的風味也會有所差異,再加上每個人的口味都不盡相同,因此並非高名次的商品就能沖泡出最好喝的咖啡。請大家不要太執著名次,而是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符合條件的商品喔!

咖啡濾杯人氣推薦排行榜TOP5

第1名: ORIGAMI | 第二代摺紙濾杯 S

第2名: Melitta | 扇形濾杯 | AF-M

第3名: KONO | 01系列名門濾杯(1~2人) | MDN-21

第4名: KOGU珈琲考具 | 不鏽鋼濾杯

第5名: TSUBAME | 琺瑯咖啡濾杯 2.0

看更多排名

購入文中商品,mybest 將獲得部分收益。
商品介紹參考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製作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商品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