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est
天文望遠鏡

好物推薦新媒體

  1. TOP
  2. 相機・麥克風
  3. 望遠鏡
  4. 【2023最新】十大天文望遠鏡推薦排行榜
  • 【2023最新】十大天文望遠鏡推薦排行榜 1
  • 【2023最新】十大天文望遠鏡推薦排行榜 2
  • 【2023最新】十大天文望遠鏡推薦排行榜 3
  • 【2023最新】十大天文望遠鏡推薦排行榜 4
  • 【2023最新】十大天文望遠鏡推薦排行榜 5

【2023最新】十大天文望遠鏡推薦排行榜

想必大家都欣賞過夜空中的繁星,但其實星星有許多不同的形狀和顏色,這時只要透過「天文望遠鏡」觀測便可讓人參透星空的奧妙,讓眾星不再只是閃爍的光點。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天文望遠鏡的商品中也出現許多價格較便宜、容易入手抑或適合兒童使用的款式,有些甚至可以搭配相機或智慧型手機攝影呢!


但在初次使用天文望遠鏡時,規格中的折射式、反射式,及經緯儀、赤道儀等陌生的專有名詞想必會令人相當頭痛。因此,本篇除了推薦天文望遠鏡中的10款人氣商品外,還會為觀星的入門者們介紹這些名詞以及選購重點。馬上就讓我們透過鏡頭探索行星,一起欣賞美麗的宇宙吧!

2022/11/02更新
陳思為
編輯
mybest編輯
陳思為

傳播學系畢業,因對吉卜力工作室的熱愛而決定前往日本,目前東京生活邁入第5年。加入 mybest 後擔任編輯職位,對於遊戲、電影、美妝、日常用品等皆有興趣及研究熱忱,希望能透過對自身的鞭策將最值得信賴的資訊傳遞給讀者。

陳思為的簡介
看更多內容

目次

天文望遠鏡的魅力

天文望遠鏡的魅力

天文望遠鏡與一般望遠鏡最大的差異,在於能清楚觀察月亮、行星等距離遙遠的天體,讓看似無法觸及的奧秘宇宙不再遙不可及。雖然天文望遠鏡無論大人、兒童都能自行操作,但入門仍需不少觀念建立及技巧練習,因此建議初期操作應由經驗充足者帶領,尤其觀測操作者是兒童時,更應給予確實指導直到完全掌握。


此外,一年中不同時期的天象都有所不同,為此事前也必須做好調查,以便規劃觀測內容。如果想讓小朋友使用天文望遠鏡,家長們務必先掌握充分知識,以便引導小朋友操作。

天文望遠鏡的構造簡介

天文望遠鏡的構造簡介

天文望遠鏡的構造主要可以分成鏡筒、雲台、三腳架等三大部分。以下分別說明之:


  • 鏡筒:裝有鏡片的長筒形望遠鏡,主鏡筒的後段通常架設有小型的尋星鏡。
  • 雲台:為天文望遠鏡的移動關節,相當於望遠鏡的「脖子」而大大影響操作的順暢度。
  • 三腳架:支撐鏡筒、赤道儀的腳架,以三根支柱的型態爲主流,因此也常簡稱為「三腳」。

不同品牌的天文望遠鏡在這三個部件都有獨家設計,根據每人重視的條件不同,著眼的重點自然也會有所變化。接下來請大家參考選購要點,學習如何找到理想的天文望遠鏡吧。

天文望遠鏡的選購要點

本段將會依照鏡筒、雲台、三腳架的順序分別說明之,幫助大家循序漸進地評估商品的優缺點。

① 首先了解鏡筒的類型

天文望遠鏡最重要的構造就是鏡筒,依成像原理可分為「折射式」、「反射式」以及「折反射式」等三種,接下來就來認識它們的不同之處。

適合新手的入門款──折射式

適合新手的入門款──折射式

折射式鏡筒使用凸面鏡鏡片,操作方式與放大鏡同樣單純,只要調整鏡筒方向瞄準欲觀測天體即可,即使是初學者也能直覺地找到星體。


雖然折射式所需鏡片比反射式來得多,使得鏡筒重量也隨之增加,但因幾乎不需保養及校準光軸,且成像不受溫度變化影響,以便利性而言依然勝過其他類型的天文望選鏡。此外,市面上也有部分採用塑膠外殼的輕便型,更加有利新手們操作,而特別適合當作兒童的入門款式。


另外,部分折射式鏡筒的前端為可更換的物鏡設計,可換上「消色差透鏡」以矯正色差;打算進行天文攝影的話,則能換成成像更為清晰的「複消色差透鏡」或「超消色差ED光學鏡片」。

讓暗淡天體變得更清晰──反射式

讓暗淡天體變得更清晰──反射式

反射式望遠鏡配有尺寸較大的凹面鏡片,而沒有折射式易色偏、色散的問題,且集中光線的能力更強,故能讓暗淡的星體加倍清晰;因亦能顯現更多星體的細微特徵,而相當適合用於觀測大範圍的星雲


然而反射式的觀測口位於側向,加上鏡中呈現的天體位置和瞄準方位相反,如果經驗不足便難以掌握方向。此外,反射式的鏡筒一旦受到碰撞或震動,即可能因光軸偏移而導致雙眼影像無法重合。另須注意鏡筒內外的氣溫差也會造成影像晃動、模糊,因此每次使用前需先放置於觀測位置30分鐘~1小時,以減少鏡筒內外的溫度差。


由於反射式天文望遠鏡的構造設計,鏡片內部需經常清潔並重新鍍膜,相較於折射式可說保養手續繁瑣許多,因此較適合了解調整及保養方法的專業觀測者購買。

結合反射式與折射式的優點──折反射式

結合反射式與折射式的優點──折反射式

折反射式鏡筒結合了折射式、反射式兩種鏡筒的特徵,不但容易尋找方向,更保留大口徑、高倍率的優勢,不僅可清晰呈現細節,還能克服色差、光線無法聚焦等問題,尤其適合觀測土星、木星等行星;但也因此較不適合觀測星雲、星團等需要低倍率、大視野的星體。


從折反射式望遠鏡後續亦衍生出「施密特卡塞格林式(簡稱 SCT式)」以及「馬克思托夫卡塞格林式(簡稱馬克思托夫式)」兩種形式,兩者皆繼承了鏡筒長度短、攜帶便利的特徵。不過,折反射式還是可能因碰撞造成光軸偏離,無經驗的新手可能會為了重新校正而陷入困境,因此較適合中、高階以上的觀星玩家購買

② 根據需求選擇雲台的種類

鏡筒和三腳架連接的部位稱作雲台(也稱架台),種類上主要分為「經緯儀」和「赤道儀」,此兩者是天體觀測不可不了解的重點;下文則會分別介紹這兩種架台的差異。

經緯儀:操作簡單,容易調整

經緯儀:操作簡單,容易調整

經緯儀的水平和垂直方位的移動可分開控制,構造簡單而能直覺調到欲觀測的角度和方向;加上無需校準極軸即可馬上使用,且大部分款式都採用輕量、便攜設計,對初學者或小朋友來說相當容易使用。


不過若是有追隨特定星體移動的需求,經緯儀兩段式的調整就相當麻煩,因此如果有長時間拍攝星體的需求,則建議選擇具備「微調裝置」的架台,或是參考可自動追蹤星體的電子經緯儀。

赤道儀:能輕鬆追蹤天體的移動

赤道儀:能輕鬆追蹤天體的移動

如果想觀測天體的移動過程,赤道儀可謂是最佳選擇。赤道儀將經緯儀的平行軸與垂直軸合併,採用能各種角度自由轉動的軸心,而便於進行更高難度的觀察。此外,赤道儀產品中也有具備自動追蹤星體功能的款式,有意天文攝影者即可挑選此類型商品。


然而每次使用赤道儀前都需「極軸校正」,讓架台的旋轉軸與地球的自轉軸平行,以增加觀測的精確度。另外,赤道儀的體積通常較大,操作感可能不如經緯儀輕巧,因此比較適合熟悉天文望遠鏡的高階使用者

③ 無需調整尋星鏡的結構更容易操作

無需調整尋星鏡的結構更容易操作

由於天文望遠鏡是專為放大天體影像而設計,可見視野極為狹窄,單靠主鏡筒的畫面難以判斷觀測的位置與方向,因此天文望遠鏡上多會配備倍率較小的「尋星鏡」,以便鎖定特定星體。而尋星鏡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 紅點鏡(反射式瞄準鏡):僅以折射鏡片與框架作為瞄準孔,用法相對直覺且不需校準,新手也能掌握操作方式而適合小朋友使用。

  • 標準尋星鏡:低倍率的小型望遠鏡,可追蹤到肉眼不可見的暗淡天體,但由於可見視野與主鏡筒不同,需要手動校準以利觀測。

④ 欲觀測其他行星,適用口徑應為60mm 以上

欲觀測其他行星,適用口徑應為60mm 以上

天文望遠鏡前端最大的鏡片稱為「物鏡」(反射式則稱為「主鏡」),物鏡及主鏡最主要的功能為匯聚光線,使成像變得明亮。而鏡片的口徑越大,代表其集光力越強,因此即便以相同倍率觀測星體,透過大口徑物鏡所見的成像相較之下會更清晰。也就是說,口徑越大的望遠鏡,越適合觀測土星、木星等遠方天體。


若觀測對象以月亮為主,口徑50mm 左右即可,觀測行星、星雲則推薦使用口徑60mm 以上之反射式望遠鏡。由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其重量及價格也會隨之增加,因此還是建議依照個人的用途,並考量使用和收納時的放置空間以利選出最合適的商品。

⑤ 倍率會影響天體的成像

倍率會影響天體的成像

不少人在購買望遠鏡時,多因不確定所需的觀測倍率而難以下手。其實只需從倍率公式「物鏡÷目鏡」便可得知,確認物鏡的口徑後即能透過更換「目鏡」改變倍率,而無需在一開始執著於高倍率的產品。


以觀測月亮、星雲、星團而言,僅需約50倍左右即可;若想觀察土星、木星等行星的細節,則適合使用100~150倍之倍率。然而,每款天文望遠鏡都有各自的適用倍率,放大倍率過高時反而會造成成像模糊不清。購買時可以「物鏡口徑×2.5倍」算出最大適用倍率,舉例來說若望遠鏡口徑為60mm,則可推算最大適用倍率為150倍,放大超過此倍率時影像便可能會變得不清晰。

⑥ 注意「集光力」和「極限星等」

注意「集光力」和「極限星等」

想觀測肉眼難以看見、亮度較低的星體,購買時就得注意天文望遠鏡的「集光力」和「極限星等」。集光力是指望遠鏡收集光線的能力;而極限星等則是指透過肉眼或天文望遠鏡,所能觀測到的最暗星等。


其中集光力是以人眼的最大瞳孔直徑7mm 為基準,計算天文望遠鏡相較肉眼所能收集的光量倍數,公式為「(主鏡口徑÷7)²」。因此鏡片口徑越大、集光力也就越強,舉例來說,口徑60mm 的望遠鏡集光力為人眼的74倍;100mm 則為204倍。


另外,由於極限星等的計算方式和集光力有關,因此在根本上也受到了鏡片口徑大小的影響。舉例說明,口徑30mm 的極限星等為9.4等星、80mm 可以觀測到11.3等星、口徑達200mm 則能看到13.3等星。綜觀以上,如果想觀測光線微弱的星體,就得優先考量大口徑物鏡。

⑦ 打算天文攝影便選擇可安裝相機的款式

打算天文攝影便選擇可安裝相機的款式

若是希望能拍攝觀測到的天體,購買時可注意該產品是否可加裝原廠或泛用的相機架,以及該相機架可對應的相機大小、重量。在手機攝影方面,許多天文品牌均有推出原廠架設配件,且大部分配件為泛用型,只要是天文望遠鏡專用的轉接零件通常即可安裝,而無需執著於特定廠牌。


另一方面,數位單眼多以「T Ring」連接相機鏡頭與物鏡,雖攝影品質優異且安裝簡單,但適用的款式有限,因此若想用數位單眼拍照,務必確認望眼鏡與轉接頭的相容性。

⑧ 更便利的「自動導星系統」

更便利的「自動導星系統」

如果想觀測肉眼或天文望遠鏡難以直接辨認的星體,可參考具備「自動導星系統」的產品。此功能不只可追蹤設定好的星體,進階版本還可利用搭配的軟體,輸入天體名稱或座標,即能讓天文望遠鏡自動調整觀測方向。


話雖如此,軟體的初期設定依然需要相關天文知識的輔助,因此若是無經驗的觀星新手,還是建議斟酌這項功能是否必要以免造成金錢上的浪費。

選購要點值得參考嗎?
值得參考
不值得參考

推薦十大天文望遠鏡人氣排行榜

接下來會介紹10款天文望遠鏡的推薦商品,商品簡介會為大家整理出特色,方便各位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商品。
商品
圖片
價格
推薦重點
1

Celestron

StarSense Explorer 智能APP導航天文望遠鏡

Celestron  StarSense Explorer 智能APP導航天文望遠鏡 1枚目

首創手機導航尋星黑科技

2

Vixen

PORTA Ⅱ 經緯儀天文望遠鏡

Vixen PORTA Ⅱ 經緯儀天文望遠鏡 1枚目

日本龍頭品牌入門款

3

Kenko

Sky Explorer 天文望遠鏡自動尋星赤道儀套組

Kenko Sky Explorer 天文望遠鏡自動尋星赤道儀套組 1枚目

規格無與倫比的專家級望遠鏡

4

ACUTER

小藍馬80 80mm天文望遠鏡

ACUTER 小藍馬80 80mm天文望遠鏡 1枚目

正相成像零經驗也能自在操作

5

William Optics

Zenithstar 73 APO 自動尋星天文望遠鏡組

William Optics Zenithstar 73 APO 自動尋星天文望遠鏡組 1枚目

創新導向不需依賴北極星

6

Sky-Watcher

折射式天文望遠鏡

Sky-Watcher 折射式天文望遠鏡 1枚目

支架內建,攝影更方便

7

ACUTER

迷你馬60mm 迷你馬多功能生活望遠鏡

ACUTER 迷你馬60mm 迷你馬多功能生活望遠鏡 1枚目

可掀式鏡筒結構一目瞭然

8

Sky-Watcher

DOB 10吋 可伸縮式杜普生天文望遠鏡

Sky-Watcher  DOB 10吋 可伸縮式杜普生天文望遠鏡 1枚目

外觀饒富趣味的杜普生

9

Lunt

H-alpha 太陽日珥望遠鏡

Lunt H-alpha 太陽日珥望遠鏡 1枚目

觀測日冕的權威品牌

10

BORG

36ED 天文望遠鏡

BORG 36ED 天文望遠鏡 1枚目

單眼相機專用便攜鏡筒

商品資訊
關閉
若查無搜尋商品,可提出商品刊登需求
No.1

Celestron StarSense Explorer 智能APP導航天文望遠鏡LT-70AZ

StarSense Explorer 智能APP導航天文望遠鏡 圖片 1
來源:momoshop.com.tw
最低價格
NT$8,000

首創手機導航尋星黑科技

在具備自動追蹤性能的商品動輒要幾萬元的潮流下,美國光學老牌「星特朗」致力於推出更平價、性能卻依然齊全款式,改以手機App StarSense 程式取代內建尋星功能,只要將手機鏡頭對準基座的鏡片,設定好基本參數,程式就會列出目前可觀賞的星星列表。


選定星體後,手機螢幕便會出現大型箭頭引導操作方向,當畫面中的靶心會呈現綠色狀態,便可轉以目鏡觀察星體。既降低了本體的生產成本,又能保有自動尋星的便利性,可謂兩全其美。

排行榜值得參考嗎?
值得參考
不值得參考
No.2

VixenPORTA Ⅱ 經緯儀天文望遠鏡PORTAII A80Mf

日本龍頭品牌入門款

Vixen 是日本老字號光學儀器公司,也是日系天文望遠鏡的代表性品牌,於當地的市佔率甚至高達60%。而這款被暱稱為「天文小白」的人氣望遠鏡,則是針對初學者及學生族群設計的入門機種。


其鏡身搭載了「Porta II 微動經緯儀」,不僅垂直移動範圍高達90度,水平更支援360度旋轉,讓使用者能將整片星光盡收眼底。此外,架設的流程簡便、快速,更有 F11.4的高焦比可用來追蹤星體的細微移動,可應付專業的觀星需求。
No.3

KenkoSky Explorer 天文望遠鏡自動尋星赤道儀套組SE-150L

Sky Explorer 天文望遠鏡自動尋星赤道儀套組 圖片 1
來源:galuxe.com.tw
參考價格
NT$54,800

規格無與倫比的專家級望遠鏡

暱稱「天文大紅」的望遠鏡是由日本光學大廠 Kenko 出品,其性價比即使在高階款中也有相當突出的表現。鏡筒採用馬克蘇托夫折反射式系統,並擁有150mm 大口徑,小至月球表面的坑洞、大至浩瀚的土星環皆能清晰呈現。

其自動雲台還搭載自動尋星系統,網羅梅西爾、NGC 以及 IC星表等40,000多個星體的資料,並具備中文化介面,只要輸入天體代號雲台就會自動找到觀測目標,省時、省力讓觀星的樂趣大幅升級。

No.4

ACUTER小藍馬80 80mm天文望遠鏡MAK80

正相成像零經驗也能自在操作

鏡筒採用馬克蘇托夫折反射式系統,並於精模的鏡片上另外以相位差鍍膜加工,讓畫面更加明亮、色彩更鮮明。而且主鏡、尋星鏡兩者均使用正相稜鏡,望遠鏡中的物體方向與肉眼資訊一致,雲台操作更符合人體直覺。

另搭配具微動功能的經緯儀雲台,以及帶有鎖定卡榫的操作把手,前者可幫助微調畫面,以高倍率觀測時也能精確定位,而後者則能避免定位後受到碰撞而位移。廠商也推出手機/相機轉接零件、角架置物盤等貼心設計,功能謂面面俱到。

No.5

William OpticsZenithstar 73 APO 自動尋星天文望遠鏡組

Zenithstar 73 APO 自動尋星天文望遠鏡組 圖片 1
來源:galuxe.com.tw
參考價格
NT$59,600

創新導向不需依賴北極星

這款望遠鏡是專為天文和野生動物攝影所設計,採用阿貝係數高達95的 FPL53玻璃,顯像的品質可媲美螢石鏡片,物體輪廓清晰顏色又還原,不僅看天體能更有臨場感,攝影效果自然也更逼真。


而原廠也推與電子雲台巨擘 iOptron 結合,採用最熱銷的 GEM28電子赤道儀,內建 Polar-Align 自動尋星技術技術,在看不見北極星的環境下,仍可藉由其他星體進行校正並導入星體,在南半球旅遊觀星也能使用,打算出國的話可不能錯過。

No.6

Sky-Watcher折射式天文望遠鏡BK909 AZ3

折射式天文望遠鏡 圖片 1
來源:shopee.tw
參考價格
NT$6,990

支架內建,攝影更方便

為了滿足每個喜愛天文攝影的使用者,此款折射式望遠鏡特別加設了原廠的相機架,並採用正像稜鏡功能的輔助,讓觀測到的影像不再上下顛倒,幫助使用者輕鬆地拍下眼前的星空。


其 90mm大口徑之集光力約為肉眼約180倍,可觀測極限星等達到12.5,24億光年之外的類星體也逃不過其法眼。如需提升觀測功率也可額外添購如 Barlow Lens 等高倍率目鏡,推薦給喜歡研究星雲或星群的族群參考選購。

No.7

ACUTER迷你馬60mm 迷你馬多功能生活望遠鏡

可掀式鏡筒結構一目瞭然

迷你馬不僅尺寸迷你,考量到教學需求,刻意將主鏡筒設計成可掀蓋的結構,讓小朋友們能直接窺探鏡筒內的結構,並方便帶領者說明成像原理。而且廠商也貼心地加裝正像稜鏡,使操作方向不再顛倒難辨,相信孩子也能體驗自行追蹤星體的樂趣。


雖然套組中沒有附上尋星鏡有點可惜,但不到萬元的組合中就包括腳架、手機攝影架等重要配件,最棒的是整個鏡筒還能轉接至單眼相機上當作攝影大砲使用,賞鳥、賞星可說都相當實用。

No.8

Sky-Watcher DOB 10吋 可伸縮式杜普生天文望遠鏡DOB 10

 DOB 10吋 可伸縮式杜普生天文望遠鏡 圖片 1
來源:galuxe.com.tw
參考價格
NT$23,800

外觀饒富趣味的杜普生

杜普生可說是天文望遠鏡朝「方便攜帶」邁進的里程碑之一,短而寬大的主鏡筒讓它擁有良好的集光力,而穩固的結構則確保其可承受微小的震動與衝擊,因此比一般望遠鏡更適合搬運移動。而系列中這款杜普生雖然口徑不大,卻有1200mm 的長焦距,尤其適合觀測深空的星團、星雲。


然而杜普生望遠鏡的成像為上下、左右完全顛倒,不僅初學者需花費時間適應調整方式,平日也無法用於觀察動植物,泛用性較不理想。

No.9

LuntH-alpha 太陽日珥望遠鏡LS50THa

H-alpha 太陽日珥望遠鏡 圖片 1
來源:galuxe.com.tw
參考價格
NT$4,490

觀測日冕的權威品牌

一般天文望遠鏡多是為了觀測遙遠、暗淡的星體而設計,然而美國品牌 Lunt 反其道而行,研發出多款在家就能操作太陽觀察望遠鏡,至今仍穩坐頂級品牌的地位。其鏡筒內建光學干涉零件,將光線的波段限制在 H-alpha< 0.75A,以便觀察平時肉眼不可見的太陽現象。


但也因為內部濾光的設計,這款望遠鏡僅適合白天使用,並且只能觀測太陽,較無法滿足一般人對於天文望遠鏡的想像。

No.10

BORG36ED 天文望遠鏡

36ED 天文望遠鏡 圖片 1
來源:galuxe.com.tw
參考價格
NT$21,800

單眼相機專用便攜鏡筒

BORG 望遠鏡是針對單眼相機設計,並以輕便好攜帶為主訴,整個鏡筒僅有18cm 長,重量甚至不到500g,使用者可以輕鬆搬運至小山頭、沒有光害的深山秘境進行拍攝。同時,由於此款天文望遠鏡畫面透過相機的液晶螢幕顯示,因此也方便多人同時觀察記錄。


但須注意其鏡筒並未附尋星鏡,也沒有肉眼專用的物鏡可用,而較適合以攝影為主要目的使用者。加上鏡頭的口徑較小,能見的行星細節、視星等有限,但對於日常觀察、星空拍攝來說或許已經足夠。

選購天文望遠鏡的常見問題

選購天文望遠鏡的常見問題

畢竟天文望遠鏡從入門到上手需要花費一定學習心力與時間,在看完一系列商品後,相信有許多人也產生了不少疑問,以下列出幾項最常出現的問題並說明之,歡迎搭配參考。

Q:便宜的款式容易看不清楚細節嗎?

A:天文望遠鏡的製作成本大多取決於鏡片的品質以及鏡筒的設計,因此價位與成像品質確實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若觀星目的是以娛樂性質為主,未必需要使用高規格的款式。相對地,若是有細節攝影、深入觀察的高階需求,建議還是選擇中高價位的知名品牌型號比較保險。

Q:雲台可以自行搭配嗎?

A:大部分知名的雲台品牌都有提供單獨販售,設計上也多有考量與各品牌天文望遠鏡的相容性,只要確定轉接零件可以相容,想怎麼搭配都沒問題。若是覺得市售套組價位太高,可以只購買主鏡筒,並將雲台更換為手動的款式,不失為節省開銷的好策略。

Q:正像稜鏡的必要性?

A:正像稜鏡的主要用途在於將顛倒的成像校正,可使望遠鏡中的影像與肉眼觀察時的狀態一致,因此調整天文望遠鏡時不需要將方向顛倒,操作上將會輕鬆許多。由於稜鏡本身無助於提升清晰度、亮度,因此以單純的天體觀測而言其實是非必要的零件,然而,若是希望將天文望遠鏡應用於鳥類觀賞,正像稜鏡將會不可或缺。

總結

相信透過這次的介紹,大家對於天文望遠鏡不會再那麼陌生了。為了提升產品的普及率,近年來許多廠商都開始設計操作簡單、好組裝,價格上更具親和力的商品,如果想將觀星作為興趣的話,此時此刻就是添購天文望遠鏡的好時機。不妨參考本篇介紹的商品和選購要點,找出一款最喜愛的望遠鏡吧!

天文望遠鏡人氣推薦排行榜TOP5

第1名: Celestron | StarSense Explorer 智能APP導航天文望遠鏡 | LT-70AZ

第2名: Vixen | PORTA Ⅱ 經緯儀天文望遠鏡 | PORTAII A80Mf

第3名: Kenko | Sky Explorer 天文望遠鏡自動尋星赤道儀套組 | SE-150L

第4名: ACUTER | 小藍馬80 80mm天文望遠鏡 | MAK80

第5名: William Optics | Zenithstar 73 APO 自動尋星天文望遠鏡組

看更多排名

購入文中商品,mybest 將獲得部分收益。
商品介紹參考官網及各大電商通路內容製作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商品分類